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千金方》酒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酒剂是用各种不同的药物在酒中浸制,或在酿酒时加入相应的药物所获得的含有一定药物成份的药酒。孙思邈在《千金》两方中收载的医方多达7000余首,其中酒剂占有相当数量。《千金》方中不少酒剂至今仍在应用,也有不少尚待进一步整理研究。本文拟就《千金》酒剂的种类及制备、《千金》酒剂的应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千金》酒剂的种类及制备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千金》方中的酒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渍酒:此类酒剂数量最多。其制备方法是将所用药物按不同要求洗净、炮制,再用丝织品做成袋子盛好,浸入酒中,密封,至一定时间后开封,滤出酒液服用。《千金要方》中的虎骨酒、黄芪酒,《翼方》中的独活酒、牛膝酒等,均属渍酒。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哈尼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探讨哈尼医治疗痹证的特点。方法:提取《哈尼族单验方》中治疗痹证的方剂,分析172首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剂型的使用频次。结果:哈尼族治疗痹证的方剂中,祛风湿药出现的频次最高,药物的性味以味辛、苦,性温热为主,剂型中以煎剂和酒剂为主,有毒药物41味。结论:哈尼族治疗痹证的证型以风寒湿痹较常见,治疗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药物为主,酒剂是哈尼族治疗痹证的重要剂型,其治疗方法多样,常用煎服法与外洗法、外擦法、外敷法、热敷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艾编翼》对酒的运用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采艾编翼》运用酒的药方,建立《采艾编翼》酒剂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酒剂的运用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采艾编翼》使用酒的处方共计90首,涉及药物149味,食材15种。《采艾编翼》对酒的运用主要有以酒为溶媒(酒剂)、以酒送药(药引)、以酒炮制等方式。运用酒的方剂涉及病证51种;运用酒的处方的高频药物主要有甘草、生姜、茯苓等;将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3类药物组合,即外科治疗痈疽的药物,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及针对湿阻中焦的药物。【结论】《采艾编翼》对酒的运用方法丰富多样;运用酒的方剂配伍灵活,组方严谨,契合岭南地区湿浊为患的病证特点,其运用规律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龟蛇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蛇酒的临床研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泉克俭,李继唐主题词龟蛇酒,临床研究“吕仙牌”龟蛇酒系湖南省岳阳市中药厂研制并独家生产的纯中药滋补类酒剂,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头昏眼花、腰膝酸软、阳痿尿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损伤模型,采用通络搽剂作为治疗药物,从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角度研究通络搽剂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后按第1天、第3天、第5天3个时相,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采集血液和损伤软组织,观察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结果:白介素1(IL-1)和前列腺素PGE:浓度在第2到第3次测量时相点模型对照组与通络搽剂组比较差异显著沪〈0.05);经过中药通络搽剂5天治疗后局部损伤软组织基本接近于正常组织;通络搽剂组和正骨水组均能促进损伤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和皮下出血的消散,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络搽剂对实验大鼠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尹宁宁  林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81-2982
杜羌通络酒是由熟地、冬虫夏草、何首乌等18味药经适宜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酒剂,具有滋补肝肾、散寒通阳、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肾两虚兼寒湿阻络证的骨痹、关节红肿、疼痛、四肢伸曲不利等。作者对处方中主要药味何首乌所含的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尹宁宁  林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81-2981
杜羌通络酒是由熟地、冬虫夏草、何首乌等18味药经适宜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酒剂,具有滋补肝肾、散寒通阳、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肾两虚兼寒湿阻络证的骨痹、关节红肿、疼痛、四肢伸曲不利等。作者对处方中主要药味何首乌所含的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芪龙通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病例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物、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银杏叶胶囊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研究组加服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VEGF、NO、SOD、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EGF、NO、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和观察组的32.50%(P 0.05)。结论芪龙通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药酒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以一定的方法处理后,使药物有效成分溶于酒中,滤去药滓而成。以其易于发散,容易吸收,制作简易,携带方便,药性持久等特点被世人所传承。现对酒剂的历史、制作方法、服法及临床功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酒剂是以白洒(黄酒)为溶媒浸出药物有效成份而制备的一种含醇的液体制剂,由於有一定的含醇量,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故可久贮不变。它能对各种病症,如: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等有散风寒湿痹、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的独特治疗作用,还能强筋健骨、温补气血,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制剂。由于药酒比白酒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易测定,干扰因素很多,所以人们对酒剂制备工艺和成品质量要求未作统一规定。《药典》、《中药制剂手册》等书籍所收载的各种药酒,制作工艺不一,标准相差悬殊,就在同一种药酒中,也由于制作工艺不一,亦出现成品的质量和药物的浓度不同。所以为了成品质量的标准化、科学化,对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讨论,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南阳酒文化源远流长。1959年春,在镇平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塜上寺遗址出土了一件精制灼黑陶杯,充分说明早在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南阳就有了以谷物为原料酿造酒的历史。酒文化的辉宏与酒的制作技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南阳历史上,独具匠心的南阳人民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人们奉献了诸多琼浆佳酿,这对张仲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到了清酒、白酒、苦酒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仅用到了上述名目繁多的酒,其用酒之法也是各取所宜,独具特色。纵观一部《伤寒杂病论》仲景提到"酒"字共有45处,其中白酒3处,清酒5处,苦酒4处,酒33处,见于不同篇章、不同病证、不同方药及饮食禁忌、杂疗方中,对酒的用法、服法也各有不同,例如:水酒同煮、以酒送服、以酒煮药、以酒浸药、以酒洗药等。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中不少方剂煎煮时佐用酒.经方所用之酒,为糯米酒,不是现代的白酒,亦不可用黄酒代替.其中“清酒”和“白酒”在性状与品质上存在差异.以酒入药的意义在于酒即是药物,又是溶剂,从而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3.
