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CEI组(n=30)、ARB组(n=29)和ACEI+ARB组(n=31),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清蛋白、血压、血肌酐及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患者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联合治疗组尿微量清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与ARB联合用药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较分别单纯使用这两种药物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志娟  刘月欣  高华 《临床荟萃》2006,21(10):737-73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在很多国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y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均能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因此,这两类药物在DN治疗中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两者联合用药治疗IgA肾病减少尿蛋白的疗效及副作用的差别。方法:将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联合组。观察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血钾、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与单一组相比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肌酐及血钾升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合治疗组降尿蛋白作用要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将患者分为ACEI组、ARB组及非ACEI/ARB组;记录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及有无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并取透析前后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的差异及血钾浓度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生率36.8%(21/57),其中76.2%(16/21)患者无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ACEI组、ARB组、非ACEI/ARB组透析前血钾水平分别为(6.0±0.95)mmol/L、(5.60±0.25)mmol/L、(4.72±0.95)mmol/L,其中ACEI组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B组与非ACEI/ARB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钾离子浓度与SCr、BUN浓度显著正相关(r=0.415、0.522,均P〈0.01),但与患者残余尿量和透析前后CO2CP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r=0.559、0.411,均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视;残余尿量并非判断患者是否易出现透析前高钾血症的可靠指标;增加透析次数,减量或停服ACEI,限制饮食中钾摄入是防治透析前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行MHD的ESRF患者所用降压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组:r-HuEPO+ACEI组15例,r-HuEPO+ARB组15例,对照组15例(r-HuEPO+钙离子拮抗药);检测用药第0、4、8、16周时的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红蛋白(Hb)。结果 r-HuEPO+ACEI组与r-HuEPO+ARB组在治疗0、4、8、16周时的RBC、Hb值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6周后的RBC、Hb均明显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r-HuEPO+ACEI组、r-HuEPO+ARB组治疗16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及ACEI均可影响r-HuEPO治疗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具有降压作用外,尚具有血压非依赖性肾脏保护作用;ACEI和ARB联用可增加疗效。观察联合应用ACEI及ARB对降压、减少尿蛋白及肾脏保护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ARB)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循环和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表达的影响。方法:行肾脏活组织检查且2个月内未曾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CKD患者,其中2周内ARB治疗的患者17例(ARB治疗组),另选取2周内未应用ARB治疗的患者17例(空白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血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尿钠等进行配对。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血、尿RAS组分的浓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分析ARB对血、尿和肾组织RAS表达的影响。结果:ARB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在性别、年龄、eGFR、24h尿蛋白、尿钠和血压等方面均显著差异。ARB治疗组血浆AngⅡ高于空白对照组[(63.09±15.14)pg/mL比(53.66±8.33)pg/mL,P〈0.05],肾内肾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高于空白对照组[(48.65±19.58)%比(30.29±24.98)%,P〈0.05]。ARB治疗组肾内AGT、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略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B治疗对循环和肾脏局部RAS表达的影响不同,可使循环AngⅡ升高,并可能抑制肾脏局部Ang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10 4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A组 )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B组 )采用ARB制剂科素亚与卡托普利治疗 ,均治疗 4~ 6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2 .6 9% ,B组为 96 .15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B与ACEI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ACEI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9.
