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52例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并计算其校正的QTd(QTcd)。结果心律失常组QTd、QTcd大于无心律失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QTd、QTcd大于100ms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Td,QTcd、小于100ms者,结论AMI患者QTd、QTcd增加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 ,它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 ,现已作为评估AMI患者心律失常危险性及心性猝死的非创伤性方法之一 ,本文观察 5 5例AMI病人 ,发现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明显大于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表明QTd增加是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可影响近期预后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MI组 5 5例 :存活组 47例 (其中恶性心律失常 4例 ) ,男 35例 ,女 12例 ,年龄 39~ 84岁 ,死亡组 8例 ,男6例 ,女 2例 ,年龄 43~ 82岁 ,所有AMI入选病…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76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分析南平市第一医院黄琦磊,吴凤卿南平市中医医院王军平测定7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入院时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并与76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作对照,以探讨QTd增加与AMI泵衰、室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梗塞区与非梗塞区相对应导联QTc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方颖 《贵州医药》1996,20(1):37-37
对我院1992-1995年3月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入院48h内心电图的QT作了测量及计算,结果显示;AMI的梗塞导联QTc显著长于非梗塞导联的QTc;室速室颤组的QT间离散度显著非室颤组。作者认为:梗塞区与非梗塞区QTc及QTd的测量应作为AMI患者的常规。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卫亚王奎风尤乃祯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上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匀的程度。为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时QTd及其临...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西山矿务局总医院(030053)安巍段霄燕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中局部心肌电生理的紊乱。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d显著增加〔1〕。本文...  相似文献   

8.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与溶栓疗效的关系。测量40例AMI患者的QT新时期延期人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溶栓再爱组(23例)溶栓后小时QT离散度明显增加,以后逐渐缩短。溶栓术再通组(17例)溶栓后2小时,2天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溶栓后7天 ̄14天的QT离散度较溶栓财通组明显缩短,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与溶栓疗效有关。溶栓后QTd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提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者的QTcd显著长于lown分级≤Ⅱ级者(P<0.01),其中猝死者QTcd>100ms,AMI后kilip≥Ⅲ级者的QTcd与Kilip≤Ⅱ级比较,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识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为了解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MI的疗效及并发症 ,本文对 2 8例高龄AMI(≥ 6 5岁 )患者及 32例 <6 5岁的AMI患者应用UK静脉治疗并做对照性分析 ,以探讨溶栓对高龄AMI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收治 6 0例AMI患者 ,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1996年 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 中的选择对象的条件。高龄组 (≥ 6 5岁 ) 2 8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0例 ;梗塞部位 :前壁 (包括前间壁 ) 12例 ,下后壁 13…  相似文献   

11.
46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提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者的QTcd显著工于lown分级≤II级者(P〈0.01)。其中猝死者QTcd〉100ms,AMI后kllip≥Ⅲ级者的QTcd与Killip≤II级比较,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者发  相似文献   

12.
王礼琳  庞明杰 《云南医药》2000,21(3):211-213
近年来,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CM)的QT离散度(QTd)异常增大,与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及猝死密切相关〔1〕。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经过临床试验有明显减少猝死发生率的作用〔2〕。本文通过观察60例DCM患者经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前后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DCM患者QTcd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148例DCM患者均经临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等以WHO/ISFC1980年诊断标准确诊,按NYHA心功能分级。排除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心房纤颤、心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兴趣集中在减小梗死面积上。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坏死的多寡直接与左室功能有关 ,它是患者预后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大部分患者在AMI的现代治疗条件下可以存活与恢复 ,但一些患者会并发心电或机械功能异常 ,处于不稳定状态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与AMI早期或晚期的心功能不良有关。迄今 ,溶栓疗法、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及 β阻滞剂的应用 ,早已成为AMI现代标准治疗的重要环节。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在AMI治疗中的地位 ,也得到了肯定。1 ACEI在AMI…  相似文献   

14.
纪敏  丁福万 《江苏医药》2002,28(9):708-708
本文对伴有与不伴有心肌梗死 (AMI)的 2型糖尿病 (DM )患者 ,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及作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测量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 (MAU)与糖尿病并发AMI之间的关系。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我院 1995年~ 1998年收治住院的 2型DM患者 ,诊断符合WHO (1985年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无泌尿系统感染 ,肝肾功能正常 ,既往无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 ,尿常规蛋白定性至少 2次阴性。分为两组。 (1)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 :3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2 0例。 2型DM病程 5 4± 6 7年 ,平均年龄 5 5 8± 7 6岁 …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的QT间期离散度 (QTd)较正常人显著延长 ,已被广泛证实。但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QTd变化是否存在差异 ,尚无一致意见。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QTd的差异 ,现将我院收治的 6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d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6 0例 ,诊断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 ,系我院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住院病人。所有病例电解质正常 ,无束支传导阻滞 ,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 ,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两组各 30例 ,Ⅰ组为下壁梗死组 ,男2 1例 ,女 9例 ,年龄 5 4± 2 …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及心室相位分析 (PA)的方法比较伊贝沙坦和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肌重量 (LVMW)、心室腔径和心室功能 (包括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心室收缩同步性功能 )的影响 ,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ngⅡA)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阻抑AMI后左室重塑 (LVRM )的疗效 ,为AngⅡA在AMI中应用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于我院住院的 10 0例首次AMI患者 ,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容易被漏诊、误诊 ,使AMI的诊断率较低。本文对 38例无痛性AMI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发病特征 ,旨在提高对老年人无痛性MI的认识 ,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1 临床资料1 1 病材 本文病例系 1 985年 1月~ 1 998年 1 2月门诊接诊收治的住所老干部 ,确诊为AMI的 1 2 4例患者 ,其中无痛性AMI 38例 ,男 33例、女 5例 ,年龄 74 6± 5 8(65~ 81 )岁 ,梗死部位下壁 1 6例、前间壁 1 2例、前壁 6例、前侧壁 2例、高侧壁 2例。38例AMI患者均及时收入院治…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者年龄性别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生  王茹 《河北医药》1999,21(3):153-15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不同的年龄、性别时与发病及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将我院297例确诊为AMI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本组297例病人均为住院确诊的AMI者。AMI诊断标准:(1)严重持久的心绞痛超过30min;(2)心电图改变符合AMI演变过程;(3)心肌酶学变化符合AMI演变过程;诊断应符合以上3条中的至少2条。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1)小于60岁组94例。(2)60~69岁组116例。(3)70岁以上组87例。2 结 果2.1 年龄、性别与发病率及并发心衰的关系:见表1。2.2 年龄、性别与死亡率、泵衰死亡率的关系:见表2。表1 …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约占AMI 2 0 %~ 2 5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病死率等有很大的差异。现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运动试验进行分析比较。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连续发病住院、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确诊的AMI患者 10 7例 ,其中NQMI 18例 ,男 15例 ,女 3例 ,男∶女 =5∶1;平均年龄 (49.2± 8.5 )岁 ;QMI 89例 ,男 76例 ,女 13例 ,男∶女 =5 .85∶ 1;平均年龄(5 0 .6± 9.1)岁。两组性别比例及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 >…  相似文献   

20.
李小薇  石蓓  赵静  秦瑶 《贵州医药》2001,25(5):436-437
室性心律失常是扩张型心肌病 (DCM)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 4 4例DCM伴或不伴恶性心律失常 (VA)患者的QT离散度 (QTd)和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测定 ,以期对DCM患者的HRV、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病例组 :选择 1995~ 2 0 0 0年心内科确诊的DCM 4 4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4± 13岁。DCM诊断符合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 ,经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及药物影响。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观察有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