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 将CT26细胞接种到BALB/c小鼠项背部,约10 d后获得实体瘤,再对30只BALB/c小鼠实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术后随机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20只,分别于术后1,2,3,4周随机抽取5只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剖腹观察原位移植瘤体积大小、肝转移癌情况、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及有无腹水等,并对肝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HE染色,以观察肝转移情况.B组10只,观察其自然生存期.结果 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后小鼠自然生存时间为(30.4±2.7)d.术后1,2周肝组织病理检查未见转移灶,术后3周1只(1/5)出现肝转移灶,术后4周3只(3/5)出现肝转移灶.结论 通过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成功建立了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并且是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筛选同一标本来源的转移性和非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方法:采用皮下移植法、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肾周筋膜内法、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对BALB/c裸小鼠接种(或注射)RCC组织块(或细胞悬液),观察各种方法的成瘤及转移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初步对比分析了VEGF、bFGF、P16、Bcl-2、C-met在裸小鼠体内的转移性和非转移RCC的表达情况.结果:(1)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率及转移率最高,分别为73.3%(11/15)、20%(3/15).(2)与原发灶相比,转移灶中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5),C-met表达明显降低(P<0.05),bFGF、Bcl-2、P16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是切实有效的RCC转移模型制作方法.采用该法在裸鼠中获得了人转移性和非转移RCC,免疫组化分析证实了转移性RCC中新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裸小鼠模型,探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及荧光素酶(GFP/Luc)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分别采用组织决法及培养细胞法建立裸小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肿瘤在肠原位的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GFP/Luc的人结肠癌细胞,并应用该细胞成功建立了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经连续7周动态观察表明,随着肿瘤移植时间的延长,腹部皮下触诊显示肿瘤逐渐增大,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荧光素表达面积和强度也逐渐增大.结论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够客观评价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及转移情况,为体内深部肿瘤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系统.方法 将外科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技术筛选高转移和特异器官转移瘤株.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立了两株转移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人胃(肝转移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0304)和人胃(原发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株模型分别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419只,其中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在转移时间、器官转移率、肝转移程度和宿主生存期上两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率为100%和69.5%,脾转移率为94.3%和55.6%,淋巴结转移率为62.6%和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43.5%和30.5%;肝、脾、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周和5周,3周和6周,2周和3周,3周和6周.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分别以弥漫累及肝左右叶为主和肝右叶累及为主.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荷瘤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3 d和106.9 d.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体内筛选法是一种建立人恶性淋巴瘤裸鼠高转移模型和特异器官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是首次成功建立的来自同一瘤源的两株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5.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肿瘤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胃癌组织块种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90%,肝转移发生率75%。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2周,成瘤率为67%,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50%,肝转移发生率仅为30%。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肿瘤组织块原位模型为优,该模型的建立可为人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筛选建立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方法采用原位移植技术,将组织学完整的MKN-45肿瘤组织块移植至裸小鼠胃壁上,按照胃原位移植→肝转移→皮下扩增→胃原位移植方法进行反复筛选,观察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结果筛选出一个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将其命名为MKN-45sci,已传至第5代。肿瘤的原位移植成瘤率、肝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皆为100%,部分动物伴发肺、脾、膈等脏器转移及血性腹水。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其特征与原肿瘤相似。结论建立的裸小鼠人胃癌肝转移模型完整地再现了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为探讨人胃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 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结果 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0%(12/16),腹腔积液形成率为12.5%(2/16).结论 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转移小鼠模型,筛选同一标本来源的转移性和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方法采用皮下注射DU145细胞悬液、肾包膜下组织块移植、原位细胞悬液注射法对BNX小鼠接种(或注射)组织块(或细胞悬液),观察各种方法所致的成瘤及转移情况,并采用RT-PCR初步对比分析MAPK4、SELM、IL-6、Stanniocalcin2、Serpin1、Caveline-1、Laminin4、AL793338在小鼠体内的转移性和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皮下注射DU145细胞悬液的BNX小鼠均成瘤,但未发现明确转移;肾包膜下组织块移植小鼠均成瘤,肠系膜淋巴结均发生转移;而原位细胞悬液注射法小鼠均成瘤,并都伴有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3只小鼠发现肝、肺转移。②RT-PCR结果示MAPK4、SELM、IL-6、Stanniocalcin2、Serpin1、Laminin4的目的条带在前列腺转移癌中与原位癌中有差异。结论原位注射细胞悬液可能是有效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制作方法,采用该法在小鼠中获得转移性和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成功率较高。RT-PCR结果分析证实,转移灶的IL-6、MAPK4、SELM表达量与原位灶相比表达降低,Stanniocalcin2、Serpin1和Laminin4表达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稳定的裸鼠盲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注射接种于裸鼠盲肠黏膜下,HE染色及人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盲肠原位瘤,腹腔淋巴结、肝、肺组织转移情况。结果盲肠接种HCT116细胞后2周,90%裸鼠均长出直径2~5 mm的盲肠原位瘤;接种后4周开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12周时淋巴结转移率100%;接种10周时见肝、肺有转移,12周时肝、肺转移率分别为60%、39%。结论利用盲肠黏膜下原位接种HCT116细胞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可模拟结肠癌临床原位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为深入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扶正祛邪药对——黄芪、莪术粗提物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应用抑制鼠结肠癌CT26 wild-type(CT26.WT)细胞的转移,调控CXCR3、CCR6 mRNA及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BALB/c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之后运用L-OHP(0.1 mg/次,隔日1次)单独以及联合黄芪、莪术粗提物高、中、低剂量(6、3、1.5 g/kg)作用于结肠癌模型小鼠,观察模型小鼠肝转移情况及运用RT-PCR测定CXCR3、CCR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XCR3、CCR6蛋白表达。结果 L-OHP单独应用和联合中药应用均能抑制原位移植瘤体的增大,阳性药抑制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效果最好(P0.01)。联合用药能降低肝转移灶的发生(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及联合用药低剂量组CXCR3及CCR6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联合用药能不同程度下调CXCR3、CCR6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黄芪、莪术联合化疗药抗肿瘤转移机制可能与下调CXCR3、CCR6 mRNA及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多韦替尼( TKI-258)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异位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TKI-258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TKI-258灌胃,对照组同一时间段用生理盐水。