甘平  朱世彦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07-1709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亲和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对34例CGN患者在常规使用黄葵及昆明山海棠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以及血肌酐,尿素氮,肝脏转氨酶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水平均有显著降低,而贝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减少水平明显高于依那普利治疗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常规及血生化等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高组织亲和力ACEI对CGN患者尿蛋白减少水平优于中低组织亲和力ACEI.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和单用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尿素、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24 h尿蛋白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ACEI比单用ACEI更能延缓或逆转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拮抗剂对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左房顿抑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心房颤动对照组,复律前不另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于复律前7d分别应用培哚普利和缬沙坦。三组患者复律后1d、3d、7d和1个月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速度(VA)、A峰速度时间积分(VTIA)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计算左房充盈分数(AFF)、左房射血力(AEF)等参数。结果①ACEI组和ARB组患者复律后1d时VA、VTIA、AFF、AEF及V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同期心房颤动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于复律后7d恢复正常。②ACEI和ARB组间复律后各阶段的心房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和ARB可明显减轻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的左房顿抑,但ACEI与ARB对左房顿抑的减轻作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短期疗效的异同。方法 :5 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 14 8~ 3 5 2 μmol/L)分氯沙坦组 3 2例和苯那普利组 2 4例 ,分别口服氯沙坦 5 0mg/d和苯那普利组 10mg/d连续 8周 ,观察用药前及后 4、8周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 (BUN)、肌酐 (Scr)、尿酸 (UA)和钾的变化及咳嗽反应。结果 :治疗 4、8周两组血压 ,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8周后氯沙坦组BUN、Scr有所下降 ,苯那普利组Scr下降 ,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仅氯沙坦组血尿酸减低 ( 4w ,P <0 .0 5 ;8w ,P <0 .0 1) ,两组血钾前后对比均无显著意义 ,苯那普利组咳嗽反应为 4例 ( 4 /2 8)。结论 :两者均有较好控制血压 ,明显降低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疗效相似 ;氯沙坦尚有减低血尿酸 ,无咳嗽反应 ,用药耐受性更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和阿魏酸哌嗪;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蛋白尿、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数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治疗组蛋白尿、BUN、Scr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哌嗪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杨沿浪  张道友 《临床荟萃》2006,21(5):374-376
临床研究已明确表明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疾病(CKD)中,蛋白尿程度和CKD的进展速度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蛋白尿具有损伤肾小管及促进肾间质硬化的作用。因此,蛋白尿不仅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程度的一个指标,而且能导致肾脏间质纤维化。基于此,有效降低蛋白尿是治疗慢性肾病的目标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治疗各种病因的CKD,具有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作用,从而肯定了肾素一血管紧张索系统(RAS)在CKD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ACEI和ARB通过不同机制抑制RAS,推测两者的作用具有累加性,通过多个水平阻断RAS,可以产生更加有效的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密切相关,IR可能是EH的发病机制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降压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IR,优于单独用药。本资料观察ACEI与ARB联合治疗EH对I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2 5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 ,测定基础血压水平、肾功能和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经贝那普利 (ACEI)治疗 4周后再次测定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然后加用伊贝沙坦 (ARB)治疗 4周 ,观察肾功能及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2 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0 8± 0 6g/d。贝那普利 10mg/d治疗后平均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0 5± 0 5g/d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1) ;联合应用伊贝沙坦 15 0mg/d治疗 4周后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0 3± 0 4g/d ,与联用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ACEI与ARB联合应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的作用优于ACEI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左室结构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功能级别改善及副作用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否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4)、EMBASE(1989~2000)、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4年第1期)、国际药学文摘(IPA)(1970~20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80~2003),纳入比较ACEI和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与ARB对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心率、心功能级别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I与ARB治疗中产生副作用例数的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17,95%CI (1.53,3.07),P<0.000 01].结论 ACEI与ARB两类药物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方面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安全性方面,ACEI较ARB副作用发生率更高,安全性更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ARB可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的病例,上述结论对于临床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糖尿病。肾病患者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d,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观察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d,同时给予缬沙坦80mg/d,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24h尿蛋白总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量和对照组洽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联合ARB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地控制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15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常规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同时分别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雷米普利)、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撷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治疗8周后24h尿蛋白排泄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以联合治疗的减少最为明显。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有很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组(n=30)服用缬沙坦(valsartan)320mg/d,联合组(n=30)服用雷米普利(Ramipril)1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白蛋白、血钾、肾功能(BUN、C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联合组降舒张压优于缬沙坦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联合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治疗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叠加的减少尿蛋白及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