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滤波心电图对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我们对一些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食管单极心电图(U-EE)、食管双极滤波心电图(BF-EE)和常规Ⅱ导联心电图的P/QRS比值对比,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窦性、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  相似文献   

2.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起源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占70%~80%,其余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阻滞或伴旁路顺传等[1]。由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在常规心电图中不易显示P波,常造成诊断困难。但通过分析食管导联记录到的高尖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可迅速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进行准确诊断;利用食管电极起搏心脏还可终止部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2]。本文通过对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食管心电图分析,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心房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心房波变化特征,以了解心房波形态对判断房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价值。测量8例上腔静脉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心律(简称窦律)及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时心电图12导联的心房波时限、振幅及极性,并比较二种节律各导联房波的变化特点。结果:房性心律失常时各导联异位心房波的时限与窦律时相比无明显变化;其Ⅱ、Ⅲ、aVF导联心房波振幅明显高于窦律时;I导联P波由窦律时的明显正向变为低平,基本处于等电位线,aVL导联的P波由窦律下的低平变为负向,振幅仍很低;胸前导联心房波无明显变化。房性心律失常时Ⅱ导联心房激动振幅高于Ⅲ、aVF。结论:上腔静脉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其典型心电图特征为,Ⅱ、Ⅲ、aVF导联心房波直立高大,在I导联为正向低平波,aVL导联为负向低幅波。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无创性窦房结功能检测,揭示预激旁道与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性,诱发、终止阵发陛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方面应用广泛,为普及电生理知识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检查时只能通过体表单导联或多导联同步记录来分析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时在心房刺激后诱发的心律失常瞬间出现,因不易捕捉或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体表导联P波不清而丢失许多心电信息,从而无法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肺气肿、肺部感染;心律失常。附图(见第104页)为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呈正负双相,P-R间期0.16秒,QRS呈qR形,ST-T异常,为右心室肥大伴劳损。P-P间期为0.66—0.70秒,相当于频率86—90次/分。提早或连续出现的房性P′波高尖(PⅡ′直立、P_(aVR)倒置,未刊出)具有以下特点:1.P′-R间期为0.09秒,QRS波与窦性下传者形态相同,说明房性P′波经James束卞传;2.P′波的配对间期不一(0.42—0.70秒),有频发房性融合波,连续  相似文献   

6.
2例患者,男女各1例。动态心电图散点图大数据分析确诊为房性并行和室行并行心律,逆向出来的典型心动过速的片段心电图呈现出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下壁导联P波呈负向波,位于QRS波之前,且心动过速由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诱发;房性并行心律或窦性P波、室性早搏的发生不干扰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和过程。故推测心动过速折返环位于房室结内,诊断为快-慢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具有季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在临床中通过用V2(V3)与食管导管电极连接组成单极食管导联,并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可以标测心房激动顺序并迅速识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起源.食管心电图P波(PE)电压高、易识别,弥补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P波常与QRS波群或T波重叠无法辨认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 (Pmax) ,P波离散度 (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 6 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 ,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当Pmax≥ 110ms ,Pd≥ 4 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3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因心律失常作食管法电生理检查时发现心房分离。心电图(附图,见第238页)上行为食管双极导联,下行为aVR导联同步记录。梯形图分析显示,该图中有两种规律出现的P波,一种的频率为85次/min,其后均有固定的QRS波、P-R间期恒定为0.16s,为正常下传的窦性激动;而另一种P波的频率较慢(80次/min),形态小而畸形(见aVR导联),与窦性P波互不干扰,与  相似文献   

10.
HaroldBix曾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1个P(或F)波,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有另一个P(或F)隐藏在QRS波内”。近日我们应用Bix法则鉴别诊断房扑2∶1传导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见图1):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频率136次/min,V1导联呈Rs型;在每2个QRS之间可见P波(以正向为主,终末负向),符合房性心动过速。但依Bix法则想到房扑2∶1传导的可能,即QRS中可能重叠有一个F波。临床经用胺碘酮治疗控制心室率后,心电图(见图2)房室传导比例…  相似文献   

