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2月LH连续病例20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2、3天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血糖、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N)比例的变化。结果:LH术后各应激指标迅速升高(P<0.01),皮质醇术后即刻即达到高峰,第2天降正常;血糖、CRP、WBC和N的峰值都出现在术后第1天,血糖术后第2天降至术前水平,CRP术后第3天仍高于术前(P<0.01);WBC和N术后第3天降至正常范围,但仍高于术前(P<0.01)。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能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要加强内稳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例次、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术后使用止痛剂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比开腹肝切除组,腹腔镜肝切除组患者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腹腔镜肝切除病例和同期完成的28例开腹肝部分切除病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开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就肝胆外科领域,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胆囊良性病变首选治疗。但因肝脏血运丰富,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手术风险大,腹腔镜肝脏外科早期发展相当缓慢。腹腔镜手术经过多年发展,相关操作器械以及外科手术技巧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应用日益广泛。1991年  相似文献   

5.
自1991年Reich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后,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应用由开始简单的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等发展到肝叶不规则性切除、肝叶规则性切除。但由于肝脏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传统的开腹切肝技术在腹腔镜下又难以应用,使得腹腔镜肝切除的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就我院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对机体激素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激素反应的影响。方法选60例作择期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LC,20例OC,分别于术前1d,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2、3d采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催乳激素和胰岛素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Reich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重点阐述腹腔镜肝切除术适应证、手术技术、手术器械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右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patectomy,LRH)与开腹右肝切除术(open right hepatectomy,ORH)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VANFUN数据库,收集LRH与ORH疗效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版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通过均数差(MD)和95%置信区间(CI)计算,而二分类变量通过95%CI的比值比(OR)计算。结果 共纳入4篇合适的病例-对照研究(无随机对照试验),共有308例患者,LRH组98例,ORH组2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RH 组与ORH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H组与ORH组比较,LRH组的手术时间比ORH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H组与ORH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H在肝脏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虽然LRH的手术时间要长于ORH组,但与ORH 比较,LR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且在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方面与OR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存在局限性,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完全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62例行肝切除术的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组30例,手术均获成功,包括肝血管瘤4例,肝炎性假瘤2例、局灶性增生1例,原发性肝癌23例;手术方式:肝左外叶切除(Ⅱ+Ⅲ段) 14例、左半肝切除(Ⅳa,Ⅳb段) 2例,Ⅴ~Ⅶ段部分肝切除14例.开腹肝切除术组32例,其中肝血管瘤6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腺瘤1例,原发性肝癌24例;手术方式:左外叶切除(Ⅱ+Ⅲ段) 16例、左半肝切除(Ⅳa,Ⅳb段) 3例,Ⅴ~Ⅶ段部分肝切除13例.两种术式在肿瘤大小、部位、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Ⅱ、Ⅲ、Ⅳb、V~Ⅶ的肿瘤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其具有术后恢复快、进食早、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行肝切除的80例病人,分入腹腔镜组(LH组)和开腹肝切除组(OH组),比较两组手术病人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及术后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切口长度、禁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LH组明显小(少)于OH组(P0.01);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长于O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出血1例,胆漏1例;OH组发生出血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OH相比,LH是安全的,而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与开腹肝硬化脾切除肝功能和白细胞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open splenectomy,OS)术前后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76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S 27例、OS 49例。收集和分析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血白细胞(WBC)。结果(1)两组术后第1天Tbil、Dbi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3天WB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AS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L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较术前升高,但仅AS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比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和OS都会导致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但OS变化更大,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LS对肝功能影响和对机体的创伤比OS小。  相似文献   

12.
胡海  龚义伟 《中外医疗》2014,(16):96-9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对机体应激反应。方法选取该院90例肝左外叶切除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患者45例,于手术前以及手术后1d,4d,7d时测量患者各项应激指数。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指数以及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应激指标上升较为缓慢,患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应激反应;手术后开腹组各项应激指标开始升高,术后第1天内达到峰值,其中WBC、Cor与CRP上升最为显著,WBC达6.32±1.35×10^9/L,COR达(251.2±138.1)nmol/L、CRP达(1.04±0.37)mg/dL,与术前相比(P〈0.05)随后缓慢下降,第7天开始恢复术前水平(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方式都是肝左外叶切手术安全可靠的操作方式,但是腹腔镜肝左外叶切手术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显著低于开腹肝左外叶切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实施LLR 的患者20例作为 LLR 组,同期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疾病种类、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为配对条件在 OLR 中按1∶1抽选20例作为 OLR 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输血例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LLR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 OLR 组(P <0.05)。结论LLR 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 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全宫切除手术对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组30例,开腹手术组30例。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d、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6百分比。结果: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第1天时CD3、CD4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并于术后第3天恢复,CD8、CD4/CD8未见明显变化。而开腹手术组CD3、CD4、CD4/CD8术后第1天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3天,CD4/CD8基本恢复,而CD3、CD4仍维持较低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各时点各项指标开腹手术组均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CD16在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3天无明显变化(P〉0.05);开腹组术后第1天CD16较术前水平降低(P〈0.05),而在术后第3天CD16则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两组之间比较,术后第1天,开腹手术组CD16较腹腔镜手术组低(P〈0.05),术后第3天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机体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小、且恢复的时间短;对于NK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能够更好的保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1):1646-1650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LH)和开腹肝切除术(OH)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后,将患者随机分为LH组(51例)和OH组(59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H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OH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亦较OH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第7天血清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LH组中升高显著低于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LH组恢复均快于OH组。结论:与OH相比,LH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评估腹腔镜肝切除(LH)与传统开腹肝切除(OH)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等数据库中2016年4月之前发表的关于比较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对照研究,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整体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结果 共纳入10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1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H与OH相比,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28~1.62,P=0.38),而LH在手术时间(MD=-16.65,95%CI=-26.59~-6.71,P=0.001)、术中出血量(MD=-171.83,95%CI=-305.50~-38.16,P=0.01)、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47,95%CI=0.34~0.65,P<0.01)以及住院时间(MD=-3.80,95%CI=-5.63~-1.97,P<0.01)方面较OH有显著优势.结论 通过Meta分析发现,LH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与OH一致,而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二科2009年7月至2014年10月完成的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病例24例,以手术实施时间在2011年10月前后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疼痛、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数据.结果无手术死亡,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22例,中转开腹手术完成2例;早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正常进食时间与后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及术后住院天数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断面积液1例,经调整腹腔引流管治愈;2组患者术后及随访均无黄疸、胆漏、出血、术口感染、胸腔积液、发热、肝功能不全及腹壁切口疝;术后诊断均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作为训练外科医师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但存在学习曲线,大约需要8例可使术者熟练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根据所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组(LH组)和开腹部分肝切除组(OH组),LH组29例,OH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LH组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换药等对症治疗后伤口愈合出院;OH组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1例术后腹水,经相应处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短期疗效方面优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充分体现了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