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9年1至12月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病例抽取,对60例患者采用门脉、动脉双期扫描方式,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以及多平面重建等技术进行动脉和门静脉期血管三维重建。结果①本组病例扫描结果较为清晰,重建后的结果能清楚的显示所需要动脉血管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肿瘤切面的重建可准确清楚地的显示肿瘤与周围主要血管及脏器的关系。②并清晰反映管壁的形态,管腔改变及血管阻塞等情况。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其周围血管之间的接触、包绕等关系,亦可清晰的显示血管壁的形态及是否有管腔狭窄和梗阻,对血管直观显示优于其他方法,作为一种准确、快速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腹部肿瘤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及介入治疗等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场、超高场磁共振的出现,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无创地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成为可能.临床上常用的MRA方法分为时间飞越法(Time of Flight,TOF)和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ment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法.TOF法MRA对于下肢动脉血管,尤其是有病变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段动脉内血流方向的改变常会影响检查效果,并其一次检查范围有限,扫描时间长等因素,已逐渐被扫描时间短、范围大、成像质量高的CE-MRA所取代.本文探讨透视触发技术在三维(3-Dimensional,3D)下肢动脉对比剂增强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CTA及DSA两种成像结果.结果 CTA及DSA诊断22例26支下肢动脉共156个兴趣区内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CTA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壁的钙化范围.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可为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及评价术后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诊断颈动脉狭窄时采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对比研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4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共计80条血管,金标准是DSA检查,分别实施常规血管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比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结果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差异明显(P <0.05)。结论诊断颈动脉狭窄时采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具有一致性,其中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明显更优,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定,具有可靠性,可有效评价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仿真血管镜对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有的CT图像进行低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61例均成功地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31例动脉硬化症患者病变血管中,血管壁钙化29例8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8例,血管狭窄28例,动脉硬化斑块17例56处;正常人组的仿真血管镜图像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12例动脉硬化患者行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与CT仿真血管镜成像相似。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芳芳  苏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52-1653
目的 探讨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腺、血管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分别为甲状腺、乳腺、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扫查,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自由扩展成像能完整显示所需扫查区域,图像清晰,可显示生理弧度,准确测量病变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能提供更丰富的图像信息,帮助临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谢君  徐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2005-2008
近年来,从二维灰阶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能量多普勒成像、灰阶超声血流成像、回声跟踪技术及血管弹性成像到超声造影技术已应用于血管超声研究,但是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冠状动脉显像因设备条件尚不普及且检查费用昂贵,使其检查的普及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疑有颅内动脉瘤的71例患者进行DSA造影和64层螺旋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的成像效果;并以DSA为标准,分析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 成像效果:在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方面,两种方法 均获得清晰图像,CTA除1例漏诊外,检查结果 均与DSA相符;但对于病变血管壁内血栓、钙化状态及病变位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CTA显示效果优于DSA.诊断学评价: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100%、100%、90%,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上可取得与DSA相近的结果,且在钙化、血栓,及病变区域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方面较DSA影响更清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以及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片治疗的脑梗死疑诊患者75例,对发病6h后缺血部位和正常脑区域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血管造影成像以及灌注成像,对两区域的血管成像以及灌注成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变区的MTT明显短于对照区,CBV以及CBF明显低于对照区,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脑梗死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血管造影成像可以及时发现脑梗死发生缺血性病变的病因,为脑梗死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颅脑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全部病例均运用了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三维容积重建等技术显示其颅脑血管,并对其颅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将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结果均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9例,动脉瘤患者为77例,血管畸形患者为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39例,脑肿瘤患者为19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它清晰的显示了患者的瘤体、瘤颈以及载瘤动脉等,其显示的脑血管狭窄以及中断部位等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各种血管病变以及显示患者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