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脑干、上颈髓、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10例,占同期1099例脑膜瘤的0.9%,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一直是公认的颅内最复杂的病变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肿瘤切除术前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1].结合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共5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情况,介绍3D-CTA检查在该区脑膜瘤术前、术中所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4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3例,脑膜瘤2例。13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4.
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1例枕骨大孔区肿瘤,其中脑膜瘤13例,神经鞘瘤15例,脊索3例。根据肿瘤附着点、生长方式及手术入路将肿瘤分为2种类型:I型:肿瘤主要位于枕骨大孔前方,包括基底起源于枕骨大孔上方、前方和前侧方,共15例;Ⅱ型:肿瘤主要位于枕骨大孔后方,包括基底起源于枕骨大孔后方、后侧方和椎管内,共16例。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和侧方入路18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10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I型枕骨大孔区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Ⅱ型均全切除。结论 I型枕骨大孔区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困难,远外侧经髁入路是切除I型枕骨大孔区肿瘤最有效的方法;Ⅱ型肿瘤容易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自1995午6月~2004年2月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经验。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或侧方入路10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颅神经的保护,远外侧经髁入路是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枕骨大孔区肿瘤有三种情况:①后颅窝肿瘤向下生长;②脊髓肿瘤向上生长;③起源于枕骨大孔.本院自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1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2年开展高位颈髓和枕骨大孔区畸形手术,至今有24例,现就麻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2~41岁.其中高位颈髓肿瘤7例;脊髓空洞症1例;枕骨大孔区骨结构畸形16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29例。根据枕骨大孔区畸形情况,实施后颅窝减压术或齿状突切除术,术中充分分离正中孔附近蛛网膜粘连;空洞最宽处直径与脊髓直径比值(HCI)≥0.5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扩大修补硬膜,重建枕大池。结果: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5个月~2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3例,好转12例,无效3例,加重1例;19例复查MRI,显示中央管口径明显恢复10例,5例恢复70%,2例恢复50%,2例无变化。结论: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应首选后颅窝减压术或齿状突切除术,视脊髓空洞情况加用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术中应注意:后颅窝减压要充分,在显微镜下松解正中孔蛛网膜粘连。术后应注意颈椎稳定性,尽可能定期复查MRI,了解脊髓中央管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剑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24-425
脑膜瘤是枕大孔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94年4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3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0.61%,其中脑膜瘤10例,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手术切除难度较大.1990年Sen和Sekhar[1]应用远外侧入路成功切除延髓腹侧的占位病变,并建议将该入路普及为处理此区域病变的常规入路,国内也相继开展了此入路的临床应用[2].我们自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应用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24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50例枕骨大孔区及高颈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其中枕骨大孔区肿瘤15例,高颈髓肿瘤32例,枕大孔区、高颈髓多发肿瘤3例。大多数肿瘤的早期症状是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MRI对定位定性诊断最有帮助。本文着重从早期诊断、临床演变特点、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显微手术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颅颈交界处是否亦存在脑脊液阻塞及其与小脑扁桃体位置、枕骨大孑L大小及体表皮层诱发电位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AIS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和相位对比法核磁共振检查.在枕骨大孑L处蛛网膜下腹侧和背侧分别选择4个兴趣Ⅸ测量两组的脑脊液流动峰值速度.在正中矢状面上测量小脑扁桃体相对枕骨大孔连线的位置,枕骨大孔前后径、横径以及面积.将测量参数与体表皮层诱发电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IS患者枕骨大孔处脑脊液流动速度峰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AIS患者中有50%的小脑扁桃体低于枕骨大孔连线1 mm且位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枕骨大孔的前后径及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小脑扁桃体位置和枕骨大孔面积呈明显负相关.体表皮层诱发电位止常和异常的AIS患者脑脊液流速以及枕骨大孔形态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管A1S患者存在低位小脑扁桃体,但其枕骨大孔处脑脊液流动并无明显阻塞,这可能是山于小脑扁桃体位置越低者其枕骨大孔越大而产生的中和代偿结果.AIS患者的体表皮层诱发电位异常亦与其枕骨大孔处的脑脊液流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远外侧入路显微切除斜坡和枕大孔区腹侧肿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斜坡、枕大孔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远外侧入路手术适应证。 