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护理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80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进行一般监护,严密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心律、心率,实行积极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等措施。结果:本组术后70例患者痊愈,心功能恢复较好。早期死亡6例,晚期死亡4例,主要并发症为急性左心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心脏传导阻滞和肺部感染。结论:精心护理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术后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 ( IE)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 (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等 )直接感染而产生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有效 ,但病死率较高 ,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1 ] 。我院 1 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为 1 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1 0例 ,年龄 9~ 4 7岁 ,平均 30 .5岁 ;男 9例 ,女性 1例。临床表现 :发热、心悸、气促 1 0例 ,进行性心衰6例 ,贫血、脾肿大 7例 ,心脏杂音 1 0例 ,体循环栓塞史 5例。血细菌培养阳性 2例 ,均为葡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手术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PDA合并I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予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及时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充分地抗感染和心功能维护治疗。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伤1例,短暂脑损伤1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PDA合并IE这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彻底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后继续充分地抗感染治疗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监测及护理252000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闫焕霞心律失常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若不能及时监测和治疗,往往危及生命。现总结我院自1990年~1995年心脏术后,23例心律失常的监测及护...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总结1993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指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全组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65岁。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彻底清除赘生物及主动脉根部脓肿,电灼细小附壁赘生物.切除受损严重的瓣膜。用碘伏浸泡1-2min。再用碘伏反复涂擦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彻底矫治心内畸形。结果全组均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门诊或信访12例。随访3—110个月。均生活、工作正常,无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成功的关键。术后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治疗4.6w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接受手术治疗。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术前均经抗菌治疗2周以上。血培养阳性2例,均为链球菌。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6例,脾脓肿1例。手术中清除所有病灶,同期瓣膜置换6例,心内畸形矫治1例。结果 术后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脑出血1例及瓣周漏1例,其他患者随访至今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外科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廖志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3):288-288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血管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在对症和抗感染治疗时应在掌握药物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施治,达到抗感染治愈心内膜炎的目的。本文通过归纳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药物治疗则,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药物选用,从而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药物治疗@廖志坚$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518001 相似文献
12.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提示:以头病、偏瘫及胸痛、咳嗽、肺部急性炎症为突出表现者易掩盖本病诊断。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主瓣膜赘生物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后其赘生物缩小和消失与否不能做为观察和判断疗可靠指标,应结合临床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近几年已有明显变化。过去最主要的草绿色链球菌现已减少(〈50%);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球菌、肠球菌等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增加趋势。对于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主要有: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宜长、选用杀菌剂、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彩超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5例均探及瓣膜上赘生物,其中二尖瓣上赘生物9例,主动脉瓣上赘生物8例,室间隔缺损右室面赘生物5例,三尖瓣上赘生物2例,肺动脉瓣上赘生物1例,两个瓣膜同时有赘生物的有8例;赘生物最大20mm×13mm,最小3mm×3mm,其中15例有基础心脏病变。结论心脏彩超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及定位,以及心脏基础病的诊断,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的诊断、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其中先天陛心脏病11例(28.9%),风湿性心脏病12例(31.6%),退行胜变6例(15.8%),无基础病变者9例(23.7%),所有病人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术前进行血培养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外科手术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及大血管赘生物32例(84.2%),血培养阳性17例(44.7%)。手术后死亡2例(5.2%)。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在开始对感染性心膜炎进行化学疗法时,就提出过若干注意事项。据Oikawa氏等所整理的资料,包括:(1)在治疗前做几次血培养,以尽可能地分离出病原菌。(2)测定分离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保存分离菌,用于血清杀菌力测定。(3)选用杀菌性化疗药物,因为没有血流的疣赘中,宿主的防御能力达不到。(4)必须静脉滴注治疗。(5)必须长期治疗。(6)必须连续进行适合的治疗等等。被推荐的血清杀菌值,一般以血清稀释1∶8以上达到血浓峰值为宜。文献中亦有报道血清稀释有时在1∶64或以上,或者持续在1∶32或以上达到血浓峰值而获化疗成功者。治疗的正确持续时间,决定于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案。结果其中入选患者中有61例患者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有5例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外科治疗。合理采用抗生素治疗可以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的治疗有效率为92.4%。手术治疗患者均成功进行二尖瓣的置换术,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原学培养结果以及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其中采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取得有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