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长平 《中草药》2005,36(3):473-475
常规制剂、长效和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洗头或透皮治疗系统治疗、靶向制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传统中药的剂型研究也随着医药制剂的发展而得以逐步拓宽 ,从而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的需要。口服给药是传统的、习惯的、最常用的施药途径。口服给药系统包括速释剂型、缓速释药剂型、定时释药剂型和定位释药剂型。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口服给药系统的进展进行综述。1 口服液中药口服液剂是选用合理的方法 ,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在无菌或半无菌的条件下灌注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剂型 ,是在中药汤剂、合剂基础上的改进。具有吸收…  相似文献   

2.
贾福怀 《中医药学报》2001,29(3):F003-F003
合剂 ,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 ,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口服液”) [1] 。它是临床常用和发展最快的剂型之一。新版2 0 0 0年药典一部共收载中药合剂 (口服液 ) 2 6种 ,比 1 995年版新增 1 0种 ,占全部合剂品种数的 3 8.5 % ,占新增成方制剂的 1 5 .8% ;国家卫生部 1 985~ 1 992年批准上市的2 1 7种中药新药中合剂 (口服液 )品种占第 1位 ,计 4 8种[2 ] ;浙江省药品标准 1 993年版收载中药合剂 (口服液 )68种 ,占全部中药成方制剂的 1 7.2 % [3 ] 。可见合剂是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三大剂…  相似文献   

3.
影响口服液产品质量因素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口服液是近十多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它是以中药汤剂与合剂为基础,提取中药材中主要成分,加入赋形剂,参照糖剂、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合剂的质控标准等,灌封于易拉中,制成灭菌或半无菌口服液体制剂。多以10ml/g定为每次服量,因此有“一次性糖浆”之称。特点是服用剂量小.口感好,易为病人所接受,而且仍为液体制剂,吸收快,疗效好,服用方便,利于治疗急性病,质量较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应用于临床治疗,受到了广大病家的欢迎,并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口服安瓿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参照糖浆剂加一些矫味剂、抑菌剂,再按注射剂安瓿灌封处理工艺要求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的口服液体制剂,亦称口服液(Potins),是汤剂、糖浆剂和注射剂三种剂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制剂。大约在六十年代初即将竹沥水等灌封于安瓿中制成口服安瓿剂。近年来,在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提高,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如:生脉钦、四逆汤、参茸皇浆、复方蜂乳、人参滋补蜜等几十种口服安瓿剂。  相似文献   

5.
<正>口服液系指合剂以单剂量包装者,是在汤剂、注射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中药口服液具有了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是在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而得到的。同时,口服液还具有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质量稳定、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优点,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但口服液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都较高,成本较昂贵[1]。因为中药口服液原料药材品种众多,成分来源极其复杂,所以药材提取液可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既有所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药口服液是在汤剂、注射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它吸取了中药注射剂工艺的特点,将汤剂进行了精制、浓缩而成。具有服用量小,方便,质量稳定;吸收快,疗效好,呈半无菌或无菌状态,安全卫生等优点。目前,口服液品种繁多,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许多急症治疗中也收到了良好效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药口服液剂的制剂学研究近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芳  罗杰英 《中成药》1995,17(12):41-42
中药口服液剂的制剂学研究近况与展望湖南中医学院(410007)秦建芳,罗杰英近年来,将中药方剂制备或改进成口服液的品种日渐增多,对其研究也不断广泛深入。笔者试对近年来中药口服液剂在制剂学方面的研究作初步综述,并对其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1有关制备工...  相似文献   

