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冯国隽 《西部医学》2016,28(4):556-559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收治的有高危因素的284例新生儿(足月儿98例,早产儿186例,)的头颅进行检查,并将彩超检查结果与MRI进行对比分析,对超声检查出头颅疾病的大部分患儿进行10天~10个月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疾病转归情况。结果Ⅰ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64例,MRI诊断15例,超声诊断敏感性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8例,MRI诊断8例,Ⅲ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1例,MRI诊断1例,Ⅳ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1例,MRI诊断1例,Ⅱ~Ⅳ级颅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两者诊断敏感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超声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蛛网膜或硬脑膜下腔出血MRI诊断敏感性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颅脑床旁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诊断优于MRI检查诊断方法,相比临床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钱蠡 《实用全科医学》2014,(1):111-112,158
目的 应用颅脑超声的方法观察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部位和程度构成比,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并在出生后3d接受内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140例,所有患儿均经螺旋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回顾性分析这些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声像图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对比其出血部位和各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发生部位是脑室,次之为脑实质,硬膜下出血最少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在出血部位和脑室出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颅脑超声诊断方法能够很好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进行判断,及时给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从而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出生评分低、利用助产技术助产等)的新生儿350例,常规进行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发现颅内出血的新生儿78例,并全部通过外院螺旋CT进行确诊,漏诊9例。对78例患儿的颅脑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足月儿颅内出血的部位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脑室内-室管膜下(94.34%)、脑实质(5.66%),各部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部位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脑实质(44.00%)、硬膜下(32.00%)及脑室内-室管膜下(24.00%),各部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出血程度上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能进行早期、较为准确的诊断,可以对重症儿行床旁检查,对颅内出血情况可以随时进行追踪复查,价格低廉、安全、无创,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其转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床旁颅脑超声、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结果。结果经检查,87例早产儿中有2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1例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00例足月儿中有3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无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经超声检出180例,CT检出160例;超声检出率(96.26%)明显高于CT(85.56%),P0.05。结论对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床旁颅脑超声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率,且无辐射,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颅脑疾病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存在颅脑危险因素的新生儿200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2组,一组采用CT诊断,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观察组,2组均100例。将2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比局灶性室管膜下出血、蛛网膜及硬脑膜下出血、脉络丛及室管膜下囊肿、Ⅰ级颅内出血等的检出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Ⅱ级颅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颅脑疾病,采用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及硬膜脑下出血、室管膜下囊肿以及Ⅰ级颅内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为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及外院高危新生儿出生后72h内经颅脑超声(CUS)及头颅磁共振(MRI)检查626例进行分析。其中足月儿300例,早产儿326例,男婴289例,女婴337例,平均胎龄(31.24±6.47)周,平均体重(2348±837)g。对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和MR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MRI作为金标准。结果:颅脑超声检出患有颅脑疾病121例(19.33%),足月儿41例(6.55%),早产儿80例(12.78%),足月儿与早产儿颅脑疾病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5,P<0.05)。MRI检出患颅脑疾病130例(19.81%),足月儿44例(7.03%),早产儿86例(13.74%),颅脑超声与MRI在足月儿与早产儿各颅脑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超声与MRI在新生儿颅脑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结论:颅脑超声与MRI对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检查具有一致性,是首选快速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实时、连续、有效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与CT用于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82例,同时采取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和CT检查,以临床表现及头颅磁共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颅脑超声检查和CT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床旁超声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单项检出率与CT单项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总检出率与CT诊断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脑实质出血21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5%、98.36%和85.71%、98.36%;临床诊断硬膜下出血18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硬膜下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11%、98.44%和77.77%、98.44%;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3.33%、98.44%和88.89%、96.88%;临床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5例,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94例存在高危因素并接受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头颅彩超检查结果以及MRI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II级、颅内出血III级、颅内出血IV级、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扩张、脑实质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检出率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对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以及颅内出血I级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硬膜下出血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床旁多普勒超声(P0.05),部分患儿诊断结果得到手术/尸检证实。