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流动力学是近30年来泌尿外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尿流动力学是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原理研究从肾乳头排到肾盏肾盂的尿液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的动态过程。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判定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症疗效不佳者尿流动力学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疗效不佳的原因,对58例曾接受经膀胱及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激光治疗、微波及射频热疗等不同方法治疗并诉疗效不满意的BPH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测定,项目为充盈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EMG测定、静态及加压尿道压力测定。测定结果出口梗阻(BOO)占48.3%、副尿肌收缩无力(DDC)占17.2%、逼尿肌不稳定(DIS)占20.7%、压力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67例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经B超、肛门指检、膀胱镜及尿流动力学(UDS)检查做出BPH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中有7例不稳定膀胱,5例低顺应性膀胱,2例高顺应性膀胱,6例膀胱逼尿肌乏力.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小体积BPH患者术前评估很有价值,可以预判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汉民族前列腺增生患前列腺的体积、症状积分和膀胱排尿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71例住院手术的维汉不同民族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BPSS),生活质量评分(L),前列腺体积(V),重量(M),患年龄(age),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0例汉族及31例维族BPH患的前列腺体积与膀胱颈压,膀胱颈压与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与膀胱顺应性均呈正相关。结论 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膀胱顺应性、膀胱颈压四个参数不但能了解膀胱排尿功能和形态改变,也可做为临床上手术切除增生前列腺组织,解除梗阻,缓解症状,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143例BPH AUR 患者,留置尿管1周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患者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none detrusor overactive,NDO)组(75例)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组(detrusor overactive,DO)组(68例);比较两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及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IPSS评分中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和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O组中无逼尿肌收缩患者22例(22/143,15.4%),NDO组患者(不包括无逼尿肌收缩患者22例)最大逼尿肌压力及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关系梗阻程度分级均小于DO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NDO组患者初始感觉时膀胱容量、顺应值和测压容积均大于DO组,差异也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出现AUR,应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膀胱功能状态,这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存在DO的患者早期手术解除膀胱出口梗阻,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和降低上尿路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6.
精阜增生症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1例精阜增生症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术前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排尿压和精阜压分别为11.2±3.8 ml/s、6.7±2.3ml/s、42.1±16.3s、78.3±17.4cmH2O和32.4±5.7cmH2O,术后分别为18.9±4.1ml/s、11.6±2.8ml/s、26.6±8.5s、60.9±15.6cmH2O和21.6±4.0cmH2O,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显著。表明排尿期尿流动力学检查可确定膀胱出口梗阻及其程度,尿道压力图可确定梗阻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制半卧位尿动力测定床及Danec尿动力仪器,常规行尿流率,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尿道测压。结果明确诊断BOO161例,可疑50例,合并逼尿肌功能受损65例;膀胱顺应性降低70例,外括约肌功能失调114例;逼尿肌不稳定59例。最大尿流率受测压导管影响;功能尿道长度与经直肠B超测定的前列腺尿道长度相关联。结论:1、BPH的排尿症状的机械因素与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由BPH所致BOO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干扰因素的影响。2、功能性尿道长度与前列腺部尿道长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及下尿路症状的最主要原因,在BPH的诊断治疗中,了解逼尿肌功能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最根本的指导意义,而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尿流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动态尿流动力学监测(AM)。对其装置与监测方法做了详细介绍,与常规尿流动力学测定(CMG)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对AM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对16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6例患者中,125例(75.3%)证实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 ),25例(15.1%)为可疑BOO(BOO±),16例(9.6%)无BOO(BOO-),3组之间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V)、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上差异无统计意义,BOO( )组的逼尿肌不稳定(DI)、低顺应性膀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诊断BPH、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盐酸四喃唑嗪(商品名高特灵)治疗有症状BPH患者,并用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和安慰剂作对照治疗。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实验组用高特灵4mg/d,对比治疗组用酚苄明20mg/d,对照组用安慰剂2片/d,均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均能明显改善排尿困难等主观症状,显著增加尿流率(P<0.05),非常显著降低前列腺压(P<0.01),但对于降低膀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改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为了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的逼尿肌功能改变,对42例BPH病人进行了尿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8例逼尿肌代偿(CCD)、9例逼尿肌无力(ACD)、15例逼尿肌不稳定(DI),DI组病人术后出现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痉挛,服用异博定、普鲁苯辛、安定和泌尿灵四联药物后症状明显减轻。认为BPH患者除膀胱逼尿肌发生代偿性改变外,还发生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逼尿肌收缩无力等改变。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伴有DI者术前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为主的四联药物,可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观察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对85例前列腺增生病人的逼尿肌功能进行了尿动力学观察,将前列腺梗阻性膀胱分为正常、反射亢进、低顺应和高顺应4种类型,并对其梗阻解除前后的逼尿肌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尿动力学检查可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及其损害程度,能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强调在逼尿期尚未发生功能障碍之前,及时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减少膀胱逼尿肌的去神经性损害。