8.
中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类具有扶正祛邪功效的中药单剂及合剂的免疫学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中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受其剂量、机体的机能状态、药物的不同成分、药物的配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药在不同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对象,可显示促进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是中药独特而复杂的药性决定的,也是中医辨证论治观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杨舟  詹琤  林巍 《亚太传统医药》2014,(16):125-126
我国自古就有丸、散、膏、丹等中药合剂,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出现了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新型中药合剂药物.从药材的选用及加工工艺等因素分析中药合剂的质量,对此展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口服液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一些附加剂,基本上按注射剂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它具有中药汤剂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因此中药口服液的研制与生产在整个制剂发展过程中占有比例逐年上升.质量标准是中药口服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澄清项目检查与中药口服液质量、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对缺氧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中药合剂的主要成分为丹参、当归、党参、黄芪,生药含量0.4 g/ml。以低压舱减压模拟缺氧,分别观察低氧、常氧条件下中药合剂对SD大鼠脑组织谷胱甘肽含量(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不同浓度中药合剂在体外的抗羟自由基效力。结果①低氧暴露动物脑组织GSH含量下降,GSH-PX和CAT活性降低(P<0.01)。使用中药合剂后,GSH与GSH-PX显著提高。②常氧状态下,中药合剂就可提高GSH含量与GSH-PX活性。③体外实验显示中药合剂能直接清除H2O2/Co2 体系中产生的羟自由基。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中药合剂对大鼠缺氧脑组织有一定的抗氧化神经保护作用。药物的这种作用与其提高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其直接的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肾口服液由黄芪等11味中药制成,是供治疗慢性肾炎的口服液体制剂。为保持中药汤剂的特点,本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了煎煮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根据组方中药材性质提出了合理的制备方法,从而保证了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中药口服液使用情况,为规范化中药口服液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2019年医院呼吸内科含中药口服液的3000张处方,分析其疾病构成和中药口服液使用情况。结果:疾病构成排前3位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893例,占29.8%;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61例,占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89例,占19.6%。用药量排前10位的中药口服液为蓝芩口服液、川贝枇杷糖浆、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鱼腥草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复方鱼腥草合剂、强力枇杷露、天一止咳糖浆、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其中有506张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排在前3位的原因依次是用法用量使用不规范(34.8%)、用药疗程不规范(24.3%)和超适应证使用(16.6%)。结论:呼吸内科中药口服液使用频率高,多具有抗病毒、止咳、祛痰等功效,但仍有部分中药口服液处方使用不规范,需加强管理,提高中药口服液的安全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常发现口服安瓿剂存放一定时间后出现浑浊现象。笔者以生脉饮口服液为例,在相同的乙醇浓度条件下,采用了不同的热处理冷藏法,灭菌法,探讨如何提高口服安瓿剂的澄明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以先加防腐剂,后热处理冷藏以及无菌分装,灌封后不再灭菌的方法为佳。留样观察3个  相似文献   

15.
<正>水醇法适用于糖类、多糖类、生物碱盐类、甙、有机酸盐、鞣质、色素、糊化淀粉、蛋白质、粘液质、树脂等成分较多的中药浓缩液的精制。纵观药典及一些药学专著,不难发现需“精制”的剂型广泛涉及于冲剂(颗粒剂)、片剂、丸剂、糖浆剂、流浸膏、口服液(合剂)、注射剂等,尤以冲剂(颗粒剂)、口服液(合剂)、注射剂为突出。50年代后期至今使用此通则,中药浓缩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广泛征求对九○版药典收载合剂、口服液通则起草的意见,浙江药学会药剂分科学会和浙江中医学会中药分会受起草单位;浙江省药检所委托,于三月十六日在浙江中医学院召开了“新版药典合剂、口服液通则”起草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关领  相似文献   

17.
10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10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对10种中药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接供试品制备方法,各试验菌样品的回收率均达到70%.结论:慢咽合剂、过敏性鼻炎合剂、生发乌发合剂、咽痒咳合剂可用常规法检查;调脂口服液、消斑合剂、固卫合剂、健脾平肝合剂、鼻窦炎合剂可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毒结清口服液可用薄膜过滤法检查.各品种控制菌检查均可用常规法检出.  相似文献   

18.
口服液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以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为主体,加入一定附加剂,基本上按注射剂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为确保口服液质量,增加其稳定性,除在制剂生产上和处方设计上考虑排除微生物在制剂中生长的条件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但由于对防腐剂的使用不当,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口服液时有出现浑浊、沉淀,乃至爆瓶等现象发生。为确保口服液质量,必需恰当地使用防腐剂。一、防腐剂的用量应根据口服液制剂的不同pH值来确定: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和有机酸类防腐剂在口服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部分对微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广泛征求对199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合剂,口服液通则起草的意见,浙江药学会药剂分科学会和浙江中医学会中药分会受起草单位浙江省药检所的委托,于3月16日在浙江中医学院召开了“新版药典合剂、口服液通则”起草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共25人。对起草的通则初稿经过热烈认真的研讨,提出了下列倾向性意见: 1.“口服液”含义过广,不能单独列为一个剂型的名称,以包括在合剂范围内较妥。因考虑到口服液已广  相似文献   

20.
中药口服液与澄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口服液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加入一些附加剂,基本上按注射剂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制剂.它具有中药汤剂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因此中药口服液的研制与生产在整个制剂发展过程中占有比例逐年上升.质量标准是中药口服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澄清度项目检查与中药口服液质量、疗效密切相关. 1 口服液澄清度的评价及指标 对中药口服液澄清度项目的评价不能象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要求得那样高,允许小量轻摇即散的沉淀存在,这样可避免因片面追求中药口服液的澄清度而使有效成分的流失.中药口服液的pH值和相对密度与澄清度密切相关,也是反映口服液外观质量的两个参数.一般口服液pH值在4.5左右时,成品的外观质量和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