结论相对于MRI,床旁多普勒超声可提高新生儿脉络丛囊肿、颅内出血I级以及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颅脑超声和CT的检查结果比较,探讨颅脑超声检查对去颅骨骨瓣减压术后重症患者颅内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和包头市第八医院因脑出血、脑外伤、脑梗死接受去颅骨骨瓣减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经骨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和CT检查,诊断去颅骨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收集术后常见的脑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出血、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脑组织水肿等相关数据,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所选择研究50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30例,颅脑超声检出25例,漏诊5例,检出率83.33%;CT检查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不存在较明显差异。颅脑超声对于脑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出血、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的总检出率要低于CT,但差异不大(P>0.05)。CT和颅脑超声对脑中线结构移位距离、颅内出血中脑室出血检出率、实质出血检出率、脑室改变情况、硬膜下积液检出率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颅脑超声和CT测量脑中线移位的移位距离、血肿大小的各项参数测量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间的差别。 方法 对115例怀疑脑损伤的新生儿行常规MRI、DWI和SWI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并记录各序列出血灶个数,比较3种方法在颅内出血检出率、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的差异,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间颅内出血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的差异。 结果 115例新生儿中,SWI的颅内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及DWI(检出率分别为32.2%、26.1%、12.2%,P<0.05),常规MRI亦较DWI高(P<0.05)。3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常规MRI、DWI及SWI检出颅内出血灶分别为66、33、125个,SWI较常规MRI及DWI、常规MRI较DWI显示更多出血灶(均P<0.05)。出血灶主要位于生发基质-脑室、大小脑半球(分别为33、34、25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这些部位的出血灶(均P<0.05);常规MRI及SWI较DWI更敏感地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P<0.05),但常规MRI与SWI相仿。早产儿出血灶总数及生发基质-脑室出血灶数目均多于足月儿(P<0.05),而其他部位出血灶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W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优于常规MRI及DWI,但各序列显示不同部位颅内出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怀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应行上述序列检查以综合判断有无颅内出血及出血数目。上述结果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玉兰  宋志富   《四川医学》2023,44(10):1073-1076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mMRI)在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效能。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高危新生儿行颅脑超声及mMRI检查,将颅内出血患儿超声检査结果与m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结合mMRI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有136例新生儿诊断颅内出血,其中脑室/室管膜下出血共66例,颅脑超声、常规MRI及mMRI检出率分别为95.4%、89.4%、98.5%;脑实质出血24例,三者检出率分别为83.3%、95.8%、100%;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三者检出率分别为81.0%、85.7%、95.2%;硬膜下出血43例,三者检出率分别为81.4%、95.3%、97.7%,颅内出血不同部位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RI在所有颅内出血中总检出151例,颅脑超声总检出13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颅内出血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脑室/室管膜下17.8%、脑实质出血18.2%、蛛网膜下腔出血6.7%、硬膜下出血18.5%、混合出血25.0%。脑微出血灶数和脑室出血患儿预后呈负相关(r=-0.712,P<0.001)。结论 mMRI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敏感度高,可预测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成像参数。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117例,早产儿83例,均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颅内出血检出率、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并比较足月儿及早产儿颅内出血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结果 SWI颅内出血检出率为32.50%,高于常规MRI和DWI(20.00%、1 0.0 0%),且常规MRI颅内出血检出率高于DWI(P0.05);SWI显示生发基质-脑室、大脑实质病灶及小脑半球均高于常规MRI和DWI(P0.05),常规MRI显示蛛网膜出血、硬膜下出血高于SWI(P0.05),MRI和DWI显示生发基质-脑室、大脑实质、小脑半球、硬膜下出血、蛛网膜出血及硬膜外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数高于足月儿(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大脑实质、小脑半球、蛛网膜出血、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数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WI序列发现病灶数量与预后呈负相关性(r=-0.419,P0.05)。结论 SW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优于常规MRI和DWI,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燕嫦  莫彩建 《黑龙江医学》2017,(12):1234-1235
