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阵子回娘家,我吃过午饭,就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得知我想当天返程,母亲有些急了,大声地嚷嚷起来,我给你准备了那么多东西,你都不带走呀!我回答说时间太赶,可能来不及装了。她想了想,叹了口气,你把车留在家里,把后备箱打开,我帮你装。同学有车来接我,母亲的这个建议当然不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和同学们欢聚完,已是晚上7点,我准备开车  相似文献   

2.
乡下的母亲赶集来我家,常被我和妻子挽留着吃饭。可是不知怎的,一直胃口很好的母亲每次都吃不下多少饭菜。有时反复劝她多吃点,她总是在“吃饱了”的推脱中勉强再吃一点。我很奇怪,母亲在乡下辛勤劳作,胃口好得很,干农活饿了吃两三大碗饭是常事。我读大学时听母亲说过城里人家的饭碗拳头那么大点,盛上的饭不及乡下大碗的三分之一,而且他们也只吃两三碗饭,怎么吃得饱呀!因此母亲每次来,我都特意换上乡下的那种大碗吃饭,可母亲就是吃不了多少。是饭菜不合口味,还是母亲的食量已减少到了如此程度?我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3.
胜过女儿的爱文/王娟我把散发着药香的505递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微笑着说:“我知道你好意要买,可这……。”母亲欲言又止。我不想和母亲争执。两年多来,除了一堆瓶瓶盒盒的药,磁疗器,针灸按摩器……母亲试得已经不少了,效果却都不怎么理想。母亲对此已没有十足的...  相似文献   

4.
住在都市里的我,每天进完晚餐后都要给住在乡下的父母打电话问安。由于父亲有点耳背,因此接电话的几乎都是母亲。每每到了尾声,母亲总会在电话那头关切地问:“孩啊,白发又多了吧?”我赶紧回答:“不多,不多,现在媳妇帮我剪一次都花费不到一个钟头哩。”母亲说:“那是因为你媳妇眼睛尖,手脚快。”听听,母亲虽然年逾古稀,但想蒙她还真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5.
《家庭健康》2009,(5):54-54
前些天,我带着母亲去体检,发现母亲患有直径0.5厘米左右的胆囊息肉。我非常紧张,医生却说目前不需要急着做手术。我看过一些报道,息肉可能会癌变。请问,不马上做手术不会有危险吧?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她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下探,终于够到了我的鞋带,手却颤颤抖抖地,摸索了几分钟才把我的鞋带系上。母亲这才抬起头,欢慰地看着我,眼角开出了两朵花,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说,好了’,走吧!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母亲是不爱我的,甚至讨厌我。所以,我的笔下从来不曾写过我的母亲,从来不曾赞美过她,甚至一谈到母爱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母亲脾气暴躁,性子急,动辄就对我发脾气打骂。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冬天的早晨,我哭着不想起床上学,母亲像老  相似文献   

7.
别说父母老     
正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六十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就一百个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您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人老了,就得好好歇着……"我话还  相似文献   

8.
寻医十载今日得治我的母亲自去年11月份开始服用“1018”气管炎特效药以来,病情奇迹般好转,20多年的气管炎,目前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气管炎曾经伴随着我的母亲度过了七旬的生日。近些年,我母亲常常住院,到处求医问药,但都无济于事。在一次电视新闻中,我偶...  相似文献   

9.
母亲家在南城,离我家有五六公里路程那么远.母亲在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每年夏季一到,满院子里都结满了葡萄.母亲知道我特别喜欢吃葡萄.只要院子里的葡萄成熟了,就会步行走五六公里的路程,把满满的一篮子葡萄给我送过来.让我尝尝鲜。  相似文献   

