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虚假药品广告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眉娜  李野 《医药导报》2007,26(9):1108-1110
[摘要]虚假药品广告的存在与检查成本、对虚假药品广告的惩罚及发布虚假广告和发布合法广告所获得的收入几方面有关。治理虚假药品广告应通过降低检查和打击虚假药品广告的成本,加大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及诚信医药企业的收益,提高患者的医药常识,消除信息不对称4个方面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工商总局:集中整治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2006年下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专项整治。国家工商总局14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严从重查处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加强对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的集中监测和检查;集中力量查办一批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案件;公告典型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在对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行政处罚中,对负有责任的严重虚假违法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通知强调,严厉查处发布…  相似文献   

3.
对某报刊登医药广告情况的统计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当前医药广告的基本情况 ,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收集某报 1~ 4月发布的所有广告 ,采用社会统计学方法 ,按照有关标志进行分组、统计 ,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收集了 2 92件医药广告 ,发现当前医药广告问题严重 ,主要问题是非法广告 (14 .4 % )和虚假广告 (45 .2 % )。结论 :有关部门需要从根源上查找广告问题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方文东 《海峡药学》2011,23(10):249-251
当前药品药械在流通中存在相关法律制度、监管体制不健全;虚假药品药械广告泛滥,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和流通票据虚假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从完善医药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强宣传贯通及日常监管、改革监管体制,加强社会监督,治理虚假药品广告、规范票据管理3个方面入手,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中各个环节的行为,保障人民的用药用械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那开宪 《首都医药》2014,(23):39-39
尽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医疗药品的虚假广告,但事实上,违法的医疗广告仍屡禁不止。如今,各类五花八门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医药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只要打开电视,大都由名人代言的医药广告几乎充斥了所有频道;随意上街买一份小报,医疗、医药广告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稍有点医疗知识的人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是不可以根治的,但报纸上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广告太多太多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处方药》2005,(7):94-95
2005年5月13日至16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在北京昌平举行,在一份题为《制止虚假肝病医药广告,保护患者利益》的倡议书中,与会代表称,虽然彻底消除乙肝虚假医疗广告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全国3000万乙肝患者及上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利益,目前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现有法律和法规的执法力度,打击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7.
<正>监管部门分口把关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加强药品研发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给虚假医药广告“下药”之本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势在必行一些药店的橱窗成了药品的宣传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年第三季度广告发布情况监测结果表明,药品、医疗、保健品、食品广告违法  相似文献   

8.
厂家炮制药品广告变脸、媒体在医药虚假广告中充当各种角色、各路明星充当虚假广告的明星“帮凶”……到底谁该为所作的虚假宣传负责  相似文献   

9.
《家庭用药》2020,(5):50-51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广告导向管理,加大对各类虚假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为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广告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消费者识别违法广告的能力,现选取2019年下半年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部分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0.
《上海医药》2013,(9):12
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工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药总局、中医药局等8部门4月22日联合召开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从4月下旬至7月下旬,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违法虚假医药广告专项行动。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有关媒体和网站发布的医药广告、信息,开办的各类专题类健康资讯节目、栏目。清  相似文献   

11.
浅谈药学服务中的纠纷及预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景田 《中国药房》2006,17(4):309-311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中的纠纷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药学服务中常见的纠纷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从改善服务态度,预防药品调剂、计价差错,建立独立的双人核对制度,科学摆放药品,防止药品数量短缺,加强药品效期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以及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宣传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入手,方可避免或降低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潘琪 《中国药房》2007,18(31):2408-2410
目的:为我国药品广告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违法药品广告表现形式的归纳,探究其屡禁不止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应对策略。结果与结论:监管部门应加强药品广告监管,净化药品广告市场,杜绝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树敏  郗芳  肖林添 《中国药房》2005,16(3):164-166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方法 :运用政府管制理论 ,分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问题的原因。结果与结论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不完善 ,突出地表现为政府管制成本太高、投标企业负担增加、医疗机构利益受损、药品价格管理混乱 ,必须规范政府定价行为 ,加快医疗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管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 ,提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的有效性及可利用性。方法 :归纳总结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 ,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服药时间、采血时间、监测时机、剂型及制剂质量、患者依从性、合并用药、患者生理和病理指标等均为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结论 :在癫痫患者长期服药治疗过程中 ,医师、患者、药师应互相沟通 ,建立监测档案 ,密切注意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 ,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掺入格列本脲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掺入化学成分格列本脲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药监、药检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怀疑掺有格列本脲的荞芪胶囊的提取物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法及直接电喷雾四级杆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格列本脲的含量。结果:供试品荞芪胶囊A、荞芪胶囊B均检出格列本脲,其含量分别为1·51、0·55mg/粒。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作为监测掺有格列本脲中药保健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目前疫苗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方法:结合相关法规,分析目前我国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要全面实行疫苗分类管理,必须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完善疫苗分类管理制度,强化部门监管职能,采取监、帮、促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药店药学服务的法规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宇黄泰康  杨世民 《中国药房》2005,16(19):1516-1519
目的:完善我国药店药学服务的法规建设。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中的二次分析法,对选取的16部规范性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国内药店药学服务的法规较欠缺,亟须提高现有法规的法律层次,同时在部分法规中增加药店药学服务的内容,并制订药学服务项目实施、考核评估、监督管理的指南性规定,以法制建设来推动我国的药店药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医药“专有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蔡仲德  雷燕 《中国药房》2005,16(14):1046-1048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我国传统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制订体现中医药知识产权特殊性的法律保护制度。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建立中医药专有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及其依据。结果: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立法已有先例;无论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还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它文件,均不禁止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政策与措施,只是这些政策与措施不得违背WTO的基本原则;国外、境外对中医药的立法正在不断加强。结论:我国建立中医药“专有权”法律保护制度十分必要,最好的办法是加速中医药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医药科技的投入和加速其创新。  相似文献   

19.
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认识程度调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桂兰  梁莉君  潘秋萍  邢翔飞 《中国药房》2005,16(14):1098-1099
目的:了解我市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识程度。方法:采用“医护人员对ADR认识度调研问卷”形式,调查我市400名医护人员对ADR概念认识、报告意识、ADR上报范围及原因、ADR的报告程序、ADR的专业机构、ADR的法律意识等。结果:我市医护人员对ADR上报范围及原因基本明确,但存在对其概念认识不足,上报意识较淡薄,对上报程序及ADR专业机构不明,ADR的法律意识不够强等现象。结论: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ADR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对ADR监测的认识程度,使ADR监测工作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