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瘀的诊断除了凭临床的症状体征外,腹诊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方面。而我国对于瘀血腹诊的专门研究尚少,故本文提出探讨如下。一、瘀血腹诊的源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腹疾”的记载。但  相似文献   

2.
瘀血腹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阶  陈可冀 《中医杂志》1989,30(1):41-43
  相似文献   

3.
为使瘀血腹诊用于临床更加客观定量化,本研究从临床入手,对瘀血腹证患者的客观指标作了综合定量分析。通过对152例瘀血腹证患者主要依据相关性的统计发现,瘀血腹证与血瘀证主要依据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逐步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筛选出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及粘附,血栓弹力图以及肌电图异常等指标。研究认为,上述指标可考虑作为瘀血腹诊的客观指标。瘀血腹证结合客观指标,将使瘀血腹诊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瘀血腹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瘀血腹诊的定位及手法,明确实验室检查指标对瘀血腹诊意义,本研究以中医传统理论和解剖学为基础,通过152例瘀血腹证的临床验证,重新设计确定了瘀血腹诊的定位检查手法;采用电子计算机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瘀血腹诊进行屯客观化分析,发现瘀血腹诊的本质特征与血液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及粘附性增高,血栓易于形成及肌电图有关;上述指标作为瘀血腹诊的客观指标用于诊断,也能达到80.0%以上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6.
介绍《诊病奇侅》中关于腹诊的理论及其临床验证,腹部反射穴的位置、虚实和反射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瘀血证的症状中,腹部瘀血症状最为多见。腹部瘀血症的研讨对瘀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现探讨如下。 文献记载 腹部瘀血见于《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分篇下,但有关名称不一,如《灵枢》中  相似文献   

8.
观察对象为多发性脑梗塞患者73例(年龄:66.0±10.8岁,全部为男性)。根据脐旁压痛、胸胁苦满、回盲部压痛、乙状结肠部压痛的有无将患者分为二组,分别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校正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值、红细胞凝集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有脐旁压痛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无脐旁压痛组明显上升。而其他腹部症状二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又对脐旁压痛作  相似文献   

9.
衰老与瘀血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志龙 《陕西中医》1993,14(6):262-264
本文分别从基础理论、致病范围及最新研究三方面对衰老与瘀血的密切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导致衰老的关键不仅在于肾脾虚弱,而且更在于瘀血内阻,故祛瘀是抗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简单的气血理论入手研究脉象的发生机制,认为脉的形成需要血作为基础物质,气发挥温煦和推动作用。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诊察脉象可测知气血的变化,为阴阳辨证和疾病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气为血帅 ,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输布和调节 ,故肺功能正常是机体气血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古人云 :“咳嗽不止乎肺 ,而亦不离乎肺也。”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 2途 ,虚证实证 2类。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肺气上逆 ,瘀血停滞。实者 ,乃肺气壅遏 ,滞而不畅 ,肺络阻塞 ,瘀血停滞。虚者 ,乃肺气不足 ,推动无力 ,血行迟缓 ,而致血瘀 ,甚则影响血的生成 ,使阴血亏乏 ,血少而滞。瘀血形成可阻滞气机 ,使肺之宣降治节功能降低 ,从而加重瘀血 ,瘀血与肺气郁阻可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由单纯肺络瘀滞发展为多脏腑瘀血。咳嗽病程虽然进展缓慢 ,但往往…  相似文献   

12.
张英英 《陕西中医》2009,30(7):852-853
目的:探讨中医妇科腹诊。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历代文献资料,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妇科腹诊是中医腹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妇科腹诊是中医腹诊的内容之一。腹诊起源于《内经》、《难经》,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腹诊内容有明显发展,并且与辨证论治相联系,从而成为中医临床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医妇科腹诊参照现代医学的腹部触诊等方法,丰富了诊法技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淤血在腹部的表现祖国医学有“少腹满”、“少腹硬满”及“少腹急结”等论述,现代称为淤血压痛点。笔者基于祖国医学腹诊理论,参考日本汉方医学淤血腹诊的方法和实践,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对淤血的腹诊指征以及对应的方药治疗进行了多年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本组45例患者,均是有自觉脐水平线以下疼痛,痛点固定且压痛明显者。45  相似文献   

14.
脉诊与腹诊均属于切诊的范畴,为张仲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宜将脉诊与腹诊相结合,方能更全面地诊察疾病、判定证候,并有利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机率.脉诊与腹诊相结合,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轻重(如大结胸证与小结胸证、大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鉴别诊断相类似的疾病(如痞证与结胸证、蓄水证与蓄血证),辨明虚实情况(如阳明腑...  相似文献   

15.
16.
内风,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等内在因素所造成的眩晕、抽搐、肢麻、振掉、强直或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因其似风象的急骤、动摇和多变、故名。其形成机理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之说,论及瘀血者鲜。笔者试从中风、痉证、癲痫这三种典型的内风病证中探讨血与内风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心病气血辨证与肺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心病不同证型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我们应用DFM230型肺功能检测仪对心病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脉瘀证患者的肺功能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与肺气虚证、肝血虚证和肝血瘀证等病理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心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变有一定意义,兹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来源与分组 观测对象主要来源于湖南中医  相似文献   

18.
王凌 《北京中医药》2012,31(9):668-672
腹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经》《难经》都有关于腹诊的论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发挥和发展了腹诊这一诊断方法,并将其应用临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将胸腹的各种征象、症状与病因病机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内脏疾病反映于外在腹部客观的实质征象,冠以特有的证名,与治疗、方药相结合,从而直接指导临证施治,为后世开辟了腹诊辨证施治之先河.其不仅为历代医家所遵循,而且影响了日本汉方腹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腹诊一得     
<正> 腹诊是诊察胸腹部一定部位表现出的特定的病理反应的诊断方法,归属于切诊之中。现今在中医临床上,切诊中偏重于脉诊,而在日本,腹诊随着中医药学的传入,不断发展完善,以其客观腹证,丰富诊断学内容,且与切诊并列,运用于各科临床,有其独到之处。鉴于以上状况,笔者在临床上,颇注重腹诊,现仅就临床所见日本汉方医学腹证之一——“正中芯”,举例如下: 李某,女,17岁,学生。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牵及后背半月,于夜间痛甚,伴见纳少、泛酸,二便正常。舌苔白微腻,脉细。前医怀疑胆囊炎,拟疏肝利胆,方取大柴胡渭合金铃子散加减,先后共服10剂,其痛有增无减,无法继续上学,于1984年12月4日在我附院门诊治疗。症情同上,形色憔悴,为排  相似文献   

20.
浅谈腹诊     
中国古典医著称“腹诊”为“腹证”。“腹诊”不仅能探查体腔内实质性的脏腑病变,并可根据腹壁肌肉的全部或局部状态,推断患者的虚实、寒热,决定治疗法则,判断疾病的预后。因此,将“腹诊”使用于中医临床上,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遗憾的是,“腹诊”尚未引起中医临床医生的重视,而日本学者对中医“腹证”却非常重视,并在实践中观察总结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