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再灌注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突破性进展,鉴于AMI后6小时内冠脉造影者87%有急性血栓形成,且于12—24小时有自发性溶栓现象,因而溶栓治疗,尤其静脉溶栓治疗已是当前AMI再灌注治疗最重要的方法。为了评价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用该UK静脉溶栓治疗40例  相似文献   

2.
早期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主要措施,而实施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实施早期再灌注治疗之一,由于静脉溶栓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疗效肯定,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我院近3年来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静脉滴注进行溶栓治疗3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袁安平  许海彬 《中外医疗》2009,28(27):45-4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时期对预后影响。方法对50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AMI患者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36例,再通率72%,且溶栓越及时效果越好。结论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死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AMI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9年4月采用U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76例,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闭塞相关血管再灌注率71%.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重建,即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方面的一个突破,在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对住院死亡率下降最显著,且此方法简便易行,已作为A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目前常用的有UK(尿激酶)、rSK(重组链激酶)、rt-PA(重组人组织酶原激活物)等,本文主要观察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艳辉 《当代医学》2009,15(9):48-48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大利量静脉溶栓疗法,首剂150万U,以后每天50万U静脉点滴,4~7天,总计300~450万U。结果冠脉再通率82.14%(23/28),再便率14.28%(4/28),出血并发症10.71%(3/28)病死率10.7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可以提高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年龄不限;尿激酶150万U~200万U是AMI溶栓治疗较适当的剂量。  相似文献   

7.
高新春  周长高  吴开霞  周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32-132,150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量两组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人院当时QTd值无显著性差异(P〉O.05),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1周PCI组与静脉溶栓再通组QT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周祥群 《海南医学》2004,15(5):51-51
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已公认为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溶栓后再灌注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甚至有时是致使性心律失常。我院近年来采用溶栓治疗AMI 2 0例,现分析如。1 .资料与方法本组符合溶栓指征的AMI 2 0例,男1 5例,女5例,年龄4 3~70岁。AM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尽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未能开展该项治疗技术的医院,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再灌注心律失常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十分常见的表现。我们对AMI患者溶栓前应用胺碘酮后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17例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9例静脉溶栓的同时给予门冬氨酰钾镁20-30ml自静脉滴注,48例静脉溶栓的同时静脉滴注传统的极化液。结果:静脉给予镁剂的患者中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极化液组,结论:AMI溶栓同时给予镁剂治疗是一种减少再灌注性损伤和并发症的简便,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用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来收治AMI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50U~20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30分钟滴完。结果:本组60例其中33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58.3%,胸痛迅速缓解消失42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3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映淤斑,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诊科AMI(急性心肌梗死)好转的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80例AMI好转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对采取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3.5±2.1)d明显比对照组(20.1±2.0)d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AMI好转的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周华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8):892-89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AMI患者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9岁~7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100万U~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30min滴完。结果本组36例无1例死亡,均好转出院。其中2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58.3%,胸痛迅速缓解消失2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瘀斑,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溶栓疗法可以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溶栓治疗是利用静脉输液、静脉推注技术或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在AMI早期用溶栓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其灌注能力,是近年来AMI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尽早、尽快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心肌组织,限制梗死范围,维持心肌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能自行终止。  相似文献   

17.
孙成珍  朱鹏  吴宝东  王龙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4-1134,1152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43例,于溶栓后观察血管开通情况,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RA)等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后血管开通率69.76%。并发症:出血表现共5例(11.62%),其中牙龈出血3例,少量柏油样便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共6例(13.95%);死亡4例(9.30%),死亡原因为2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老年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其中5例AMI老年患者4例均开通。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为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措施,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患者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钾-镁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再通速率、梗死面积和再灌注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极化液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50万U(体重>75kg者,按2万U/kg计算)30min内静脉滴入,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治疗;A组患者在实施溶栓前或溶栓同时应用极化液。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心肌酶变化、心电图变化,评估再通指标(再通率和再通速率),计算溶栓前和溶栓后1周时的心肌梗死面积,利用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两组病人血清心肌酶变化对比,CPK、CK-MB的峰值水平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溶栓面积组内比较溶栓后比溶栓前明显减小,但A组缩小更明显,组间比较溶栓后面积A组明显小于B组(P<0.05);再通率、再通速率A组均明显大于B组(P<0.05);出院时测得左室射血分数EF值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极化液联合早期溶栓(同时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是目前药物治疗AMI的理想方案,极化液对AMI静脉溶栓提高冠脉再通率、再通速率、减少梗塞面积、恢复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优化疗效作用。极化液可明显提高AMI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丽娜  李绒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645-2646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放支架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在没有条件介入的情况下,静脉溶栓配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比单纯溶栓治疗AMI进行对比分析,研讨缩小梗死范围、减少心衰、死亡率,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