方法 选择斜坡和枕大孔区腹侧病变22例,其中脊索瘤10例,脑膜瘤4例,舌下神经鞘瘤4例,椎-基底动脉汇合处动脉瘤2例,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3例肿瘤下极达颈2水平。依据需要磨除枕骨髁1/3或全部及其它骨块。2例侵入咽后壁的脊索瘤先经远外侧入路切除颅内部分肿瘤,再二期经口咽入路切除咽后壁部分。 结果 显微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枕颈部畸形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3月~ 1999年 11月 ,对 3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患者 ,应用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及枕骨瓣翻转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例枕颈部畸形的术前临床资料见表 1。 1例局麻 ,2例全麻 ,均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骨瓣翻转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手术取髂前上棘全厚髂骨块 ,大小约 6×2cm备用。术中见枕骨大孔后缘骨性物陷入硬膜 ,枕骨大孔后缘作少许切开 ,用剥离子剥离使粘连处分离 ,用小型薄口的冲击式咬骨钳咬除枕骨大孔后缘2 5cm左右 ,宽约 3 0cm。若先切除寰椎后弓有困…  相似文献   

15.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经枕大孔后缘入路包括枕髁远外侧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和枕下下外侧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枕大孔区脑膜瘤7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最大直径为0.8~4.8cm,肿瘤瘤体位置位于脑干前方3例,侧方2例,后方2例。经枕髁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后正中入路3例,枕下外侧入路2例,肿瘤手术全切除6例(Simpson Ⅰ级4例,Simpson Ⅱ级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6例随访6~36个月,神经系统占位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经枕大孔后缘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颅底凹陷症是枕骨大孔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体积缩小,压迫延脊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且推动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颈部及上肢疼痛,四肢麻木无力、眼球震颤、大小便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等。  相似文献   

17.
枕骨大孔区肿瘤位于颅颈交界,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6%,因肿瘤累及脑干、上部颈髓、挤压小脑、后组颅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其血供主要来自椎动脉,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极高,任何血管、神经组织损伤均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有生命危险。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下采用极外侧入路成功切除枕骨大孔区脊膜瘤1例,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椎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异常与小脑扁桃体位置及枕骨大孔前后径的关系。方法用磁共振对比检测32例AIS患者及30例正常人,计算脑脊液头端流向尾端即向下(downflow,DF)时相持续时间,尾端流向头端即向上(upflow,UF)时相持续时间,二者在脑脊液循环时间内所占比率(DF比率及UF比率),DF流动的起始时间(downflowstartpoint,DS)比率,静止期(stationary.phase,SP)比率,脑脊液向下流动最大流速(VDmax),向上流动最大流速(VDmax),绘制最大流速/时问曲线。测量小脑扁桃体相对枕骨大孔连线位置及枕骨大孔前后径。结果侧凸组与对照组相比,DS比率及SP比率明显增高,DF比率明显减低,枕骨大孔前后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F比率、VDmax、及VDmax、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侧凸组56.3%小脑扁桃体位置低于枕骨大孔连线。结论AIS患者存在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考虑与脊柱脊髓生长不平衡导致脊髓牵拉,小脑扁桃体下移有关。枕骨大孔虽发生适应性增大,但仍不能完全代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椎动脉第=三段的走行情况,探讨其分型方法.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6例诊断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进行椎动脉的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情况.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椎管和颅腔的位置由远到近分为Ⅰ、Ⅱ、Ⅲ、Ⅳ型,36例患者中5例6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经过寰椎侧块的下方走行,占8.3%,为Ⅰ型;16例18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走行经过寰椎侧块的表面,或在其表面转弯,占25%,为Ⅱ型;25例44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向上、外方走行,沿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骨性孔道进入颅内,占61.1%,为Ⅲ型;4例4侧椎动脉缺如,占5.6%,为Ⅳ型.结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第三段有四种解剖形态,对寰椎枕骨化患者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时,Ⅱ、Ⅲ型椎动脉走行者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高.对单侧椎动脉缺如者,对侧手术操作应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20.
枕骨大孔区畸形系指颅底枕大孔区及上颈段的先天性畸形,包括扁平颅底、颅底陷入、环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环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有时同时有几种畸形.病变严重时可刺激和/或压迫神经、脊髓、延髓和小脑,出现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需要后颅窝减压等治疗.我院自1985~1988年4月共行此类手术48例.本文结合病例对其麻醉选择、术中管理、术后护理的特点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