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5例颌面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 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65例颌面部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颌面部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笔者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与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骨整形手术等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的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mm.3mm探测器线宽及3.5及5.5螺距四种组合对一幅完整人类头颅骨标本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采用1mm及3mm有效层厚及0.5和1.5mm的50%重叠重建。多平面重建选择垂直于听眶线的冠状面重建。结果四组图像均获得高质量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以1mm层厚,3.5螺距组图像质量最佳,对细微结构的显示1mm有效层厚获得MPR高于3mm层厚,而螺距影响不大: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影响MPR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而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64层容积CT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VCT)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50例副鼻窦患者的轴位螺旋扫描冠状位重组图像和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使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机,先行轴位螺旋扫描,原始扫描层厚0.625 mm,Pitch值0.5,利用Reformat技术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再通过冠状位非螺旋扫描获取直接冠状位图像;最后将每位患者的两组不同冠状位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副鼻窦解剖、软组织及骨组织等的显示效果。结果轴位扫描重组冠状位图像在副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VCT冠状位重组图像在副鼻窦检查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评价不同重建函数的低剂量64排CT的颞骨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颞骨病变而来放射科行64排CT 检查的患者63例并随机分为二组:重建函数为FC30组和FC81组,均以30mA管电流进行扫描,其他扫描条件固定。双盲法测量各组重建图像的噪声、评价图像质量及各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随着管电流量的降低,各组图像噪声均增加,同一重建函数的轴位图像噪声大于和冠状位图像噪声,FC30图像噪声低于FC81噪声,各组内以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图像评价和各解剖结构评分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颞骨采用64排CT低剂量扫描后图像噪声增加,且重建函数和重建方向对图像噪声影响较大,但是图像质量和各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苏凯  廖梦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37-139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亚毫米层厚扫描及各向同性特点,对中内耳结构进行成像研究,探讨64层螺旋CT在中内耳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随机对40例颞骨进行亚毫米扫描,采用骨重建方式重建横断位图像,在此基础上对中内耳结构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VRT),对各种成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高分辨率轴位原始图像清晰显示正常29耳细微解剖;MPR技术任意平面精确显示29正常中内耳解剖,11例中内耳病变位置、范围及毗邻关系;VRT技术立体显示20耳听小骨及听骨链,29例正常骨迷路,3例骨半规管炎性侵犯范围及程度。结论64层螺旋CT成像能非常直观深入地显示耳部正常解剖结构、各种先天以及继发性疾病图像质量,这对耳部病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的随访和疗效的评估、耳蜗畸形以及电子耳蜗植入术前评价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胸部16层螺旋CT冠状多平面重组(MPR)在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58例胸部病例,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采用准直0.75 mm,Feed/Rotation 12 mm,扫描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5 mm,于CT主机或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正中矢状面为参考截面,气管的长轴作为冠状轴,行冠状多平面重组,重组层厚为0.8mm,重组间隔为0.5 mm.结果 冠状MPR可以良好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形态、程度和范围.周围病变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大小、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结论 胸部16层CT冠状MPR是横轴位的重要补充,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牙螺旋CT重建成像方法.方法 对31例患者采用1.0 mm层厚HDCT和ADCT两种方式扫描并摄全景X光牙片对比.结果 螺旋CT重建图像在显示颌骨和牙组织解剖结构、下颌管切牙管位置、周围骨皮质受累及牙根受累等方面优于全景X光牙片(P<0.01);ADCT图像显示病变与周围骨皮质关系以及牙根受累情况时较HDCT图像清晰(P<0.05).结论 HDCT重建是一种优秀的显示颌骨解剖特征和异常病变的成像方法;ADCT图像质量优于HDCT,应尽量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多排螺旋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1例鼻疾病患者,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多排螺旋CT横断面容积扫描,然后经CT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鼻中隔、筛泡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及变异情况,以及与慢性鼻窦炎的密切关系。结果:经MPR重建得到的冠状面图像能清楚地显示OMC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占92%,扫描显示中鼻甲气化占38.2%,中鼻甲反向弯曲占15.7%,Haller气房占18.6%,筛泡过度气化占16.7%,钩突偏曲占27.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的显示OMC冠状面图像及解剖变异;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蒋钢  殷泽富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1):23-25,28
目的通过与常规螺旋CT和薄层CT比较,评价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常规螺旋CT或临床检查怀疑有肺微小结节浸润的病人,行多层螺旋CT平扫,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层厚多方位M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微小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6种图像中,3种MIP重建图像对结节的显示最好,5mm和10mm层厚MIP对微小结节的显示显著优于常规5和10mmCT和1.25mm薄层CT(χ2=4.20~9.20,P<0.05)。冠状位10mm与横轴位10mmMIP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3,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MIP重建图像对肺部微小结节的显示优于常规CT和薄层CT,它不仅能明确显示结节的存在,还可更为准确地显示结节的分布特点。