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在都市里的我,每天进完晚餐后都要给住在乡下的父母打电话问安。由于父亲有点耳背,因此接电话的几乎都是母亲。每每到了尾声,母亲总会在电话那头关切地问:“孩啊,白发又多了吧?”我赶紧回答:“不多,不多,现在媳妇帮我剪一次都花费不到一个钟头哩。”母亲说:“那是因为你媳妇眼睛尖,手脚快。”听听,母亲虽然年逾古稀,但想蒙她还真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2.
《健康必读》2007,(9):36-36
母亲的生日眼看就要到了,我跟妻子商量,送母亲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往年,妻子会从超市里买回来各种各样新鲜的水果,那都是母亲喜欢吃的。然而,母亲在最近体检时,被检查出血糖高,水果自然不能多吃了。妻子便提议为母亲买两件衣服。儿子在一旁听了,不解地问:“你们为什么要给奶奶送礼物呢?”我认真地对他说:“再过几天,就是你奶奶生日了。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家,操劳了大半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永远年轻     
永远年轻王雅芬有时,我在美容院里会碰到好些中年妇女带着她们才八、九岁的女儿来问我:“小孩用美容吗?”我看看母亲的脸:脸上已经开始有皱纹了,肤色也黄黄的,头发乱蓬蓬的。我就告诉她:“该美容的并不是你的女儿,而是你自己!”母亲十有八九会说:“我嘛,用不着...  相似文献   

4.
周礼 《保健与生活》2014,(12):52-53
前些天,帮朋友的母亲写一份申请,其中需要注明老人的出生年月。于是我打电话问朋友:“你母亲是哪年出生的呀?”朋友在电话那头略为停顿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我只记得我母亲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但我不知道她是哪年出生的。”我又问他,“那你知道你母亲有多少岁吗?我可以帮你推算一下。”朋友说:“好像是57岁,又好像是58岁,具体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等会儿我翻一下户口簿再回复你。”  相似文献   

5.
化君 《青春期健康》2014,(11):24-24
以后的日子,我会让母亲在我温暖的手心里,一点点变老。就像我在母亲温暖的手心里,一点点长大。 上班的时候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她去了我儿时念书的学校。 她怎么想起去那里了?不等我问,母亲说:"小时候送你上学时一会儿就到了,如今那条路咋变长了,歇了几歇才走到。"母亲的话让我想起张小娴《楼梯是长还是短》里的一句话:楼梯没有变长,是祖母变老了。  相似文献   

6.
精神行孝     
回老家过年,母亲迎到了村前,一见我,便要抢拿行李。我不让。母亲说:"你一路累了,我还健壮,能帮你提东西,心里才高兴。"想想母亲的话,有道理。母亲向来以能帮子女为乐,我松了手,说:"妈,我在你眼里怎么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母亲拿着行李,笑嘻嘻地说:"你这孩子,告诉你,你100岁也是我的孩子!"见母亲的高兴劲,我笑着问:"大伯的书屋怎么样了?"母亲高兴地说:"你大伯的书屋里书更多了。你这次要在家多呆几天,你总是惦记着书。什么时候惦记妈也跟惦记书一样?"母亲故作生气。  相似文献   

7.
柏兴武 《长寿》2007,(12):42-42
女人和男人是青梅竹马。女人很美,要不是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病,简直就是完美的天使。男人娶她的时候,女人的母亲担心地问:“你真的能跟我女儿过一辈子吗?”他说:“妈妈,您放心吧!我会跟以前谈恋爱时一样,每天早晨牵着她的手到海边去看朝霞。我们就这样牵手一辈子。”女人的母亲说:“我把女儿就交给你了。”  相似文献   

8.
谎言蕴孝心     
王伟 《健康文摘》2009,(5):30-30
好久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和母亲联系。那天,母亲从乡下过来,她兴奋地告诉我:“你哥在外面干上美差,听说在一家大公司干什么白领呢。”母亲说,大哥前些天回家了一趟,西装革履的,头发梳得像电视里的大老板。  相似文献   

9.
滴铃铃,滴铃铃,我刚拿起青春热线电话的听筒,一个男孩开口就问:老师,你说什么叫‘恋母情结’?我回答说:简单一点地说,恋母情结就是一个男人或男孩,希望自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能够时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对母亲有感情上的依恋。  相似文献   