10.
冷华 《健康生活》2008,(1):55-55
2001年我父亲去世,2005年3月在我和妹妹的一再劝说下,我母亲和我现在的后爸刘某再婚(办理了登记),我和妹妹均在母亲再婚之前成家,我后爸与其前妻所生的一个儿子也早已成家。最近我母亲去世了,留下6万元的现金存款和她再婚前我父母买的一套房子。当我和妹妹提出要回房子和存款时。后爸刘某的儿子却提出房子和存款是我母亲和刘某的夫妻共同财产,他也应该分得一份,后爸刘某也说存款是他和我母亲两个人的。而事实上,存款和房子一样,都是我父母留下的,我们给母亲了。后爸和我母亲再婚时,是空手上门到我母亲处共同生活的。请问,像我们这种情况,房子和存款该怎样分?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我每天的午饭,都是母亲风雨无阻从家里送到学校的。 “哟,妈妈又送饭给你吃啊,你妈真堪称是母亲中的楷模!而你呢——绝对是不孝女儿呀。”母亲每次提着保温瓶送饭给我时,我的同事总是半开玩笑半揶揄地对我说,对此,我皆付之一笑。是啊,我工作的学校离家只有几百米的路程,我却选择了让母亲给我送饭,而不是我回去给母亲做饭,这如何能让人理解呢?  相似文献   

12.
我大哥早已去世,二哥在外无音信。父亲去世后,我母亲和我大哥的儿子陈华一起生活,好景不长。陈华也因病而死。陈华的妻子郭某,将父母一直住的房子改为自己名下,房产证也在她手中,只等我92岁、双目失明的母亲死后,将房屋归她所有。如果郭某能继续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照顾母亲的话。房产归她我没有意见。可是现在郭某已改嫁,不再照看母亲了。为了这事我多次找区政府、人大解决,他们都叫我找法院。法院答复是,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房产就归谁所有。我家在农村,60多岁了,腿脚不便,希望能将房子处理后能有几千元钱赡养母亲,不知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药费     
老母亲病后,药费开支越来越大。我在机关上班,挣的也是有限的几个钱,每月为母亲买药已成了不小的负担。 那天,乡下的大哥进城来了,他主动提出要与我分担母亲的药费。我一听就急了,当年为供我上大学,大哥多次忍痛放弃了当兵、招工的机会,自愿留在老家务农照顾二老。  相似文献   

14.
高贵的施舍     
佚名 《健康大视野》2013,(16):121-121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相似文献   

15.
新年的祝愿     
新年,我们全家幸福地沉浸在节日的团圆气氛里。可是,我却发现母亲闷闷不乐。于是,我问母亲:“过年了,儿女们都平平安安地回到您的身边,您老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相似文献   

16.
老式爱情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时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急,反倒乐呵呵地笑蚋了。  相似文献   

17.
月在圆     
随缘 《家庭健康》2009,(10):18-19
“到中秋节带着豆豆(我儿子的小名)一起回家吃饭,不用买东西了,家里都有。现在村里在修水泥路,记得早点回来。”母亲带着特有的乡音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忙着跟朋友谈事情,都没有认真多听母亲唠叨几句,应付过母亲,一种内疚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刘庆明 《祝您健康》2014,(10):17-17
我母亲,性情刚烈,也急躁,这种强势性子,遇到不合理的事,她要和别人论高低和输赢。她要做的事,巴不得一下做好,不论做什么她都雷厉风行,可她只活到63岁。我父亲与我母亲性子相反,他遇事不急不躁,就是天塌下来,也不急不慌。走路都一步一步的,一点不急。从没见他快步走过。他在我心里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因此,他没有"敌人",也从没见他愁眉苦脸过,整天乐呵呵的,对别人,总是微笑着,他活到87岁。我岳父与我父亲相似,活到86岁。我岳母,事事操心挂肚,凡事都急,也只活得63岁。  相似文献   

19.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国际著名的“母亲节”。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为我们的茁壮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我们无论用多么美好的词汇来赞美都不过分。在今年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地选登了这两篇文章献给读者,以表达我们对天下所有母亲深深的祝福!  相似文献   

20.
唯不说相思     
安宁  老侯 《健康文摘》2008,(4):17-17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呢。甚至,连关爱都很少有。他总是粗声大嗓,口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强硬。我因此常常很奇怪母亲怎么会看上了父亲——两个人从小就在一个小镇上,彼此看着对方长大,却从没有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后来他们结了婚,父亲都惜字如金,极少对母亲说一些温柔的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