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7月近3年中开展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69例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Yasargil入路,手术分离和夹闭动脉瘤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同时,采用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方法预防和处理术中发生的动脉瘤破裂。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全夹闭,其中21例发生术中破裂出血,治愈率达94.3%,死亡率为5.7%.结论 熟练的显微技术和鞍区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合理使用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2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重点探讨其病理和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例中19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受压以及脑缺血等症状,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5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好16例,差2例,死亡2例。结论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术应根据情况采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动脉瘤减压、组合夹闭,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以及深低温停循环等综合手段。而不是简单夹闭动脉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以颅内占位为表现形式的动脉瘤病例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分析2例以颅内占位为表现形式的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特点。结果:2例均行开颅手术。1例瘤体内充满血栓,且载瘤动脉闭塞,给予完整切除。另1例夹闭载瘤动脉后,清除瘤体内部分血栓。结论: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动脉瘤多较巨大,瘤内多有血栓形成,载瘤动脉甚至有发生自闭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术中监测,记录夹闭前后载瘤动脉近、远端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音频,并进行比较。结果:MDU证实有3例(15%)动脉瘤夹完全阻断了载瘤动脉远端,6例(30%)造成载瘤动脉远端狭窄。较大动脉瘤及局部解剖关系复杂的动脉瘤夹闭后导致其远端动脉狭窄的几率较高。结论:MDU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的监测技术,尤其是在巨大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可确保动脉瘤夹闭后其远端动脉血流通畅,避免因动脉瘤夹位置不当导致远端供血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防止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措施。方法 24例颅内动脉瘤全部采用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术前Ⅰ—Ⅲ级23例中有2例轻残,无死亡,Ⅳ级1例死亡。结论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暂时阻断载瘤动脉,充分解剖脑池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及夹闭动脉瘤颈的方法是成功夹闭动脉瘤的重要环节。要注意变异血管以及深穿支血管的处理,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重建用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例吻合血管通畅,并通过阻断载瘤血管而使动脉瘤不显影.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随访显示8例治愈患者无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脑血管重建,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是目前较为合适和有效的脑血管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27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 asarg il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地夹闭瘤蒂,必要时行瘤体切除或瘤颈加固。结果:本组27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因瘤体巨大故在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治愈率为92.5%。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7.3%。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2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等治疗情况。结果11例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4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远近端载瘤动脉的良好暴露和临时阻断是成功处理术中瘤颈部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对1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1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者进行显微手术夹闭11例,电凝加包裹2例,动脉瘤切除加载瘤动脉缝合1例。结果恢复良好1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1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例。结论通过显微手术,尽量减少对动脉瘤的骚扰是减少动脉瘤破裂的关键;临时控制阻断载瘤动脉、快速合理处理动脉瘤破口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后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13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疗效,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3例颅内动脉瘤按照Hunt-Hess分级,其中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1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选择翼点入路或额部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必要时行瘤颈加固。结果:本组12例行动脉瘤夹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及暂时行载瘤动脉阻断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基底动脉瘤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的应用和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根据7例深低温停循环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手术中脑氧饱和度(rS02)以及体温、心电图等监测指标的变化,调控围术期的管理措施,以期维护术中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氧供需平衡;并观察、记录术后患者的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即使在深低温的条件下,停循环也可使rS02明显降低,恢复循环后可逐渐得以改善.低流量灌注与停循环相比较,前者可使脑氧供需平衡得以更好的维持.本组7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停循环所致全脑缺氧的情况,尽管有3例患者死亡.结论DHCA辅以相应的脑保护措施和监测手段可有效的应用于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的手术,而在避免全脑缺氧的同时,降低局部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也是改善手术预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手术原则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翼点入路对78例,82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进行的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80个,孤立1个巨大眼动脉瘤,包裹1个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78例患者治愈60例(77.0%),轻残10例(12.8%),重残5例(6.4%),死亡3例(3.8%)。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经确诊且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人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及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采用GDC及DCS对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椎基底动脉瘤2个;其中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2次,3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0例,不完全填塞3例;2例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栓塞;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和死亡等永久性并发症;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在栓塞后24个月行造影随访发现局部复发,再次行动脉瘤栓塞治疗。随访2-42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出血或再出血。结论GDC及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病情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分别对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直接夹闭或者动脉瘤孤立+血管架桥手术,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微血管多普勒对动脉瘤及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检测,在动脉瘤孤立后进行移植血管和吻合血管血流的检测。结果巨大动脉瘤内血流的多普勒波谱主要表现有4种。5例直接夹闭动脉瘤中,2例在夹闭后证实有载瘤动脉或邻近血管的狭窄。15例血管架桥手术中,多普勒检测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瘤体切除,瘤壁缝合1例;单纯孤立2例。结果死亡2例(13%)。其余13例经半年的随访,好12例(80%),差1例(7%)。结论巨大动脉瘤手术设计应个体化,术者应是具备血管重建能力的有经验的显微神经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应用新型的机械可脱弹簧圈(detachablecoil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用DCS栓塞5例动脉瘤,其中2例巨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使用J型圈编织网篮,再以其他型号的弹簧圈填充动脉瘤腔,较小的动脉瘤使用相应型号的螺旋型弹簧圈。调整位置满意后,逆时针旋转推送导丝解脱弹簧圈。结果5例中2例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DCS弹簧圈的推送和调整均安全有效,解脱速度快。一例巨大宽颈动脉瘤,因弹簧圈不能停留,而放弃DSC栓塞,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论DCS是一种新型动脉瘤栓塞材料,使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时间缩短。J型弹簧圈的盘绕方式独特,适用于巨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48例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表现,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及检查方法。结果 检出动脉瘤单发44例.多发4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瘤5例,其它部位9例;小型11例,中型22例,大型17例.巨大型2例;囊状37例.梭状14例。夹层1例。结论 DS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病人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对临床51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在栓塞治疗过程中应用循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使病人积极配合,降低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大大降低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残率。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