采用形态学和病理学方法比较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转移癌形成情况,并对TKI-258研究组肝转移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裸鼠结肠癌异位肝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为100%。 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肝转移癌的形成,肝转移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肝转移癌明显缩小,浸润深度变浅,部分有治愈瘢痕,两组差异在形态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肿瘤中央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成片,只存留边缘部分肿瘤细胞,细胞分布不规则,两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位肝转移模型适合对肝转移率和取材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 TKI-258对裸鼠肝转移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抑制转移癌的形成,但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证实其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VEGF基因mRNA设计合成小干扰R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 mRNA水平,分别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模型观察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癌细胞侵袭能力。以脾切除法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以不同方法处理的癌细胞接种模型,观察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结果:转染组VEGF基因mRNA水平明显降低,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VEGF siRNA转染处理的癌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5)。体内试验发现,对照组10只全部出现大肠癌肝转移灶,而siRNA组仅仅1只出现肝转移,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基因在大肠癌肝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表达,可抑制大肠癌细胞肝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Gal-3)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及改良柑橘果胶(MCP)对它的抑制作用.方法 7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MCP组.阳性对照组和各MCP治疗组小鼠经脾脏下极包膜注入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MCP加入饮用水,浓度分别为0、0、0.01、0.025、0.05mg/ml.3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Gal-3浓度;制作肝转移瘤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转移瘤组织中Gal-3的表达.结果 (1)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肝转移率分别为100%、80%、73.3%和60%.高浓度MCP组肝转移灶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脾脏原发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1.51、0.93、0.77和0.70 cm3.高浓度MCP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3)阳性对照组和各治疗组血荊al-3浓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肝转移瘤组织中Gal-3表达相互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al-3在结肠癌肝转移中呈高水平表达,MCP能明显抑制结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HOXB6在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抑癌机制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质粒pcDNA6-HOXB6转染的HT29大肠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即HOXB6组和对照组.制模30 d后观察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HOXB6组平均体质量、肝质量、肝转移评分及血性腹水生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4 g与23.08 g,P<0.01;1.54 g与2.22 g,P<0.01;0.60与3.80,P<0.01;0与80.0%,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OXB6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XB6可抑制裸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形成,且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HT-29裸鼠肝转移模型,检测肝脏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方法Balb/c裸鼠30只,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麻醉,经脾脏注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悬液,并切除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处死动物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作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裸鼠肝脏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30只裸鼠均发生人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率100%,病理学证实肝转移发生,肝脏组织中hTERTmRNA表达阳性。结论脾种植HT-29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肝脏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提示hTERT在结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TNP-470和MMC联合应用对鼠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O-(氨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和丝裂霉素(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NP-470组、MMC组及联合用药组(TNP-470+MMC)。 结果:4个组瘤重分别为(499±247)、(478±180)、(275±80)和(255±65)mg,肝转移率分别为87.5%、25.0%、75.0%和12.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且治疗后各组裸鼠活动良好,无明显体重减轻。 结论:TNP-470与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的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且未加重TNP-470引起的体重减轻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SU6668联合5-Fu对人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结肠癌HT-29细胞注入裸鼠脾脏,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SU6668组、5-Fu组和对照组4组。治疗6周后,处死裸鼠,计数肝转移率和肝转移结节数。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对肝转移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转移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转移结节数目比较上,对照组结节数大于20个时各组裸鼠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和SU6668组分别与5-Fu组及对照组相比,MVD均显著减少(P<0.05)。联合治疗组、SU6668组、5-Fu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bFGF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SU6668组、5-Fu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6668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结肠癌的肝转移,与5 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具有肝转移倾向的结肠癌细胞亚系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筛选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具有特定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比较它与母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基本的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外科原位接种、组织块细胞培养法从裸鼠体内获得SW480细胞系中具有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SW480/M5;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它与母系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 体内实验证明SW480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而SW480/M5细胞只具有向肝脏转移的潜能;SW480/M5细胞原位瘤的质量较SW480细胞大且皮下瘤生长速度较快:体外实验证明SW480/M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体外增殖能力、体外运动及侵袭能力较SW480细胞强,而对FN的粘附能力较SW480细胞弱.结论 从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筛选出的细胞亚系SW480/M5转移方向明确,是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周伟  茹景顺  黎红  余卫东 《广东医学》2001,22(9):803-805
目的 探讨Fas和FasL在镜检大肠癌黏膜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51例大肠癌和42例正常大肠黏膜的镜检组织进行了Fas,FasL表达的检测。结果 42例正常大肠黏膜为Fas,FasL阳性,阳性率100%。大肠癌黏膜Fas,FasL阳性率分别为35%(18/51)和39%(20/51)。大肠癌黏膜Fas,FasL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黏膜Fas,FasL表达与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6例肝转移者,其镜检原发灶黏膜Fas均为阴性。镜检癌黏膜同时表达Fas,FasL阳性率为12%(6/51),Fas(-)FasL( )癌黏膜比Fas( )FasL(-)更易侵及浆膜或浆膜外(P<0.05)。结论 Fas,FasL的表达异常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Fas抗原缺失可能与大肠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