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葡萄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80例葡萄胎患者,至少随访1年,其中30例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1例发展为绒癌.采用免疫组化SV0002两步法检测33例正常早期妊娠(对照组)、33例未恶变葡萄胎(良性组)、31例恶变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葡萄胎(恶变组)的TGF-β1与PLGF的表达.结果 恶变组TGF-β1阳性表达率(58.1%)低于对照组(97.0%)和良性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PLGF阳性表达率(90.3%)高于对照组(36.4%)和良性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变组患者中年龄>40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5 U/L、子宫体积>孕周大小者TGF-β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P<0.05);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重复性葡萄胎患者TGF-β1阳性表达率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变组患者中年龄>40岁、hCG>105 U/L、子宫体积>孕周大小、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者的PL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P<0.05);有无重复性葡萄胎者PL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变组中TGF-β1与PLGF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LGF和TGF-β1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参考指标,联合葡萄胎恶变的高危因素,有助于葡萄胎恶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中欧和北欧,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2270及1:27900。完全性葡萄胎为成熟的无核卵细胞经双精子或经单倍体精子(较多见)基因组倍增的后果。此时,完全性葡萄胎仅含有父体的核DNA和仅有母体的线粒体DNA。 部分葡萄胎则通常呈三倍体核型。 葡萄胎妊娠而伴有胎儿者极为罕见,其发现率(不分部分性和完全性葡萄胎)据报道为1。10000~20000和1:100000。其中多数为多胎妊娠伴葡萄胎及正常的受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良性转归葡萄胎和恶性转变葡萄胎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葡萄胎恶变相关蛋白。方法:分别提取3例良性转归和3例恶性转变完全性葡萄胎组织,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质谱鉴定差异蛋白,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差异蛋白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在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二维电泳分离蛋白和差异比对,共筛选到34个差异蛋白点,经过质谱技术共鉴定出18个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差异蛋白参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过程。挑选了一个差异蛋白CLIC1蛋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绒癌组织中CLIC1明显高于完全性葡萄胎组织,P<0.01。恶性转变葡萄胎组织中CLIC1表达也明显高于良性转归葡萄胎,P<0.01。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CLIC1筛选结果表明,CLIC1蛋白可能成为葡萄胎恶性转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GTD)起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包括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及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为一种良性病变,其特点是绒毛间质水肿,外观呈许多水泡聚集状如葡萄.葡萄胎除有绒毛间质水肿形成水泡外,还有绒毛间质中心血管消失,滋养细胞增生活跃等变化.葡萄胎虽属良性病变,却具有生长活跃和潜在恶变的特点,约20%的完全性葡萄胎与4%的部分性葡萄胎会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在临床上判断葡萄胎清宫后是否发现恶变的主要依据是对HCG的监测,甚至是转移病灶的出现.发生恶变的葡萄胎与未恶变的葡萄胎在基因等分子水平上改变有什么不同.本文就新近研究发现的葡萄胎可能发生恶变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葡萄胎恶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胎分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最多者,但它有部分会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简称绒癌),也有少数恶变成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6.
良性葡萄胎恶变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1975年1月─1994年12月20年间共收治良性葡萄胎922例,恶变181例,恶变率为18.25%。恶变高危因素:①年龄<20岁或>40岁者恶变率分别为36.37%及36.16%,②孕次>3次恶变率25.28%,明显高于<3孕次的9.97%;③子宫增大>妊娠月份的恶变率为30.09%;④葡萄排出8周后血HCG浓缩半定量测定>50mlu/ml者恶变率43.43%;⑤病检滋养叶细胞中度或高度增生者;⑥随访发现完全葡萄胎的恶变率(21.85%)明显高于部分葡萄胎(4.39%);⑦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亚二倍体及超二倍体数目随恶性度增高而增多。建议对具前3项及后4项中任一项者应进行化疗或手术,以防恶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E-cadheri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23例,恶变葡萄胎12例,侵蚀性葡萄胎11例和绒毛膜癌9例共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V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VE-cadherin mRNA在正常早孕绒毛与非恶变葡萄胎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绒癌的表达量低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结论:V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与葡萄胎的恶变有关.检测VE-cadherin的表达可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以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i -67和cyclinD 1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良恶性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GISTs组织中Ki -67和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1例GISTs分为良性组(6例)、交界组(13例)和恶性组(2 2例) ,良性组、交界组与恶性组GISTs的Ki- 67标记指数分别为(8.5±3 .9) %、(16.8±8.6) %和(2 1.8%±8.3 ) % ,3组Ki 67标记指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Ki- 67标记指数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有关。