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开放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较长,住院时间长,频繁换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全方位、高效能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防止感染[1],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次性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2008年以来应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无1例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持续负压吸引。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引流80例同类患者手术切口,比较负压组与传统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负压组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在切121拆线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负压组与传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能有效引流创面渗出、消除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熊世龙 《吉林医学》2010,(30):5356-5357
目的:探讨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吸引在腹部Ⅲ类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82例腹部手术术后属Ⅲ类切口的患者,按是否应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A组:应用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40例。B组:常规缝合腹壁切口42例。结果:A组40例均于术后4~5d拔出引流管,有2例(5%)发生切口红肿、积液,其余38例均工期愈合(95%)。B组42例术后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达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吸引是一种满意防止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在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腹壁切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因妇科恶性肿瘤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287例,根据切口缝合方式分为负压引流缝合组(试验组, 146例)和传统缝合组(对照组,14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天数、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和应用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腹壁Ⅲ类手术切口患者618例,随机分为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组(A组,n=309)和常规缝合组(B组,n=309).A组采取腹壁切口清创术后缝合腹壁并联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B组采取常规术后缝合腹壁各层,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等级情况.结果 A组中甲级愈合296例,愈合率95.7%( 296/309),B组中甲级愈合252例,愈合率81.5%(252/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乙级愈合8例,愈合率2.5%( 8/309),B组中乙级愈合29例,愈合率9.3%( 29/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9例中,发生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为1.61%(5/309);B组309例中,发生切口感染28例,发生率为9.06%(28/309),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肥胖患者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取清创术联合切口皮下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切口的感染,促进切口的甲级愈合,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对68例复杂肝胆胰手术患者采用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治疗.术后所有患者中无切口裂开、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其中一期愈合66例,切口感染2例,2例均随访1年,无切口疝形成.提示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促进切口愈合、防治感染,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可调节式负压吸引(RNPT)与简易负压吸引在治疗腹部感染开裂切口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行腹部手术切口创面感染患者,按照切口匹配的原则分为RNPT组、简易负压组各7例,每组切口为"┘"的患者2例,腹部正中切口3例,肋缘下切口2例.观察两组患者负压治疗后的体温变化情况、实验室指标、每日引流量以及二期缝合时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皮下置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术在对妇科手术切口行二期缝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治疗后切口延期愈合的9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二期缝合手术切口时使用皮下置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法,为常规组患者直接进行皮下全层缝合,不置管不引流,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本研究中55例试验组患者在进行二期缝合后,其手术切口均顺利愈合,痊愈出院。在43例常规组患者中,有38例患者在治疗8天后切口愈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8.37%),痊愈出院;有5例患者在术后第3~4日出现切口渗液,不得不开放切口,实施与试验组患者同样的方式进行持续冲洗并负压引流,并在引流开始后实施三期缝合。这5例患者在进行三期缝合第8日时拆线,均痊愈出院,共住院17~20日。试验组患者均在住院治疗8天后病愈出院,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9.22天。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法对妇科手术切口进行二期缝合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Ⅲ类伤口2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2例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伤口,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中仅3例感染(1.6%),对照组80例患者中14例感染(17.5%)。结论 :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16例,其中90例患者术毕未缝合皮下脂肪层,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为A组;另126例患者术毕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皮肤缝合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既能缩短手术时间与皮肤缝合时间,又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研究通过预先放置皮下负压引流来预防手术切口裂开。方法回顾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手术切口的糖尿病患者共975例,在2010年以前,术毕切口的缝合仅用常规方法,术后切口裂开率38.07%;2011年元月后,我们在此类患者术毕后,除以往处理方法外,预先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并接高负压引流瓶,术后的切口裂开率7.74%。效果明显。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切口裂开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Ⅱ类手术切口糖尿病患者,手术切口易裂开,此类患者预先放置皮下负压引流,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此技术简便、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和预防:附24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晖  李沛辉 《广州医药》1997,28(4):45-46
对2435例急性阑尾炎病人行阑尾切除术,10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4.1%。认为阑尾的病理改变和病程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而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和切口大小对切口感染有影响。建议减少放置腹腔引流。采用腹膜外翻,关腹前更换术手器械和手套,双氧水冲洗伤口,必要时不缝合腹中皮肤延期缝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的肥胖患者240例,切口类别为Ⅱ类及Ⅲ类切口,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缝合切口时实验组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二期缝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切口甲级愈合实验组为110例,对照组为90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期缝合实验组2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为(7.72±3.144)d,对照组为(12.28±4.512)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Ⅱ类及Ⅲ类切口缝合切口时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二期缝合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剖腹产切口感染产妇治疗的护理.方法 通过2例剖腹产切口感染产妇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2例均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8天后行二期缝合,术后9天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VSD负压封闭式引流,保持足够的负压才能保证有效的引流,同时加强营养及注重心理护理,才能促进剖腹产切口感染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后Ⅱ期缝合治疗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0例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按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Ⅱ期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感染后Ⅱ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9±2.4)、抗生素应用天数:(6±1.5)、复发率:6.67%(2/30);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13±3.5)、抗生素应用天数:(9±1.5)、复发率:13.33%(4/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及复发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后Ⅱ期缝合治疗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肯定,切口愈合较快,患者痛苦小,抗生素量应用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低,优于单纯抗感染后Ⅱ期缝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 VSD后7~14天后出院。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使用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计30例出现腹部深层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各15例.回顾性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等方面差异.结果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组在换药费用项目上明显优于商业化负压封闭引流套装治疗组(P<0.05),在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操作方法 简单易行,应用于腹部切口感染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部脓肿临床疗效。方法脓肿处小切口切开引流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持续吸引,当引出液为淡黄色血浆样时,并且连续3d小于10ml/d,拆除负压装置,空腔创面红润无坏死组织,手术切口处行二期缝合,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710d。结果 2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VSD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部脓肿,具有引流彻底、创伤小、愈合快、减少患者痛苦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李刚  贾胜洪 《当代医学》2014,(26):95-95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跟骨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骨折,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常规植入人工骨,术后均给予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状况等。结果20例患者创口均无感染、均甲级愈合。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能降低创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81-84+88
目的分析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防治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83例患者资料,对有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与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共26例(9.2%)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 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均0.05)。切口留置皮下引流球组患者较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低(3.9%vs 13.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90.6%vs 61.5%)、平均换药次数少[(3.6±0.7)次vs (7.0±1.5)次]、平均住院时间短[(7.7±2.1) d vs (12.3±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 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防治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