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诊治胃脘痛中,据其病机关键在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从虚实入手,以辨虚实为纲,按"首辨虚实,以之为纲"、"次据体质,辨兼寒热"、"再依病程,以分气血"等"三步诊治法"论处,具有辨证简明,论治疗效较佳等特点,便于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宜健 《河南中医》2011,31(5):448-449
临床辨治"气上冲"证按八纲辨证之表里、寒热、阴阳、虚实进行归纳分类,首辨表里,再分寒热,其次区别阴虚阳虚,最后鉴别心阳虚或脾阳虚.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临床极为常见,笔者依据古人"中焦为衡,非平不安"为理论根据,按照先辨虚实,次辨寒热的方法,以虚实为纲、寒热为目的思路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方玉甫主任医师认为,脂溢性皮炎皮损形态多样,常与其他损容性皮肤病合并发病,反复发作。病因病机复杂,多寒热并存、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可先辨皮损,以别干湿;再据证候,以辨寒热虚实。思路清晰,化繁为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治胃脘痛之经验。辨证当首辨虚实,再辨寒热、辨气血、辨燥湿、辨病邪,再根据证型立法选方。通过对本书的研读,笔者对叶氏治疗胃脘痛之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举例分析典型医案,以求充分展示叶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系胃阴虚,胃中络脉瘀阻而成,治宜养阴祛瘀,然临床疗效有时不甚满意.王行宽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胃痞"范畴,治疗胃痞当辨证为主,与辨病相结合,首辨虚实寒热,次以辨病施治,虚实夹杂者,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治疗存在诸多难点。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然而由于脾胃病的专科特性,传统八纲辨证已不能完全适应脾胃病临床辨治需求。脾胃病辨证"新八纲"即"脏腑、虚实、气血、寒热",是基于董建华院士"通降论"学术思想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创建而来。其以辨脾胃脏腑、气血为中心,结合寒热、虚实的发病特点和机体状态,是对传统八纲辨证的进一步细化,是"通降论"之理的具体落实,为脾胃病的诊疗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学指导。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以"通降论"为理论指导、"新八纲"为辨治纲要,通过辨脏腑以明确发病病位,辨虚实以明确病证特性,辨气血以明确在气在血,辨寒热以明确机体状态,基于此指导遣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基于"新八纲"理论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思路和具体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论治的思路,古以分清标本、虚实、寒热及脏腑为要点,现代则强调辨证、辨病相结合,施行分期、分型论治。阐述历代医家辨证思路,总结分析辨证要点,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之中医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突出一个"辨"字。针对中医临床中有类似"高血压病"表现的病证,当首辨病因病机,熟知病性,再确立证候,辨证分型,后明确治则,辨型施药。笔者以为,高血压病中医病机当首辨脏腑,次辨阴阳,三辨气血,再辨虚实,复辨邪正。  相似文献   

10.
张之文教授治疗哮喘首辨虚实,未发时注重调理患者体质之阴阳,既发时则随其寒热辨证用药,临证既用古方,又有自己的独创经验。对于哮喘常见兼证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湿疹等,也积累了一些有效地治疗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梁莉 《西部中医药》2010,23(3):38-39
李朝平教授根据妇科腰痛的病因、病症和四诊辨证结果,对妇女腰痛先辨病分为:腰椎关节、泌尿系统、盆腔子宫附件3大类,再辨证寒热虚实,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更加有的放矢的处方用药,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的辨证,首辨寒热虚实.笔者于闽南从医廿余年,临床观察胃脘痛以中焦虚寒及寒热错杂占绝大多数,但胃脘痛患者经常出现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用凉性药后出现胃痛加剧或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中辨治头痛,往往采用两套思路。首先运用“六经辨证”,以经方为主,走“方证对应”的思路。倘若经方不能完全对证,则进一步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即分外感、内伤、虚实、寒热予以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鲜教授为硕士生导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擅长对脾胃病的辨治诊疗。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现从"辨证也要辨病""次辨虚实寒热""治疗重在制酸止痛"等方面总结李鲜教授对于胃脘痛的辨治思路;并针对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温中散寒""疏肝和胃""辛开苦降"等方法,本文概括了李鲜教授治疗胃脘痛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月经失调见证多端首辨虚实从虚实论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纲要之一。明·张景岳主张以表里、寒热、虚实“六变”作为疾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而其中辨虚实则为纲领中的纲领。月经失调辨证要点在寒热虚实四纲。除了以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异作为主要依据外,尚须结合全身证候进行分析。月经期、量、色、质的改变往往与整体脏腑、气血的虚、实、寒、热等证候交错出现,症状表现复  相似文献   

16.
总结和阐释《中藏经》首创之脏腑辨证八纲“虚实寒热生死逆顺”。其诊断思想析为:基本观点是天人相应,生理观点是阴阳平衡,病机观点是阴阳否格,辨证要旨是判定顺逆、决断生死,辨证依据是形证脉气,辨证纲领是虚、实、寒、热、生、死、逆、顺。其诊断内容归结为:以面色、身形、脉象、主诉辨虚实寒热,以五色、五脉、时气三者相应与否辨生死逆顺。此八纲以“虚实寒热”辨病机定性,以“生死逆顺”辨病势预后。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为临床难治性疾病,该病属"筋痹"范畴,从络治痹具有一定优势,该病符合络病发病特点,因此可以从络病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吴以岭院士提出络病辨证六要,认为络病辨证应从辨发病因素、辨病程久暂、辨阴阳表里、辨寒热虚实、辨气病血病、辨络形络色6个方面进行。本文从这6个方面出发,分析探讨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络病病机,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小议痞满     
痞满是脾胃病中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对于痞满,首辨虚实,次辨寒热,主用通降.在临床上,个人体会,在慢性胃病中,最常见的痞满证当属痰湿中阻、中虚气滞和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临床上抓住辨证要点,立法处方恰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刘志龙教授运用经方辨治2型糖尿病经验。其认为该病应首辨阴阳("二要"),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可按照六经法及六类降糖中药加以治疗。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和法"属于中医治则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在中医辨证治疗中的体现,为其提供了辨病辨证思路,并指导临床用药。现代中医"和法",多侧重于其理论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半表半里、脏腑气血失和、寒热往来、虚实夹杂的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