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APS及门静脉癌栓与DSA图像基本一致。MPVR、VR有利于检出肝癌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APS及门静脉癌栓。结论 MSCT肝脏兼容性SCTA、SCTP血管造影,可为临床及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_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血管成像(DCE-MRA)对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价值。方法:41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并采用动脉期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肝动脉血管,增强扫描原始图像观察肿瘤部位、大小、类型,重建血管图像观察肿瘤责任血管显示情况、肝动脉有无变异起源及有无寄生血管参与肿瘤供血,并与常规 DSA 进行对照,同时观察有无肝动脉-门静脉漏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清晰显示由肿瘤的解剖信息,其中巨块型21例,巨块结节型8例,多发结节型6例,弥漫型7例。32例患者显示肿瘤主要由规则血管供血,并显示血管起源、数量,并不同程度显示了肿瘤区肝动脉血管受侵犯、血管断续、肿瘤染色等征象,与 DSA 显示完全相同。DCE-MRA 显示7例患者为变异供血,并显示血管变异类型,9例巨块型和巨块结节型肝癌显示有寄生血管参与供血,3例患者动脉期轴面图像显示了肝动脉-门静脉漏。DSA 显示变异型血供8例,寄生血管参与供血21例。结论:DCE-MRA 及肝动脉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肿瘤规则供血血管及血管变异情况,并能发现肝动脉-门静脉漏,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规范化治疗及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在细小的寄生血管显示上不及 DS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61例胃癌、大肠癌肝转移瘤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案,随访10个月-5年,评价其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胃癌、大肠癌肝转移的DSA表现可分为肿瘤边缘环状染色、较均匀染色和不染色3种,其中以边缘环状染色最常见。61例患者的有效率(CR+PR)为86.7%,平均生存期为19.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32.8%、13.1%。结论:介入治疗是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正确地运用介入治疗技术,合理地使用化疗药物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印利民  周明岳   《放射学实践》2009,24(5):549-55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致肝动脉高灌注异常表现,探讨其在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选择正确的介入治疗方案中的意义。方法:搜集因HCC合并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首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病例共69例,根据肝动脉DSA动脉期、实质期癌变和非癌变肝组织境界及血供对比,分为无、轻度、重度肝动脉高灌注,并据此判定癌变和非癌变组织血供状况而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行2~7次介入治疗。结果:无肝动脉高灌注30例,给予常规TACE术;轻度肝动脉高灌注28例,行肿瘤供血动脉节段性碘油乳剂栓塞;重度肝动脉高灌注11例,仅行肝固有动脉内灌注化疗术。三组病例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67%,66.67%;92.86%,71.43%,32.14%;81.82%,36.36%,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高灌注征在判定HCC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门静脉血供受侵程度、指导介入方案的选择、介入栓塞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转移性肿瘤DSA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转移瘤血供特点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以及和原发肿瘤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搜集51例肝转移瘤DSA影像,根据肿瘤血管的多少和肿瘤染色深浅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原发肿瘤包括腺癌38例,鳞癌8例,其他类型5例。结果 肝转移瘤血供来源主要为肝动脉,门静脉参与供血,多血供肝转移12例,中血供7例,少血供32例。累及肝右叶少血供转移27例,腺癌转移多于动脉晚期及以后显示多或单发环状染色;鳞癌转移  相似文献   

7.
肝转移癌的诊断是影像诊断的重要课题.肝转移病灶的及时检查发现对于寻找原发病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肝外原发恶性肿瘤向肝脏转移是癌细胞栓子从血液循环内到达肝动脉或门静脉内开始的.原发肿瘤的血供特点不是影响转移瘤强化方式和表现的唯一因素。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来源的肝转移瘤多为乏血供,而乳腺、肾脏、甲状腺等来源的转移瘤则为富血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动脉是肝转移瘤唯一的血供来源。影像学检查主要依据临床资料、肝脏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代谢水平来判断其性质。  相似文献   