良性组、交界组与恶性组GISTs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 (1/6)、5 3 .8% (7/13 )和68.2 % (15 /2 2 ) ,3个组cyclinD 1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且良性组与交界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间cyclinD1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但交界组和恶性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yclinD 1阳性表达率与核分裂象数目有关,而与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无关。结论 Ki- 67和cyclinD1蛋白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判断的有价值参考指标,结合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综合分析,更能准确客观地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及抑癌基因PTEN表达量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15例正常绒毛及55例葡萄胎组织中CD44V6及PTEN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CD44V6在正常绒毛组织中无表达,在葡萄胎非恶变组及恶变组中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绒毛组织(P<0.01);恶变葡萄胎CD44V6表达明显高于未恶变葡萄胎组织(P<0.01).PTNE在葡萄胎非恶变组及恶变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绒毛组织(P<0.01);恶变葡萄胎组织PTNE表达量明显低于未恶变葡萄胎组织(P<0.01).结论CD44V6及PTEN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测定49例葡萄胎(其中8例恶变,列为葡萄胎恶变组)和18例正常绒毛组织中的MMP-7和MMP-9蛋白表达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49例葡萄胎患者的308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结果:MMP-7、MMP-9蛋白表达量在葡萄胎恶变组中的表达分别高于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未恶变组(P<0.05),在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未恶变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血HCG持续阳性和5例血HCG降而复升的患者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结论:MMP-7和MMP-9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程度有关,检测葡萄胎患者组织中MMP-7和MMP-9的蛋白表达,可以预测其恶变,并为临床预防性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脑膜瘤(WHO分级良性38例,非典型11例,恶性2例)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良性脑膜瘤VEGF阳性表达率86.8%(33/38),不典型、恶性脑膜瘤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3)(P>0.05).而3例正常脑膜组织未见VEGF表达(P<0.05).良性、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MVD分别为131.08±115.93和145.12±99.21(P>O.05),VEGF表达阴性的脑膜瘤其MVD为88.25±59.86,VEGF表达呈 、 、 的MVD为102.25±149.55,108.12±54.43,172.36±118.58,两者表达成正相关(r=O.45,P<0.05).VEGF表达与脑膜瘤的侵袭性、脑浸润性无关.[结论]VEGF在脑膜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脑膜瘤的形成,但与脑膜瘤的良性向非典型转变、脑浸润性、侵袭性等生物学特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部分会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也有少数恶变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已婚,孕2产1,因葡萄胎排空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4天入院。该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12月12日,停经1个月时自测尿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滋养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6例葡萄胎恶变组织、2 0例未恶变葡萄胎组织和 13例未化疗行手术的绒癌细胞的石蜡标本 ,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和 t检验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仅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中 ,恶变组、非恶变组和绒癌组均有表达 ,非恶变组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明显强于恶变组。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低表达是葡萄胎恶变的危险因素 ,但是否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5例卵巢上皮性癌(恶性组)、2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组)、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组)、25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正常组)的石蜡包埋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上述蜡块组织中DAPK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DAPK启动子在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恶性组的甲基化率分别为0(0/25)、6.7%(2/30)、16.0%(4/25)、47.3%(26/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恶性组的甲基化率高于其他三组; DAPK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恶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0%(24/25)、90.0%(27/30)、48.0%(12/25)、30.9%(17/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恶性组、交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组和良性组; 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DAP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失活, 引起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 并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癌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3例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3蛋白的表达(良性上皮瘤24例,交界性上皮瘤7例,上皮性癌42例)。