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研究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从2011年10月-2012年9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279例,在患者住院一星期以后,留取患者的血清送往医学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对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检测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有47例IgM显示为阳性,感染率为16.3%,其中肺炎患者IgM的阳性率为18.1%,急性支气管炎的IgM阳性率为13.9%,上呼吸道感染IgM的阳性率为22.7%.结论 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该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且高热为多见,特别是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很容易被忽视,而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属于确诊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患者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CPN-Ig M)感染临床特点,旨在提高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该院门诊43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患儿进行呼吸道CPN-Ig M检测。结果:在所有433例患儿中检出CPN-Ig M阳性69例,总检出率为15.94%(69/433)。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6例,肺炎34例,急性支气管炎29例。男39例,检出率为18.84%(39/207),女30例,检出率为13.27%(11/226)。男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9~14岁儿童检出率最高,其他组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患儿以发热咳嗽为主,9~14岁儿童检出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3例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IgM水平。结果:83例患儿中发现肺炎衣原体阳性21例,总感染率25.3%。其中,49例肺炎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13例(26.5%),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2例(20.0%),6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1例(16.7%),1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衣原体阳性5例(41.7%),6例支气管炎患儿中未检测到肺炎衣原体。结论:肺炎衣原体是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在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南市某医院0~10岁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发病情况。[方法]2004年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对1223例儿童进行了肺炎衣原体抗体测定。[结果]检测1223例儿童,抗体阳性的260例,阳性率为21.3%。其中,男童与女童阳性率分别为22.2%、20.3%,0~3岁儿童、4~7岁和8~10岁阳性率分别为24.2%、19.8%、17.1%,一、二、三、四季度阳性率分别为29.9%、15.3%、15.6%、21.2%,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分别为18.2%、18.8%、22.8%。[结论]肺炎衣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衣原体(CP)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CP感染的认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并分析阳性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12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CP感染247例(21.92%),其中单纯CP感染99例,CP与MP混合感染148例。在单纯CP感染的下呼吸道患儿中急性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肺炎61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99例均有咳嗽,74例伴有发热,39例合并喘息发作,心肌酶增高5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脑膜炎2例,皮疹1例,血尿1例。结论:C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以咳嗽为突出表现,可伴有发热、喘息等表现,在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同时还可伴有多种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法)在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沙眼衣原体(CT)的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后进行扩增建立标准曲线检测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扩增效率,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收集151例疑似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P、CP和CT基因片段,其中128例样本同时进行MP-IgM和CP-IgM的血清学检测,评价该方法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实验中MP、CP和CT三种病原体的引物和探针的扩增效率分别达到109.20%、116.90%和112.80%,三种病原体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50、25和25 pg/μL,与其他已知病原体不存在交叉反应;不同批次间三种病原体的扩增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151份样本中,多重PCR检测出MP、C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3.84%(36份)、17.88%(27份)和2.65%(4份),128份样本中MP-IgM阳性检出率为22.65%;CP-IgM阳性检出率为14.06%.结论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为临床幼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检测提供快速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炎衣原体(CP)是近年来新命名的呼吸道病原体,所致肺炎占门诊及住院肺炎患者的10%~20%,以及稍低比例的支气管炎、鼻窦炎和咽炎[1].儿童慢性咳嗽中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并对1872例阳性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近年呈增长趋势,冬春秋感染发病率高于夏季。[结论]治疗上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引起中耳炎、心肌炎等呼吸系统外的各种疾病,部分儿童哮喘也与其感染相关[2,3]。本文用PCR法检测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物,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住院或门诊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物共208例(男106人,女102人)。年龄4月至14岁。30例同龄正常儿童咽拭子物为对照组。1·2 标本处理 咽拭子洗涤在2ml生理盐水的取样管中,取出1ml置1-5mlEppe…  相似文献   

11.
