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次性伤口负压引流瓶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产生负压装置有多种形式,各有优点和缺点。为了使用方便、引流可靠、减少交叉感染, 我们研制出W-Ⅱ型一次性伤口负压引流瓶。经过临床广泛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装置结构 W-Ⅱ型伤口负压引流瓶主要由瓶体、双单向阀装置和引流管3部分组成(见图1)。 瓶体为无毒的PVC(聚氯乙烯)吹塑制成,具有透明、刻度清晰、弹性好等特点。该负压瓶主要特点在于可靠的双单向阀装置。其一单向阀是在瓶颈部有一个排气孔,之外有一层橡胶薄膜圈。当挤压瓶体时,气体由排气孔排出。当瓶体抽吸时…  相似文献   

2.
<正>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产生负压装置有多种形式,各有利弊。为了使用方便、引流可靠、减少交叉感染,我院自1989年研制出 W-II型伤口负压引流瓶(以下简称负压瓶),并在外科手术后广泛应用,临床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负压封闭引流(VSD)作为负压创面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的严重软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骨髓炎、手足外科等各类急慢性创面,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常用的引流瓶是旧式负压吸引瓶,该瓶使用后需清洗、消毒,再重复使用.此操作过程费时费力,十分麻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长期反复使用易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我科于2011年7月将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应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并有效地防止了医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多功能负压引流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体外引流是肿瘤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和呼吸内科等科室极为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临床治疗和野外抢救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水封瓶存在以下缺陷:①瓶体较大,不仅其清洗消毒十分麻烦,消毒后需要较大的贮藏柜贮存,而且贮存时间短,长期公用有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Ⅲ类切口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82例):研究组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 研究组仅3例(1.6%,3/182)切口感染,而对照组14例(17.5%,14/80)切口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预防切口感染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
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临床顽固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软组织、骨与关节感染的患者,其他方法治疗仍经久不愈,平均138d;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23d,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结果32例患者随访至少1年,除1例复发外均治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引流手段,是一种全方位的引流,应用得当,能有效地治疗骨科感染。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简易可控式一次性负压瓶接头皮引流管为45例颅骨修补、头皮血肿切开引流患者行头皮下引流,取得良好效果。负压瓶的制作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骨感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5月40例难治性骨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时间等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6.00%及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及2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创面闭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1±1.12)周、(7.96±1.25)d、(3.58±0.77)次、(3.14±1.63)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7±1.38)周、(17.62±3.85)d、(11.16±1.59)次、(5.84±2.44)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治性骨感染效果确切且控制感染速度快,利于创面闭合,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感染控制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复杂感染创面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在医院骨科住院的48例复杂感染创面的病例,予以VSD技术辅助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在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48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人工皮”全部成活,其中17例持续负压引流约7d,创面植皮愈合,12例在持续负压引流7~10 d后更换VSD材料,经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该组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VSD 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和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感染性骨折伴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感染性骨折伴皮肤缺损病例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彻底清理创面,去除坏死及血运不良组织,外用敷料包扎,创面较大时可放置引流条,根据渗出情况每24~48 h换药1次,直至创面达到缝合或植皮标准;治疗组则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保证创腔的持续充分引流;将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14.34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等优点;在感染性骨折伴皮肤缺损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平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243-1244
目的讨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儿童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儿童患者19例。所有患儿均在术前进行脓液培养和血培养,术中行脓液培养。使用VSD引流,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双联抗生素用药。在术后510 d拆除敷料,脓液不再从创口流出后关闭伤口。在体温平稳2周后停止抗生素使用。连续3次血培养结果为阴性即可出院。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儿伤口和骨质恢复情况。结果 7例患儿脓液和血培养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患儿仅在脓液培养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患儿的脓液和血培养中检出溶血性链球菌;有2例患儿脓液检出表皮葡萄球菌。7例患儿负压封闭引流1次,6例患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2次,另有2例患儿负压封闭引流3次,平均引流1.67次。平均治疗时间10 d。随访患儿伤口愈合良好。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骨质修复情况良好。本组患儿没有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情况。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儿童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7,(7):1013-10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严重感染、创面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5.39±2.40)d、住院时间(38.43±3.21)d、住院费用(2.84±0.31)万与对照组的(46.48±3.47)d、(48.46±4.57)d、(3.79±0.73)万相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严重感染患者,创面愈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增高明显(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显著缩短了患者创面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严重感染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扩张器或假体置入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乳房假体或者扩张器置入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逆行冲洗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30例有>2处手术区域需要置入假体或者扩张器,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进行研究,同一患者,两处引流管一侧术后早期进行逆行冲洗,一侧不进行逆行冲洗,在手术后的2、4、6、8 d以及拔管时在引流管出皮肤处皮肤、出皮肤处引流管和引流管末端分别取样,送细菌培养.结果 普通负压引流组和逆行冲洗的负压引流组送检菌培养标本各170例,阳性率分别是2.94%和1.76%,P=0.474;不同时间组,引流管不同部位的细菌检出率,在5~6 d组,引流管出皮肤处皮肤和出皮肤处引流管有细菌检出,约占9.09%,≥7 d,引流管末端的细菌检出率为33.33%;P<0.05.结论 引流管留置时间亦是导致引流管感染的重要因素,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逆行冲洗不会增加感染.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09年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医院感染数据及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脑血管意外患者485例,发生医院感染55例,医院感染率为11.34%;感染6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2.58%;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占65.57%、上呼吸道感染占22.95%、泌尿系感染占11.48%;住院时间≥14 d,意识不清、合并基础疾病、颅内血肿清除术、留置导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才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提出临床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了8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临床实验室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洲熙  杨倩  廖妮  胡壹  艾红艳 《现代保健》2012,(31):125-12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6例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对照组110例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引流方式均可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常规颅骨修补安放修补材料后,在切口外上方约1 cm处切开头皮导入连接负压吸引球的一次性多侧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置于颅骨修补材料与头皮之间,于术后48~72 h拔除,术后给予抗菌药物及止血药物治疗。结果所有107个病例术后效果好,无发生皮下积血、积液,无血肿形成或感染。结论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一次性多侧孔负压吸引球,引流效果好,可以明显减少和预防皮下积血、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5):600-601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灌注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61例(202只耳朵)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鼓室灌洗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83例(101只耳),鼓膜穿刺正压灌洗负压吸引交替治疗法(试验组)78例(101只耳)。评估两组手术后术耳症状、听力等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9.0%(100/1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8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至12个月,试验组干耳率为97.0%(98/1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85/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鼓室正压灌注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近两年来我院新生儿室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医院感染与孕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抗生素及激素的滥用等有明显关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以胃肠道受累为主,其次是口腔粘膜、呼吸道。结论:早产、低体重、非母乳喂养、严重原发疾病、长期住院、侵袭性操作及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神经外科283例脑膜瘤患者术后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4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19%,感染例次为52例,例次感染率为18.3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手术部位为主,分别占42.31%、21.15%;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头部留置外引流管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这3个因素均入选模型;气管插管时间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膜瘤术后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和手术部位为主,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加强监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