结果:VEGF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恶性组阳性表达率(86.36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66.67 %)及良性组(37.50 %)(P<0.005);在恶性组中,VEGF表达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恶性组阳性表达率(76.19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28.57 %)及良性组(9.09 %)(P<0.01)。在恶性组中临床晚期患者p53阳性表达率(89.29 %)高于早期患者(50.00 %)(P<0.01);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p53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VEGF与p53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571 4,P<0.01)。VEGF、p53表达双阴性患者的3 a生存率66.7 %(2/3)明显高于VEGF 、p53表达双阳性患者20.00 %(5/25)。结论:VEGF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和卵巢癌生物学特性有关,可作为估计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p57^kip2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表达在葡萄胎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葡萄胎组织、20例流产伴绒毛水肿、10例正常胎盘绒毛中CD44v6 MMP-9、p57^kip2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hCG水平。分析CD44v6、MMP-9、p57^kip2及hCG对鉴别诊断完全性、部分性葡萄胎及绒毛水肿的价值及对判断葡萄胎恶变的意义。结果55例葡萄胎中恶变9例,未恶变46例;葡萄胎恶变组与未恶变组CK44v6、MMP-9、p57^kip2的表达(77.8%比30.4%,77.8%比34.8%,11.1%比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性与部分性葡萄胎组中p57^kip2的表达(5.0%比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CD44v6、MMP-9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组、流产伴绒毛水肿组、正常胎盘绒毛组组问比较,CD44v6、MMP-9、p57kip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胎恶变组血hCG4例持续阳性、5例降而复升;对部分性葡萄胎p57啦诊断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95.0%,阴性预测值100.0%。单项检测CD44v6。对诊断葡萄胎恶变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69.6%,阴性预测值94.1%;MMP-9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5.2%,阴性预测值为93.8%;而CD44v6和MMP-9两项联合检测敏感度达88.9%,阴性预测值96.3%,CD44v6、MMP-9和hCG三者结合,可使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结论 p57^kip2啦结合组织学对鉴别完全性与部分性葡萄胎有价值;CD44v6和MMP-9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DD44v6、p57^kip2、MMP-9及hCG有助于判断葡萄胎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 ,检测良性胸腺瘤 18例 ,恶性胸腺瘤 16例 ,胸腺癌 16例的 p5 3蛋白与PCNA的表达。 结果 p5 3蛋白和PCNA的Ⅲ~Ⅳ级指数在 3组胸腺上皮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3 .3 % ( 6/18) ,62 .5 % ( 10 /16) ,81.3 % ( 13 /16)和 3 8.9% ( 7/18) ,68.8% ( 11/16) ,81.3 % ( 13 /16) ,(P <0 .0 5 ) ;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及其侵袭力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if 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的DWI双指数模型对原发性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行单b值(0和800 s/mm2)和多b值(0、30、5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 s/mm2)DWI,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良性骨肿瘤组13例和恶性骨肿瘤组16例。以患者自身对侧正常骨髓组织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3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 usion coei cient,ADC)、ADCslow、ADCfast和ffast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DC、ADCslow、ADCfast和ffast的佳阈值,并比较DWI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骨肿瘤组ADC为(1.97±0.52)×10-3 mm2/s,大于恶性骨肿瘤组的(1.28±0.39)×10-3 mm2/s(P<0.05)。良性骨肿瘤组ADCslow为(1.82±0.63)×10-3 mm2/s,也大于恶性骨肿瘤组的(0.75±0.34)×10-3 mm2/s(P<0.05)。良性骨肿瘤组、恶性骨肿瘤组和相应对照组之间的ADCfast和ff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ADC slow、ADCfast和ffas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2、0.69和0.44,判断良恶性骨肿瘤的特异度分别为87.5%、93.7%、57.1%和37.5%,敏感度分别为76.9%、84.6%、46.2%和84.6%。结论:单指数模型ADC和双指数模型ADCslow对原发性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其中ADCslow的诊断效能高。  相似文献   

19.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葡萄胎,根据病理及细胞遗传学性质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CHM)和部分性葡萄胎(paaial hydatidiform mole,PHM)两种。CHM为没有胚胎的异常妊娠,胎盘绒毛全部变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状物,滋养层细胞增生,血管消失,而PHM胎盘绒毛部分变化,部分绒毛水肿可见绒毛正常形态,有的可见胎儿及胎儿附属物,一些滋养细胞增生,病变局限。从细胞遗传学区分PHM90%以上核型为三倍体,其中23条染色体为母源性,另46条染色体为父源性,导致69xxx或69xxy的核型;CHM为二倍体,染色体均为父源性,由于空卵单精子受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9(MMP-7、MMP-9)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测定49例葡萄胎(其中8例发生恶变,列为葡萄胎恶变组),8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其中6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绒毛膜癌)和18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MMP-7、MMP-9的蛋白表达量:用RT—PCR法测定其中的35例葡萄胎(其中6例发生恶变,列为葡萄胎恶变组)和18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的MMP-7、MMP.9mRNA表达量。[结果]MMP-7、MMP-9的蛋白表达量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及葡萄胎恶变组中的表达分别高于正常绒毛和葡萄胎未恶变组(P〈0.05);MMP-7、MMP-9mRNA表达量在三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P.7和MMP.9可能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