冠状位重建可作为横轴位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2mm,重建间隔1mm,螺距0.9mm,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VR、MIP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影像显示骨折范围、位置、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及碎骨片移位等信息方面较轴位扫描图像有显著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对颌面部骨折显示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颅骨复杂性骨折的分型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颅骨外伤首诊CT检查278例,CT扫描层厚1.5mm,层间隔0.75mm,螺距0.39mm,矩阵512×512。影像主要后处理方法: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图像诊断:标准横断面(A方法)、标准横断面+2D重建(B方法)、标准横断面+2D+3D重建(C方法)。结果 278例患者共300处骨折,包括蝶骨33处,筛骨36处,额骨56处,颞骨73处,顶骨61处,枕骨41处;其中线型骨折110处,凹陷型骨折83处,粉碎型骨折107处。三种诊断方法比较,AB间及AC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C间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技术应用于颅骨复杂性骨折检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及综合运用成像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清晰的显示骨折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标准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25ram,间隔1.2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多层(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方法]采用不同扫描参数给6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胸部CT扫描,A组采用8.0 mm采集层厚、3.5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B组采用5.0 mm采集层厚、6.0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对获得的轴位和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B组参数匹配可获取较高质量的肺纹理及纵隔图像,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但对肺门伪影及图像噪声的产生有一定影响.[结论]采集层厚5.0 mm,螺距6.0 mm,重建层厚8.0 mm是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效果较佳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肺密度评估指标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共筛选50例受检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测量在不同重建层厚、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的全肺容积(total lung volume,V)和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MLD).B组20例40个单侧肺,测量在不同扫描剂量、重建方式、成像阈值下部分肺容积(Vp)和MLD.结果 重建层厚对肺容积和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1.25 mm重建层厚所获得的V及MLD较10 mm层厚小(P=0.000);扫描剂量对肺容积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对MLD无显著影响,低剂量扫描所获得的Vp较常规剂量小(P=0.001);重建方式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骨重建获得的Vp及MLD较标准重建小(P<0.05).结论 16层螺旋CT成像参数对肺容积和肺密度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1.25 mm重建层厚、低剂量扫描和标准重建既能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又能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盆及髋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MSCT行骨盆及髋关节损伤42例扫描,重建层厚为1.25mm,间隔1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SSD重建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2例骨盆及髋关节损伤患者MPR及SSD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位置、范围及骨碎片移位情况,SSD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SSD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髋关节骨折及脱位的全部细节,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老年人肺癌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9例肺癌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给予患者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情况。结果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径线〈5 mm、5~10 mm及〉10 mm的数量分别为14例、21例及8例,与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坏死、钙化、细短毛刺、分叶征、磨玻璃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肺癌征象的显示率无显著降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肺癌的各种征象,在老年人肺癌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在骨埋伏多生牙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骨埋伏多生牙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咬He片或曲面体层片筛选出的多枚骨埋伏多生牙进行螺旋扫描,层厚1.25mm或2.5mm,层距为层厚的l/3,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根据CT标尺测量图像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距离,以确定骨埋伏多生牙的确切位置。结果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复杂的颌骨解剖图像以及骨埋伏牙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应用螺旋CT可确定骨埋伏多生牙在复杂颌骨结构中的准确位置,有利于拔牙及正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田庚  张树成  郑景珍 《四川医学》2010,31(7):879-880
目的观察应用牙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功能对16层螺旋CT图像重建对牙槽骨骨折诊断及骨折移位的准确率,为牙槽骨骨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56例牙槽骨骨折患者作16层螺旋CT薄层精细扫描,使用牙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对相应的CT扫描数据进行多种重建,观察两种重建方法不同部位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对骨折移位及形态的预判断效果。结果 56例牙槽骨骨折患者,重建图像共显示78处牙槽骨骨折,在牙科软件重建图像上显示骨折78处,三维图像检出骨折71处,牙科软件检出率高于三维重建,牙科软件骨折形态及移位预判断准确率74%,三维重建96%,三维重建高于牙科软件。结论牙科软件能够准确诊断牙槽骨骨折,三维CT能够对骨折的移位及形态准确判断,配合使用能够提高牙槽骨骨折的诊断率及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科三维CT扫描在埋伏牙诊断与助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曲面断层片筛选出的18例19枚埋伏牙进行牙科三维CT检查,扫描层厚1.0mm,重建后进行图像三维断面显示(包括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对牙位图像进行分析及测量(包括埋伏牙牙长轴的角度,牙根弯曲度,牙冠的最大径,与骨皮质的距离,与邻牙根、神经孔/管的距离;骨质的厚度、高度等)。对埋伏牙进行正畸或正畸-外科联合助萌。结果牙科三维CT能清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位置、长轴角度、与邻牙的结构关系等。19枚埋伏牙依据牙科三维CT扫描提供的影像学信息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均取得了预期的临床效果。结论牙科三维CT扫描可以完整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以及进行角度、长度等的测量,有利于助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