11.
正常T波一般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各导联T波方向和QRS波主波方向相同。直立的T波其正常形状是移行自然,双支不对称,下降支比上升支略陡且凹面向下,波峰圆滑而粗顿;倒置的T波其正常形状也是移行自然,双支不对称,下降支比上升支略缓且凸面向上,波谷圆滑而粗顿。 QRS波振幅一般均比T波高, QRS波位于T波内某一部分时较易确认;而P波时限较短,振幅较小,当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心房扑动(房扑)的P 波或F 波位于T 波内某一部分时也可能会使T 波形态发生改变,但有时T 波的形态改变并不明显,当T 波失去正常形态特点时其内部可能埋藏有P 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T 波形态在心律失常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男性,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100次/min时P—R间期0.20s,QRS时间0.16s,MV,导联R波切迹。MV5导联S波增宽,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而民与R7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0s,房性期前收缩代偿后的P7波下传的QRS波群恢复正常,揭示3相右束支传导阻滞。然而出现房性期前收缩P6波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19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ECG 检查(附图)示窦性 P 波顺序发生,P-R0.08s,QRS 时限0.16s,QRS 波的起始部可见δ波,V_1导联主波向下.V_5导联主波向上,aVL 导  相似文献   

14.
心房分离是极为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而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伴心房分离更是少之又少,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69岁,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V1导联显示:有3组独立、形态迥异的P波。第1种为窦性;第2种为房性;第3种尖锐低小的P″波既不干扰正常窦性节律,也不受窦性节律的干扰,以自身固有频率规则出现,频率为30~33次/min。所有P″波均未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为心房分离。  相似文献   

15.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心房梗死非常罕见,下面报告1例。患者女性,41岁。咳嗽、喘息、呼吸困难30余年,加重并胸闷1周就诊。图1右心房梗死图形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可疑心肌梗死。心电图示:P波顺序发生,Ⅱ、Ⅲ、aVF导联P波呈负正双相,即出现房性Q波,aVR导联P波呈正负双相,胸导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房性Q波,P R间期0.10s,QRS波和ST T均无异常发现。加作右胸导联,V3R~5R呈rs型,V6R呈QS型,ST T亦无改变。心电图诊断:短P R综合征,房性Q波。讨论不伴随心室肌梗死的单纯性心房梗死几乎不可能从心电图上独立进行诊断。临床上心房梗死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137-137
征解43答案:1.房性心动过速;2.房性早搏未下传,并引起房性心动过速重整。 诊断要点:本征解题标有二个星号,提示本例心电图的难度相对较低,容易诊断和解释。 一.房性心动过速:本例心电图诊断相对容易,即本例心电图中的主导节律为房性心动过速,该房速的频率为166ppm,律齐,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在V1导联呈正负双向,在V2导联直立,房速下传的PR间期240ms,下传的QRS波时限正常,该心动过速诊断房性心动过速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7.
一图解概念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4):317-317
左房房速的P波特点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时,PR间期的长短,P波与QRS波的传导比.决定于异位房波的形成和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房速时,异位P波位于QRS波之前,通过P波的形态、电轴、时限分析.可以推测房速的起源。左房房速可以起源于左房肌或肺静脉。典型的左房房速的P波在Ⅰ导联为负向。Ⅱ、Ⅲ导联为正向,Ⅲ导联的P波振幅最高时,提示房速起源于左房上部,P波时限较宽时,说明从左房向右房的激动时间较长.激动起源靠近左房侧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2岁,因心跳气短而住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四级。 附图为Ⅱ、V_1导联ECG。Ⅱ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6s,QRS0.12s,为CLBBB型。可见提前的房性异位P波(房早),联律间期0.34~0.39s之间。R_3后的房性异位P′波的联律间期0.36s,其前的R—R间期0.70s,房早P′波能下传心室。从第二个房性异位P′波开始均未下传,因为其前的R—R间期长达0.80~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7岁。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年余。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中的Ⅱ导联。奇数P波为窦性P波,P—R间期0.11s。偶数P波较窦性P波短小、直立,为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0.55s,呈二联律。P’-R间期0.11s,下传的QRS波呈交替性室内差异传导。各导联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LGL综合征;③房性期前收缩二联伴交替性室内差异传导;④T波改变。  相似文献   

20.
张强  乔鹏  杨丽红  苑帅 《山东医药》2011,51(1):56-56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但不少心电图上的P波往往不易甚至无法辨认,从而给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困难。目前食管心电图以高大P波的优势,成为心律失常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然而食管调搏技术要求有一定的器械和操作人员,在基层医院开展造成困难。作者通过同步记录100例患者食管导联、腹臂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