成人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成人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分布。方法 应用APAAP和PCR法检测常见 4种 8型呼吸道病毒及CP、MP病原。结果 感染阳性者 334例 ,检出率 42 .9%,其中混合感染率 49.1%;RSV检出率最高 ( 17.1%) ,COPD组RSV检出较高 ( 2 3 .3%) ,肺炎组FluA检出较高 ( 2 0 .7%) ;不同季节检出率均显示第一季度高。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是成人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 ,混合感染率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151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住院的151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518例痰标本检出致病菌1032株,阳性率为67.98%,检出最高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70株(35.8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61株(34.99%),真菌78株(7.56%),鲍氏不动杆菌35株(3.39%),肺炎链球菌36株(3.49%),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3.10%),铜绿假单胞菌27株(2.62%),其他肠杆菌20株(1.94%)。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8.65%、89.2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84.38%。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8.8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2.59%。结论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吴泽刚  李艳  夏尊恩  徐万洲  吴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32-2033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按临床诊断的不同分为两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和下呼吸道感染组,分别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水平(C3、C4)和血液中细胞免疫(全血T细胞的亚群分类标记CD3、CD4、CD8的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组和下呼吸道感染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检测平均值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上呼吸道感染组补体C3的结果[(31.04±0.29)g/L]明显高于下呼吸道感染组[(0.99±0.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的各项指标T细胞的亚群分类标记CD3、CD4、CD8的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的平均值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上呼吸道感染组CD3的百分比平均值[(64.05±9.99)%]明显高于下呼吸道感染组[(62.26±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补体C3水平和细胞的亚群分类标记CD3百分比高于下呼吸道感染,两种类型的呼吸道感染均未引起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6年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患者的咽拭子样本88例,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PCR检测,阳性产物经基因测序,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8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样本中阳性者为28例,阳性率为31.82%。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加以重视。PCR法是一简便、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对RSV和hMPV感染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 165例样本检出RSV阳性标本315例,检出率为27.04%,1岁以下患儿占64.1%;hMPV阳性76例,检出率为6.52%,1岁以下患儿占63.15%;RS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第一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为检出高峰,hMPV的检出高峰在3-4月;RSV感染病例气促的发生率高于hMPV感染病例(P〈0.05),发热、喘息、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两种病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hMPV感染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转氨酶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同以散在肺部实变或间质病变为主,鲜有累及大片肺叶及胸膜。14例患儿同时存在RSV及hMPV感染,混合感染率1.20%(14/1 165)。RSV及hMPV协同感染患儿发绀几率较单一RSV感染患儿高(P〈0.05),白细胞升高几率大于单一感染者(P〈0.05),而喘息、气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转氨酶、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与单一RSV或hMP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hMPV感染患儿的发热率高于单一RSV感染或两者协同感染患儿(P〈0.05)。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病例间病程、住院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及hMPV均是引起长沙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流行季节相近,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临床上难以鉴别。RSV感染较hMP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气促,而hMPV感染则相对更易出现发热症状。混合hMPV感染可能有加重RSV感染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补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补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对75例1岁以下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补硒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短于常规治疗组,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较常规治疗组多。补硒使血浆和白细胞中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增高。本研究结果提示补硒可促进该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儿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653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抗体。结果:1653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067例,病毒感染184例,细菌感染617例,支原体感染172例,嗜肺军团菌感染100例,衣原体感染53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13例,混合感染245例。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5.11%),细菌则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40.15%),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8.81%)和卡他莫拉菌(16.54%)。结论:潮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是细菌,其次是支原体、病毒、衣原体。各病原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具有显著意义,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炎琥宁组和利巴韦林组,每组各60例,分别用炎琥宁针和利巴韦林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5 d,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琥宁组在治疗后平均退热天数(2.1±0.4)d、鼻塞流涕消失时间(2.7±0.8)d、咽部充血消失时间(3.2±0.7)d、咳嗽消失时间(5.1±0.6)d,均较利巴韦林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9.
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头孢硫脒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5例采用头孢硫脒50~100mg/(kg.d);对照组63例头孢唑啉50~100mg/(kg.d);均为静脉注射q8~q12h,疗程7~1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4.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头孢硫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静  张先华  罗如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90-219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7例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HFMD(观察组)与1 008例同期未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HFMD(对照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FMD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40%,为小儿HFMD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炎)。①观察组病例中年龄以1~3岁、发病月份以10-12月多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病例中绝大多数有发热(112例,95.73%),所有病例均有咳嗽,伴有喘息6例(5.13%),气促22例(18.80%)。③观察组贫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胸片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及点片状阴影。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为HFMD常见并发症,其临床呼吸道症状明显,但重症患儿少见,以1~3岁幼儿、10-12月份多发,病原以肠道病毒(包括EV71)感染为主,合并支原体感染亦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