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52例(56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等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房角均较术前增宽视野范围扩大;术后视力提高36眼,视力未改变18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50眼,6眼需局部降眼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41眼高眼压状态,且术前使用多种方法均不能减低眼压患者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6~12个月,41眼中有35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可控制在21mmHg以下,6眼使用降眼压药物,可维持眼压正常;33眼视力有所提高,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对持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马金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44-4744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提高者20眼,视力不变9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21 mm Hg者19眼,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10眼。结论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及时进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的,能挽救患者的视功能,但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9眼眼压控制不佳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前房穿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4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4~16个月,平均9个月,43眼眼压控制在5~21 mmHg(1mmHg=0.133 kPa),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7.8%。16眼出现角膜反应,9眼出现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4眼出现前房出血,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不降者,应于24~48h内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手术必须精细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7例应用药物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2.79 kPa者11眼,占64.7%,局部用药可控制者6只眼,占35.3%。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对照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未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4眼),对照组为31.25%(9眼),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随访到20眼,18眼眼压低于21mmHg(90.00%);对照组随访到22眼,15眼眼压低于21mmHg(68.18%)。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中做调整巩膜瓣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难治性青光眼共57例77眼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2行者4眼,术后视力不变67眼,下降1~2行6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26mmHg左右,两周平均眼压为13.26mmHg左右,6~18个月眼压平均为15.69mmHg左右。无一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行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2眼),依据眼压控制、房角粘连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35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分离组);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23例(2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2组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房角分离组术后1d、小梁切除组术后1、7d以及2组术后1、3、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根据患者眼压、房角粘连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伟  蔚伟  张季瑾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96-2997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45眼)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及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眼压控制≤21mmHg者35眼,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8眼;术后视力提高25眼,术后视力不变11眼。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持续高眼压下行青光眼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24例(28眼)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术前尽量降低眼压,术中行前房放液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1个月眼压10.21mmHg24眼,占85.71%;21~25mmHg4眼,占14、29%。视力提高者17眼,占60.71%。术后视力无改善11眼,占39.29%。结论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抗青光眼手术,采取必要措施,可使手术成功或减少并发症,有效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5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围术期及出院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和临床指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随诊1个月。结果: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值或联合3~4类降眼压药物治疗72~96h。术中配合严密,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期间观察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22例(23眼)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术后1周提高2~3行。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管理,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流程,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秀琴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18-91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眼压、视野、视力、滤过泡,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眼压降至适于手术值。33例滤过性手术患者眼压为正常,6个月以上,30例出院后均能进行正确的自我眼球按摩,其中26例获理想滤泡,视力为0.3~1.0,眼压为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健康指导,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5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围术期及出院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和临床指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随诊1个月.结果: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值或联合3~4类降眼压药物治疗72~96 h,术中配合严密,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期间观察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22例(23眼)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术后1周提高2~3行.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管理,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流程,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23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引起的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7~13个月,眼压平均14.40mmHg,视力达0.1~0.4者占60.87%,≥0.5者占26.09%。结论 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的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52例(60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并置可调整缝线;术后严密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54只眼(90.0%)眼压〈21mmHg,6只眼加用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6个月内随诊54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所有病例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足安全有效的,能避免视功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65例(7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手术均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顺利,术后经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均康复出院。术后有20眼出现并发症,其中浅前房10眼(13.2%),眼压复升5眼(6.6%),前房出血4眼(5.3%),脉络膜脱离1眼(1.3%)。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13.82±6.44) mmHg,较术前(32.40±10.44)mmHg 明显下降,无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结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2组,观察组(A组)47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58眼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主要临床参数相似(P〉0.05)。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A组发生浅Ⅰ级前房4眼,B组发生浅T级前房14眼,浅Ⅱ级前厉3眼,浅Ⅲ级前房1眼。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末次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者40眼,控制率为85.1l%,B组末次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50眼,控制率为86.21%上。术后功能性滤过泡A组87.23%,B组86.2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并能达到与常规小梁切除术同样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板层巩膜下双咬切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疗法。方法:作板层巩膜下床内后切口缓放房水,联合后巩膜咬切及小梁切除术,治疗25例25眼。结果:术后1周平均眼压18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7mmHg。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无浅前房低眼压现象。结论:板层巩膜下双咬切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持续高眼压,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高眼压是造成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 ,有实验表明眼压高于 6 .6 7k Pa持续超过 2 4小时 ,即可引起视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青光眼多需在药物治疗使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我们尝试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 ,亦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9例 2 1只眼 ,其中男 8例 9只眼 ,女 11例 12只眼 ;平均年龄 6 5 .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例14只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4只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例 3只眼。经药物治疗 3天后眼压均在 6 .5 k Pa以上。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板层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