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进展性卒中(SI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58例,再将糖尿病组按其首次空腹血糖值分为A(FBG〈7.0mmol/L)、B(FBG7.0~11.1mmol/L)、C(FBG〉11,1mmol/L)3组,对照分析其发生进展性卒中的例数。结果:(1)糖尿病组50%发生进展性卒中,非糖尿病组31%发生进展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A组18.75%发生进展性卒中,B组50%发生进展性卒中,C组85.71%发生进展性卒中。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进展性卒中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越易发生进展性卒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有空腹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辽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检测患者入院第二天空腹血糖(FBG),根据FBG水平,分为3组:A组(FBG<7.0 mmol/L);B组(7.0 mmol/L≤FBG<11.0 mmol/L);C组(FBG≥11.0 mmol/L)。并测定B组和C组入院后第10天的空腹血糖。记录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临床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对3组心脏临床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后第10天,仍有61%的患者存在空腹血糖升高。B组的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等临床事件发生率均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较B组及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糖升高发生率高;急性心肌梗死伴空腹血糖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事件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血糖升高,不良临床事件发病率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个体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共72例,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分为A、B、C3组,A组为个体化治疗组(CSII)联合(CGMS),B组、C组为对照组,分别应用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均配合指血监测,观察指标为FBG与2 hPG变化、血糖达标(FBG<7.0 mmol/L,2 hPG<10.0 mmol/L)时间、低血糖(血糖<3.9 mmol/L)发生率.结果 3组强化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体化治疗组患者应用CGMS可优化治疗方案,血糖达标时间短,强化治疗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张东菊  李新 《天津医药》2012,40(5):520-521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70例,死亡组21例,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根据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良好组(FBG≤7.0 mmol/L组)38例,一般组FBG 7.1~16.6 mmol/L 39例,较差组(FBG≥16.7 mmol/L)14例,对其不同预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死亡组年龄、FBG及HbAlc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良好组、一般组和较差组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般组和较差组病死率较良好组升高(P< 0.05).结论:高龄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情重,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应采取积极措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否则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贾中伟  陆琼  黄先国 《安徽医药》2009,13(11):1391-1392
目的按新空腹血糖受损切点标准,分析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中血脂的结果。方法对该院的体检人群进行空腹血糖、血脂的检测,并根据FBG水平分为A组FBG〈5.6mmol.L^-1,B组FBG≥5.6 mmol.L^-1且FBG〈6.1 mmol.L^-1,C组FBG≥6.1 mmol.L^-1同时FBG〈7.0 mmol.L^-1,其中B组为新增人群。结果新标准中新增的IFG患者(5.6≤血糖〈6.1)血清中TC和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G均值要高于对照组,且P值达到了0.079;旧标准定义的IFG患者(6.1≤血糖〈7.0)血清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定义的IFG患者(5.6≤血糖〈7.0)血清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TG,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有必要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宁雕  李立鹏  陈素芹  高山钟 《医药世界》2010,(7):609-609,61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非糖尿病AMI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Ⅰ组(FBG正常),Ⅱ组(6.1mmol/L≤FBG〈10mmol/L),Ⅲ组(FBG≥10.0mmol/L)。对各组之间心肌酶学峰值、大面积梗死率、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Ⅲ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FBG≥10.0mmol/L,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并空腹血糖(FBG)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120例,根据FBG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为高血糖组,≤7.0mmol/L为对照组。结果当FBG〉7.0mmol/L时,CK-MB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CAD患者328例,其中T2DM患者96例(糖尿病组),非T2DM患者232例(非糖尿病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FBG、TC、LDL-C以及TG水平分别为(7.2±1.1)mmol/L、(5.6±0.8)mmol/L、(3.1±0.5)mmol/L、(2.6±0.5)m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HDL-C水平为[0.9±0.2)mmol/L,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2)糖尿病组患者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占65.6%,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占69.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3)FBG≥6.1 mmol/L以及LDL-C≥2.6 mmol/L的CAD合并T2DM患者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分别占73.3%、70.9%,多支病变者分别占80.0%、76.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分布广泛.FBG及LDL-C升高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lc.结果 糖尿病组FBG(12.15±5.82)mmol/L、FMN(3.26±0.75)mmol/L、HbAlC(9.81±1.84)%,FBG与血清FMN和HbAl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2,均明显比对照组FBG(4.85±0.56)mmol/L,FMN(2.17±0.32)mmol/L,HbAlc(5.74±0.84)%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检测FBG、FMN和HbAlc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判,更好地建立和开展对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锡市部分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状况,分析其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同时化验FPG和GHbA1c的部分非糖尿病住院患者2062例,按就诊疾病不同分类统计FPG和GHbA1c值,并检测两者间相关性。结果 总体FPG均值(6.5±2.2)mmol/L,≥7.0mmol/L占24%(495/2062);GHbA1c均值(5.5±1.6)%,≥6.5%占19.4%(399/2062)。其他疾病组与肺部相关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组、高血压组间FPG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组间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组与肺部相关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组GHbA1c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各组间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体FPG与GHbA1c相关系数为0.611(P 0.01),但相关散点图呈团状散在不规则分布,无明显直线相关性,而其他疾病组相关散点图提示两者同向性变化密切。其他疾病组与肺部相关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组、高血压组间FPG≥7.0mmol/L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组间占比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GHbA1c≥6.5%占比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锡市部分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状况不理想,以其他疾病组波动较大;总体FPG和GHbA1c相关度较高,但并不密切,而于其他疾病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路径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14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路径干预组71例,对照组71例,分别建立糖尿病社区干预路径书和对照组干预病历,进行动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及医患关系.