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8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发现3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6例可疑BOO,39例有不同程度的BOO,并发逼尿肌不稳定(DI)9例,逼尿肌收缩无力(逼尿肌收缩为W-以下)5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低顺应性膀胱6例。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TURP或耻骨后前列腺开放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加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手术、药物治疗三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判定BPH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客观量化指标,引流尿液及使用新斯的明和加兰他敏是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特点,总结尿动力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纳的9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留置尿管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一周后按是否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现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对照组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各49例.分析尿流动力学参数中最大逼尿肌压力等指标差异,总结尿动力与前列腺增生关系的定量化关系.结果 AUCdet/Vol诊断相较于传统方法的准确率为67例,即符合率为68.38% (67/98),其中诊断出无梗阻的几率为90%(27/30),可疑梗阻的几率为42.30% (11/26),梗阻的几率为69.04% (29/42).诊断出无梗阻几率高于可疑梗阻及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在最大逼尿肌压力(cmH2O)、直线被动尿道阻力梗阻分级、初始感觉时膀胱容量(mL)、膀胱顺应值、测量容积(mL)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功能状态,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膀胱容量、尿道阻力关系及梗阻程度均大于非过度活动组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检查,有利于提前防治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急性尿潴留等情况,及早恢复膀胱功能及减轻患者尿路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症状参数与组织学成分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86例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HE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前列腺组织构成成分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并与临床参数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PH患者年龄与前列腺体积和IPSS呈密切正相关,与Qmax和组织学成分间无显著相关。前列腺体积与IPSS和Qmax间也无相关,但与间质面积和腺腔面积之间密切相关。间质面积和间质/上皮比例分别与IPSS和Qmax之间密切相关。前列腺体积>30ml者间质面积显著低于前列腺体积≤30ml者,但腺腔面积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BPH患者的临床症床参数及组织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药物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Chen Y  DU GH  Chen Z  Cai D  Zhang Q  Yuan XY  Zeng XY  Yang WM  Ye Z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67-177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动力学特点,为正确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就诊的235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患者年龄52~88岁,平均(68±8)岁.根据患者主诉有无OAB症状分为BPH组和BPH合并OAB组;根据尿动力学检查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DO)又将其分为单纯性BPH组、单纯性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比较各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初感容量、强烈尿感容量、梗阻指数和逼尿肌收缩力情况.结果 最终入选219例患者,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6±8)岁,平均前列腺体积(35±24)ml,平均最大尿流率(11±6)ml/s.33.8%(74/219)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出现DO.与BPH组(104例)比较,BPH合并OAB组(115组)年龄更大、IPSS评分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感容量更小、梗阻指数及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比例更高(P<0.05).单纯BPH组、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分别为93例(42.5%)、11例(5.0%)、52例(23.7%)、63例(28.8%).BPH合并OAB伴DO与BPH合并DO两组比较,前者DO最大逼尿肌压更高、持续DO时间更长.结论 了解BPH合并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对于合理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残余尿在前列腺增生症所致膀胱出口梗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应用压力-流率测定法确定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有无膀胱出口梗阻(BOO),并经导管法测定其残余尿,分析51例有或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残余尿状况。BOO组和无BOO组分别为31例和20例;残余尿分别为32.8±35.9ml和25.2±22.7ml,范围分别为6~210ml和3~88ml。两组间残余尿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以残余尿作为选择BPH患者手术的重要指标并不可靠,BOO不是产生残余尿的唯一原因。BOO患者可无明显残余尿,无明显残余尿的BPH患者不能除外BOO。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EGF,EGFr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中EGF、EGFr表达进行了观察。75%BPH表达EGF,58%BPH有EGFr阳性染色。27例前列腺癌中13例(48%)EGF阳性,仅4例(15%)表达EGFr。EGFr在前列腺癌中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原癌基因C-erbB-1表达调控有关。本研究未能发现EGF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预后的关系。因此认为对EGFr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的解释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Human prostatic tissue and 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 (EPS) efrom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and prostate cancer were incubated with (1 3H) androstenedione. The extent of aromatization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transfer of 3H from the 1 position into water. The amount of 3H2O recovered corresponds to the estrogens formed. Tissue from 5 patients with BPH yielded 2.13 (±1.05) pmol/mg protein/h while the EPS from the same patients yielded 727 fmol/mg protein/h.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the mean formation of estrogens was 388 fmol/mg protein/h (±75). 4-hydroxyandrostenedione, an aromatase inhibitor, successfully inhibited aromatization in BPH and prostate cancer 53–98%.Part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Urological Oncology and Endocrinology, 18–20 August 1986, Edinburgh, U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