目的研究颅脑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7-03—2017-06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颅内出血新生儿24例作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颅脑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患儿1例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5.83%;经过CT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的患儿诊断全部符合,其诊断准确率为100.00%;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在临床中都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为新生儿的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丹  赵盈 《微创医学》2022,(6):748-750
目的 探讨超声低频、高频探头联合扫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疑似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超声低频、高频探头扫查,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低频、高频探头单独扫查及联合扫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新生儿颅脑疾病的检出率。结果 128例疑似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中,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16例,阴性12例;超声低频探头扫查结果显示阳性99例;超声高频探头扫查结果显示阳性102例;联合扫查结果显示阳性115例。与超声低频、高频探头单独扫查相比,联合扫查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灵敏度、准确率均较高,漏诊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超声低频、高频探头单独扫查相比,联合扫查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出血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低频、高频探头联合扫查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效能及不同类型新生儿颅脑疾病的检出率均较高,对颅脑疾病患儿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和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收集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的总检出率及总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76%、85.39%,超声检查分别为88.76%、85.39%,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对脑室管膜下出血灶检出率明显优于CT(100.00%vs87.09%),超声对脑室内出血灶检出率、诊断正确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T检查72.22%、66.66%(P0.05);CT检查对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灶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超声检查中新生儿颅内出血灶主要表现为强回声,部分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脑室增宽、脑中线结构移位;CT扫描中出血灶多数均表现为高密度影,硬脑膜下出血小脑幕多见高密度增厚,颅底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区;少数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灶存在矢状窦旁"三角征"。结论超声和CT检查均可有效检出并正确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对脑室内、脑室管膜下出血灶显示优势较为明显,CT在检出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灶中优于超声,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9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头颅CT征象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头部CT特征及临床表现,更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全部病例行头颅CT检查,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以SAH为主,足月儿难产史13例(65%),而早产儿有难产史30例(42.4%),两者分别比较χ2=2.354,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缺氧和产伤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素,早产儿发病率高,新生儿颅内出血头颅CT检出率高,以SAH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为颅内出血,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高危新生儿死亡或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高危新生儿1 068例,于出生后3~7 d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与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以探讨应用床旁颅脑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脑超声诊断对于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的意义。方法:选择123例疑似颅内出血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行颅脑超声检查,并随访1年,观察超声检查结果、颅内出血分级情况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以最终随访复查结果为根据,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123例疑似高危患儿中,超声检查初次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患儿85例,随访1年后,91例患儿最终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80例,超声检查阳性预测值为87.91%(80/91);超声未确诊的32例患儿中,在随访1年内,经多次复诊确诊5例为新生儿颅内出血,阴性预测值为90.63%(29/32);超声检查敏感度为94.12%(80/85),特异度为82.86%(29/35),准确度为88.62%(109/123)。其中,超声检查检出脑室内出血71例,脑实质出血4例,蛛网膜下出血1例,硬脑膜下出血4例,与最终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检查VS为(56.14±18.57)cm/s,VD(15.87±3.46)cm/s,RI为(0.63±0.08)。结论:颅脑超声诊断对于早期无症状、存在不同高危因素患儿的颅内出血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临床拟诊颅脑出血的新生儿100例,全部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同时实施CT、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PIVH及其不同分级的阳性检出率、检查用时与检查费用的差异。结果: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发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5例,阳性检出率65.00%,其中Ⅰ级30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7例。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MRI对新生儿PIVH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与MRI对新生儿PIVH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MRI对新生儿PIVHⅠ级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与MRI对不同新生儿PIVH分级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的检查用时明显短于CT、MRI检查,检查费用明显低于CT、MRI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探头联合应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查用时短,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MRI诊断的颅脑外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合型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以及脑室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对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准确性较高,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