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动脉狭窄治疗的发展过程 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是其基本的方法.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性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中国人与白种人在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分布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被归因于种族的不同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不同.印度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介于白人和东方人之间[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为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但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则以颅外病变为主[2].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为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青年患者,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而青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患者前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3].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基础之一。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分析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e—CT可定量检查脑深部和小范围的脑组织局部血流变化。我们对1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Xe-CT检测,总结其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特点,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3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中、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2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78例,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142例、单纯后循环狭窄63例,单支性血管狭窄者96例、多发性狭窄者210例;老年组单发性血管狭窄占23.28%,明显低于中年组(17.87%)和青年组(7.36%),P〈0.01;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占83.62%,明显高于中年组(44.79%)和老年组(28.30%),P〈0.01;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占31.45%,明显低于青年组(74.51%)和中年组(56.25%),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差异,早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邱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37-5538
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最主要的病变,如在早期发现动脉病变并给予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1].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脑动脉狭窄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大量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在早期得到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脑动脉狭窄的重要病理基础.所以,本文拟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  相似文献   

9.
黄倩  张杰  胡洁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7):1055-1057
目的 深入研究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的关系,进一步探讨SAH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的机制.方法 选取53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将其按脑供血动脉狭窄部位分为两组,所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3例脑血管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中并发SAHS者30例(56.6%).Ⅱ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患者SAHS的发生率较Ⅰ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患者高,且更容易出现阻塞型和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结论 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SAHS发生率,SAHS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密切关系不容忽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更容易发生SAHS,更容易出现阻塞型和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102,自引:4,他引:102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岁 )及老年组 (≥ 6 0岁 ) ,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80 .7% )明显高于颅外动脉 (5 6 .1% )。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 ,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数目随年龄不断增加(P <0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