8.
肝转移癌的DSA表面及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肝转移癌DSA表现及血和内介入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 51例肝转移癌均行肝动脉造影,再行抗癌药物灌注或栓塞。结果 富血供型20例(39.2%),等血供型9例(17.7),血供型22例(43.1%)。肿瘤形态、结节状33例;囊状4例;斑片状14例。治疗后92.2%病人症状减轻,56.8%的交前缩小,半年、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90.2%,52.9%、22.6%及12.5%。结论DSA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Propeller LAVA序列三维容积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行Propeller LAVA序列三维容积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供特点、强化表现,从而推断其组织学特点,并与最终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相比较.结果:有1例患者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而未能纳入本研究.余82例患者共检出富血供病变65例,包括肝细胞癌31例,肝血管瘤29例,局灶结节增生4例,肾癌肝转移瘤1例.低血供病变17例,其中结节型肝细胞癌2例,肝转移瘤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炎性假瘤2例.富血供病变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除4例局灶结节增生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与邻近肝实质信号强度近似外,余61例富血供结节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强度;低血供病变在肝动脉期强化不显著,除1例炎性假瘤在延迟期与邻近肝实质信号相等外,余16例低血供病变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低于邻近肝实质信号强度.结论:Propeller LAVA序列动态增强MRI检查能够准确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供特点,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边缘及强化表现,从而准确判定其组织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肝转移瘤螺旋CT多期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转移瘤(HMs)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探讨适合HMs诊断,鉴别诊断及检出的螺旋CT最佳扫描计划。方法 收集原发灶明确,并经临床,CT证实的HM46例,所有病例均作了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5例尚作了延迟扫描,至少两位医师阅片,分析记录HMs螺旋CT多期表现,结果 平扫多数瘤灶(69.6%)呈外周略低密度中央更低密度,多期增强扫描,第1类少血供37例(80.4%),以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为主;第二类富血供6例(13.0%);以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为主;第三类无血供3例(6.6%),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均无强化。结论 对有特征性的少血供或无血供HMs仅需门脉期单期扫描;而对富血供,则需作多期扫描,以便与其它富血供的肝脏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1.
间接门静脉数字减影造影对肝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肝癌有无门脉供血。材料与方法 1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癌,采用经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方法,观察肝癌有无门脉供血。结果 116例肝癌中103例仅有肝动脉而无门静脉供血,只有13例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占11.2%)。门脉供血表现为环状或少量染色。97例原发性肝癌和19例转移性肝癌有门脉供血者分别有10例(占10.3%)和3例(占15.8%),两者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肝动脉或门静脉介入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32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按血供情况分为富血供型(128例)、中等血供型(104例)、乏血供型(90例)及门静脉血供型(2例)4组,前3组采用经肝动脉栓塞,门静脉血供型采用经门静脉置管栓塞。对比分析各型血管瘤术中用药剂量、术后不同随访时间段瘤体直径变化及治疗效果。 结果:门静脉血供型仅有2例,未纳入统计分析。富血供型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剂量最多(11.2±2.7)ml,中等血供型其次(9.8±3.4)ml,乏血供型最少(4.7±2.4)ml。术后随访在3个月~3年,术后瘤体直径有差异,均是富血供型直径最小,中等血供型其次,乏血供型直径最大;乏血供型在各随访时间段肿瘤缩小程度都小于前2组。术后2~3年的治疗效果评价,富血供型及中等血供型的显效+有效率几乎都达到100%,明显高于乏血供型,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瘤体缩小程度及疗效与肝血管瘤的血供类型都有明显的关系,富血供型瘤体缩小所需时间最短,富血供型及中等血供型长期随访疗效确切,优于乏血供型。  相似文献   

13.
兔VX2肝癌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供变化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前后的血供变化及病理特征。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24)、假手术组(B组,n=6)及空白对照组(C组,n=6)。均于接种后第14、15天分别行CT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DSA检查,A组同时行经导管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C组于DSA后处死。A、B组于第21、22天分别行CT平扫及DSA检查,并于DSA后处死。结果:CT及DSA检查证实35例(97.22%,35/36)为富血供肿瘤,且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仅1例为门静脉供血。第3周时A、B组DSA均示仍为肝动脉供血,无门静脉供血。栓塞后肿瘤组织主要由凝固性坏死及周边残存癌组织组成。结论:兔VX2肝癌大多数为富血供肿瘤且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经动脉碘化油栓塞不能完全阻断肿瘤血供,残癌组织仍为肝动脉供血,肝癌组织中的门静脉仅仅是解剖上的血流通过,并不参与肿瘤血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P)的门静脉成像差异。方法:收集的40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均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和SCTP三维成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质量差异。结果: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癌的4~5级门静脉显示率SCTP(85%)明显高于间接门静脉DSA(32%),门静脉分支瘤栓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48%)略高于SCTP(16%、40%),门静脉分支推移改变2种方法无差异(均为80%),而动静脉瘘的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85%)要明显优于SCTP(32.5%)。结论:间接门静脉DSA及SCTP检查对门静脉显示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SA、CT和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灌注CT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显示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原发病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患者资料,均进行了CT平扫、多期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DSA检查,其中,56例还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的门静脉灌注CT成像(P(1TAP)检查,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灰度密度(K值),观察肝转移瘤血液供应来源.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DSA表现: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K值峰值平均为(67±12)%,肿瘤边缘K值峰值平均为(76±15)%,正常肝实质K值峰值平均为(51±10)%.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K值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PCTAP扫描表现:肿瘤在30 s的时间内,密度变化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结论 肝动脉是肝转移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门静脉几乎不参与肝转移瘤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的DS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SA在兔肝VX2移植瘤经门静脉阻断后显示肝动脉与门静脉的价值。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和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对照组,2周后分别行兔肝动脉与门静脉DSA检查。结果DSA在肝动脉分支的显示效果上较血管灌注好,实验组肝左外叶肿瘤组织可见少许肝动脉供血。肝左外叶门静脉分支结扎(PBL)者均能被DSA证实。结论DSA可直观地显示兔肝动脉与门静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在兔肝门静脉阻断效果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肝癌患者分别行MSCT和DSA检查,比较病灶、合并症的显示情况和肿瘤的供血来源,MSCT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应用三维容积再现(VRT)、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其中,12例进行了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 54例肝癌患者MSCT发现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DSA发现病灶216个,门静脉瘤栓形成8例,动静脉瘘18例;MSCT和DSA二者比较,MSCT对肿瘤的数目的显示率略高于DS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选择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是显示病灶和血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4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同期分别行MSCT和DSA2种检查。MSCT应用三维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及走行分支,比较CT与DSA对病灶、合并症的显示情况及肿瘤的血供情况等。结果45例患者,MSCT发现病灶167个、门静脉癌栓11例、动脉静瘘12例;DSA发现病灶172个、门静脉癌栓8例,动静脉瘘15例。MSCT与DSA比较,DSA对肿瘤的数目显示率略高于MS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T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优于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4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MSCT对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