结果 路径干预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6.1±1.3)mmol/L,餐后2h血糖(7.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9)%,急性并发症发生率1.4%(1/71);对照组干预后平均空腹血糖(7.5±2.2)mmol/L,餐后2 h血糖(9.3±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1.0)%,急性并发症发生率7.0%(5/69);2组主要干预指标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干预组医疗依从性、医患关系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路径干预,医生、患者对干预方法和目标明确,患者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是有效、规范的社区糖尿病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糖水平不同分为A组(空腹血糖4.3~6.0 mmol/L,餐后2 h血糖4.5~8.0 mmol/L)、B组(空腹血糖6.3~7.1 mmol/L,餐后2 h血糖8.2~10.1 mmol/L)、C组(空腹血糖6.4~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2~11.0 mmol/L)及D组(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每组25例。四组患者均给予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B组为88.00%,C组为64.00%,D组为56.00%;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0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8.420,P<0.05);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6.349,P<0.05);C组与D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加以控制,能够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海英 《河北医药》2013,35(8):1181-1182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情况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次日分别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常规进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检测,血酯,ALT检查,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将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40例)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80例),并对2组患者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2型糖尿病家族史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分别为(6.9±1.0)mmol/L,(7.3±0.6)mmol/L,(6.2±0.7)mU/L,对照组分别为(8.2±2.3)mmol/L,(7.8±0.8)mmol/L,(6.7±1.1)mU/L,观察组TG和ALT分别为(2.68±0.58)mmol/L,(36.75±9.38)U/L,对照组分别为(2.08±0.58)mmol/L(28.65±8.25)U/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水平及血脂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尤其是有2型米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积极进行降脂治疗,以降低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13.0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两次混合胰岛素皮下注射和短效联合中效胰岛素每天四次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空腹血糖≥13.0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连续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血糖、空腹C肽、血糖达标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空腹C肽升高(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治疗后体重变化、血糖达标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13.0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混合胰岛素每天两次皮下注射可能会取得短效联合中效胰岛素每天四次皮下注射治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 本样本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和住院就诊的142例糖尿病患者搪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观察组142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142例患者中空腹血糖正常者(≤6.1mmol/L)有36例,占25.35%,有10例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26例高于正常水平,包括12例>7%病例.空腹血糖>6.1mmol/L患者占74.65%.结论 单纯检测空腹血糖来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是很不够的,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35例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以及眼底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n=227)和对照组(n=308),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存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研究组(n=101)和参照组(n=126),同时选取169例同期在我院接受眼底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病史等基本资料,应用血清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9.23±1.17)mmol/L高于对照组(7.25±1.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4)%高于对照组(8.3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92±1.17)mmol/L高于对照组(7.25±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46±1.66)%高于对照组(8.3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Ⅳ、Ⅴ、Ⅵ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1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关性,能够作为监控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B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1个月,A组FBG(7.94±1.32)mmol/L、2 h PG(11.54±2.15)mmol/L、HbA1c(9.45±1.11)%;B组FBG(7.96±1.25)mmol/L、2 h PG(11.68±2.01)mmol/L、HbA1c(9.47±1.15)%。治疗后3个月,A组FBG(5.73±1.04)mmol/L、2 h PG(7.67±1.05)mmol/L、HbA1c(5.04±1.03)%;B组FBG(6.69±1.01)mmol/L、2 h PG(8.71±1.06)mmol/L、HbA1c(7.31±1.02)%。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3.92%,与B组的1.9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进其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2型糖尿病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性肾病合并HUA患者,依据动态随机打乱法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血尿酸)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442.9±120.0)mg/mmol、(104.3±10.6)μmol/L、(288.6±46.7)μmol/L、(7.15±0.79)mmol/L、(9.69±0.82)mmol/L,均低于常规组的(573.6±127.3)mg/mmol、(129.1±11.5)μmol/L、(355.7±49.7)μmol/L、(7.85±1.05)mmol/L、(10.47±1.4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淑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08-350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的预后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的157例患者分为3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8~11.0 mmol/L组,11.1~16.7 mmol/L组,≥16.8 mmol/L组,都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空腹血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脑梗死多见.入院时空腹血糖<16.8 mmol/L者,病情多较轻,血糖≥16.8 mmol/L者,重症者多,预后差.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高低有关.若空腹血糖≥16.8 mmol/L者,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51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74例)和研究组(77例)。参照组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研究组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BG(6.04±1.28)mmol/L、2 h PBG(10.62±0.84)mmol/L、HbA1c(4.03±1.32)%、FINS(14.83±0.68)mIU/L均低于参照组的(7.28±1.02)mmol/L、(12.94±1.76)mmol/L、(7.75±2.01)%、(16.19±0.53)mI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低于参照组的10.81%,治疗总有效率83.12%高于参照组的60.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时候,使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