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玉环县副伤寒甲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001年玉环县副伤寒甲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成因,以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402例副伤寒甲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发病以夏秋季为主,7、8月份为发病高峰;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职业分布以工人、个体户为主:发病集中在城关和坎门两镇。症状以不典型和轻型为特点;水源污染及海岛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控制副伤寒甲的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红河洲地区是甲型副伤寒高发疫区,我院2001年1~12月共接诊和收治了397例甲型副伤寒病人,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岭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发生原因,分析流行特征,为政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资料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甲型副伤寒病例1874例,发病率为163.26/10万,比2003年增长426.48%,疫情波及全市16个镇、街道。结论引起2004年浙江省温岭市甲型副伤寒较大规模流行是以餐饮业污染、生吃半生吃贝类食品和井水污染为主的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3~19日,永康市象珠镇某砖瓦厂出现了一批主诉发热、头痛、头昏和全身不适的患者.共发病29例,经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是一起因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的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副伤寒发病流行因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不同暴发点、高发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楚门镇山后浦村为典型的甲型副伤寒水型暴发村,使用疫点井水的OR=9.57(2.05—50.28);坎门海城社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原因是经水、经食物和经接触传播均存在,使用井水洗脸刷牙的OR=2.11(0.98~4.54);使用井水洗碗筷餐具史的OR=2.85(1.32—6.73);使用井水洗瓜果的OR=2.98(1.39~6.40);在外就餐OR值为2.74(1.44~6.75),病人接触史的OR=4.80(1.13~20.49)。城关南山村结果是在外就餐OR值为3.95(1.77~9.01),使用井水的OR值在2.23~2.42(1.04—5.09)之间,喝生水的OR值高达9.40(3.29~26.96),与病人密切接触OR值为4.09(1.63—10.15)。结论玉环县甲型副伤寒的流行是由饮水污染、饮食污染和密切接触等多种因素混合作用引起,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伤寒与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的异同点,为有效防控伤寒与甲型副伤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4 - 2010年广西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伤寒与甲型副伤寒的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广西伤寒与甲型副伤寒的年报告发病率基本呈平行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分别在每年7月和8月,后者晚1个月,两者发病曲线相似;二者呈现明显地区流行特征,且地区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r=0.938,P<0.001);两病病例男性均多于女性,但发病率很接近;伤寒在各年龄段人群的发病率较为均衡,甲型副伤寒则以5~30岁年龄段人群发病率较高;两病病例均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工人为主,伤寒以农民发病最多,而甲型副伤寒以学生最多.结论 广西伤寒与甲型副伤寒应以农村和学校作为防控重点,且均应加强病人的规范治疗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原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Epi Info 3.3软件统计。结果这是一起经水传播的甲型副伤寒点源暴发疫情,共发病269例,罹患率24.48%。饮用生水和不良卫生习惯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以发热、头晕、头痛、咽干、咽痛、干咳为主,潜伏期7~27天,平均15天。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及潜伏期等有待研究,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是控制经水传播甲型副伤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罗城县首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原因,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结果本次疫情确诊病例476例,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及其周边村屯,全县罹患率0.13%,县城区1.24%;病例集中在15岁—3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61.55%(293/476);男比女为1.13:1;学生和农民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4.41%(259/476);发病高峰时间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疫情发病曲线呈单峰型(平阔峰),呈现出干预措施的影响;临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县城区生活饮用水受污染是疫情流行起因。结论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饮水和饮食卫生监督监测对防止副伤寒的暴发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奉化市一起甲型副伤寒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 1999年 1月份以来 ,我市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春节前后~ 3月中旬 ,疫情迅速上升 ,通过采取各项针对性防治措施 ,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为更好总结经验 ,分析流行因素 ,进一步提高伤寒防治水平 ,现将本次疫情发生、流行及防治经过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疫情资料 :19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永安监狱近几年来 ,不断发生疑似伤寒病的病例报告 ,为了避免该病在监狱中流行或暴发 ,查出该病的病原菌 ,我们于 2 0 0 2年 7月 30日奔赴永安监狱 ,在现场将 5名发热病人抽取血液及肛拭子采样 ,经增菌分离培养 ,在血液中查出一株甲型付伤寒沙门菌 ,双份血清肥达氏试验 (4 0∶6 4 0 )。调查方法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永安监狱在 2 0 0 0年 7月 ,发生一例伤寒病例后 ,又在 2 0 0 1年 4月、2 0 0 2年 4月及该年 7月 ,又相继发生了多例疑似伤寒病例 ,所发病的患者均在一个食堂共餐 ,不居住同宿舍 ,在劳动及训练中有相互接触 ,所有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一起甲型肝炎和甲型副伤寒同期暴发流行的报告湖北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向小兵,陈昌明,易正定,芦照雄,吴高霞,赵世江1991年9~12月,宜昌农机学校发生一起甲型肝炎(简称HA)和甲型副伤寒(简称PFA)同期暴发流行。疫情发生后,我们赴疫区进行调查处理,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245例,其中筠连县发病166例,占67.75%;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各年发病率在0.55/10万~2.41/10万之间,全年均可发病,性别没有明显差别;40岁以下年龄,占发病总数的84.90%;职业以学生、农民、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1.84%。结论宜宾市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病主要集中在筠连县,职业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4.