10.
王岳 《中国卫生》2023,(5):106-107
<正>逝者生前的权益应得到保护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她母亲因为喉咙卡住了一口痰,不幸在北京郊区的一家中医院去世。等她赶到医院的时候,她很愤怒,因为她母亲敞胸露怀地躺在急诊的平车上。可以想像,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的时候剪开了她母亲的衣服,但没有再给她穿上。她说:“这还不是最愤怒的,最愤怒的是我正伤心地时候,医生递给我一张纸,问我:你要尸检吗?”她的愤怒再次升级,吼着说:“你能先让我哭一会儿吗?”  相似文献   

11.
反哺的日子     
尤怡芗 《家庭健康》2014,(11):10-10
一向做事利落的母亲去集市买豆腐脑,回来时被门垫绊了一下,保温桶里的豆腐脑洒了一地,母亲无奈地看着说:“真可惜不能吃了。”第二天清明节,和母亲去给父亲扫墓,中午回来做好饭菜准备吃饭,看到母亲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叫了几声,母亲慢慢睁开眼睛说:“你是谁呀?我这是在哪儿?”我当时吓坏了,大声嘁:“妈,您怎么了,您可不能痴呆呀,我是您的女儿啊!”半天母亲回过神来说:“我现在是个没用的人了,还不如去陪你父亲。”  相似文献   

12.
母亲来电话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候,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把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这也难怪,连我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他们怎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我还能忆起去年冬天的情景。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朋友对我说,孩子总是喜欢喋喋不休地问一些有关生死的问题,太不好回答了。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曾这么问过。我记得当时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你是从海上漂过来的,就装在那个木桶里。有时候也会说.你是从垃圾堆捡的,或者是在哪个路边捡的。幼小的我筛选了一下.最后“确定”我是从海上漂过来的。  相似文献   

14.
依平 《药物与人》2008,(6):56-56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家住大山脚下,经常和大人们一起上山打柴、割草。打柴、割草的过程还算轻松,但背着柴草回家的那段行程至今在我的脑海里留着烙印。每每背着那一大捆沉重的柴草上路,我便觉得那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一般此时已过晌午,自然是饥肠辘辘,加之身体瘦弱,觉得四肢酸软无力,双肩被背带勒得生痛。由于肚子太饿,总想一口气背回家去。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那沉重的柴草变得越来越沉重,常常压得我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有一次将柴草背回家时,我整个人差点儿晕了过去。母亲看我疲惫不堪的样子,就问:“你一路没歇歇就回来了?”“是呀,我不是想早点儿回家吗?”我气呼呼地回答说。母亲笑着说:“孩子,  相似文献   

16.
每次打电话说要回家,母亲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想吃点什么!”一时间,脑海里那关于儿时美食的记忆,会顿时搅得我饥肠辘辘。回过神儿来,竟不知吃什么好,哪样儿都想吃;但又怕让母亲犯难,累着母亲,便随口说:  相似文献   

17.
深夜,儿子在他的房间里轻轻喊了一声“妈妈”,熟睡中的我一下惊醒了,忙答应了一声。儿子惊异地问我:“妈妈,你还没睡觉?”我说睡着了呀。儿子问:“那我轻轻喊你,你怎么一下子就能答应呢?”儿子的话让我一下子愣住了。 我再也无法入眠,儿子的话解开了我心中多年来未解开的谜团……[编按]  相似文献   

18.
<正>下午的钻爬区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孩子们自由地游戏玩耍,涵涵跑过来对我说:“刘老师,我被扎了一下。”我问她在哪里被扎的,她说在小屋子里,我检查了涵涵全身上下并没有问题,又问涵涵具体怎么回事,她说:“就是在玩游戏的时候被扎了。”“老师,你看,媛媛的头发竖起来了。”开心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告诉我(见图1)。  相似文献   

19.
新年的祝愿     
新年,我们全家幸福地沉浸在节日的团圆气氛里。可是,我却发现母亲闷闷不乐。于是,我问母亲:“过年了,儿女们都平平安安地回到您的身边,您老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诸如“捡回来的”、“从石头缝里爬出来的”等,性教育实在是尴尬又不好执行的任务,当接触东西越来越多的“新时代小孩儿”提出各式各样问题时,你想好应对方法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