一起食物引起的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6月23日至7月7日白泉镇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型甲型副伤寒暴发。在该饭店就餐的173人中,先后有24人发病(包括店内工作人员)罹患率达13.9%,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方法:走访病人,询问发病情况和饮食习惯,对6月23日至7月7日在该饭店就餐人群和饭店附近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该饭店的工作人员及病人血、大便化验,血清抗体测定及致病菌培养等。 2.诊断依据:(l)持续发热5天以上,伴有食欲减退、乏力、肝脾肿大、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泻等症状;(2)血象中白细胞减少,嗜酸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分析发病流行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强度、三间分布,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2004年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61.56/10万,优势病原菌由伤寒杆菌转变成甲型副伤寒杆菌,发病点多面广又相对集中,表现为春季和夏秋季两个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49岁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2.1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69.47/10万和53.16/10万;以民工、农民、学生、工人和家务待业发病为主,流行因素专题调查显示,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在外用餐和贝类食品的食用方式也是流行因素。结论饮用水消毒的落实,清洁卫生水供应量的增加,食品卫生管理的加强,改厕粪便污水无害化推进,是预防和控制甲型副伤寒流行和暴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玉环县海城社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玉环县珠港镇坎门海城社区于2004年春节后,甲型副伤寒发病突然增多,为探讨其发病、暴发流行的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措施,及时控制扑灭疫情。我们作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8日~7月13日,正值国内非典性肺炎(ASRS)流行期间,浙江省常山县某中学发生一起持续97d.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伴有咳嗽、咽痛等其他症状的疫情,先被诊断为“发热”、“感冒”,后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爆发。经疫区疫点处理和住院治疗,167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及2代传播。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现场调查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原因并进行处置。方法 对2010-2011年发生在云南省元江县的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环境卫生学检测调查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及污染源,对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及耐药检测,针对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采取控制措施。结果 全县10个乡镇均有甲型副伤寒病例发生,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共报告病例600例,各乡镇发病率不同且发病水平随着与城区受污染蔬菜地距离增加呈减弱趋势。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吃生蔬菜是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OR=65.3,P<0.001)。调查发现病例管理不规范,病例排泄物进入城区污水沟。医院和城区污水中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取政府主导的禁售及禁种污染田蔬菜并加强医院污水消毒等措施后,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城区、医院污水用于蔬菜田灌溉和生吃蔬菜区域性习惯共同作用促成污水-蔬菜-人群的传播循环,导致该起大型暴发流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干预措施对控制暴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3年威海市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合计确诊68例病人,全部为城镇居民。其中,2月26日至3月20日发病58例;在某快餐连锁店(快餐店)就餐者发病53例;20~40岁发病55例。患者均有2~3周的持续高热。[结论]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健康带菌者污染自备水,从而污染加工的食物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5-04-26/05-18,玉溪市某部队1中队发生12例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盗汗为主要特征的暴发疫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该中队驻地距中心城区约5km处,位于东风水库旁,居住环境良好,干部、战士共87人,分10个班,全为男性。经调查了解,该中队饮用深井水,集中式供水,水井不会受到粪便、垃圾等污染。共同使用该水井供水系统的其他2个单位共38人,同期无1例相同症状患者。中队有1个集体食堂,卫生状况一般,所有人员均在食堂就餐,多数人有食生菜并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