炮制中药的方法很多,在各种炮制方法中酒制法是常用方法。最常用的制药用酒分黄酒和白酒,但以黄酒炮制居多。本文主要论述用黄酒炮制中药后对其性味归经及功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在体内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方法:下列药物作用于烈酒造成氧应激态的大鼠,观察其肝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与维生素C进行了比较。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A),烈酒(B),烈酒+维生素C(C),烈酒+Ge-132(D)。各组大鼠常规饲喂。每种药的给药方法如下:烈酒(含体积分数为55%乙醇),5 g/(kg·d),从第8天开始ig共2周;维生素C 200 mg/(kg·d),从第1天开始sc共3周;Ge-132 200 mg/(kg·d),从第1天开始ig共3周。结果:肝线粒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烈酒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活性下降(P<0.05),烈酒+Ge-132和烈酒+维生素C组均与烈酒组比较,其活性有上升趋势。肝脂肪变性在烈酒+Ge-132组较烈酒组为轻,烈酒+维生素C组病变不明显。结论:Ge-132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线粒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肝脂肪变性,但对肝脏病变的保护作用不如高浓度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5.
酒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出土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之酒的字形含义、以酒入药历史、以酒为辅料用于药物炮制的历史延革进行了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入药用酒在明代以前基本为乙醇浓度较低的粮食酿造酒;元代开始引入蒸馏酒;明代酒被分为米酒、烧酒、葡萄酒3类,米酒、烧酒均有入药用;自唐宋起各医家均强调入药佐使以糯米为原料,用白曲所酿的糯米酒为正。因此,建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中所收载汉代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清代名方“五味消毒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的黄酒,其原料为糯米,曲用白曲,具体工艺和质量标准可参考《黄酒》GB/T 13662—2018“传统型黄酒”中的“干黄酒”。《目录》中所收载的“酒洗”“酒浸”“酒制”“酒炒”等法本意皆为用酒将药材进行润透处理后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均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炙法”的前身,具体炮制方法的选用需遵循历史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酒制甘肃丹参的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甘肃丹参中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讨酒制甘肃丹参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筛选炮制工艺。结果水提取对脂溶性成分转移率仅为2.4%,实际意义不大;而对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10%的黄酒,加20%的酒量,在80℃炒炙4min。结论选择最佳炮制工艺对于酒制甘肃丹参的制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对《内经》酒疗养生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认为《内经》对酒性的认识,是酒疗养生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酒疗应用的记载,是古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应用酒疗养生之法时,应注意顺酒性、助酒势、借酒力。  相似文献   

18.
酒制对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菟丝子酒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检测,研究酒制炮制对槲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加酒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酒制样品,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生品中几乎不含槲皮素,炮制后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不同烘制温度、不同烘制时间、不同闷润时间、不同黄酒用量对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均有影响。结论:酒制炮制提高菟丝子槲皮素含量,不同炮制工艺水平对菟丝子槲皮素含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报告琼浆酒的初步药理实验,并与龟龄集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琼浆酒具有强壮、性激素样作用,还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 功能。急性毒性实验未见任何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酒的类别对黄芩炮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仲懿  边崇安 《中药材》1994,17(6):28-29
以黄芩甙(Baicalin)和黄芩甙元(Baicalein)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酒的类别及浓度对黄芩炮制品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甙和黄芩甙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炙黄芩的黄芩甙和黄芩甙元的含量仅与酒的类别有关,用白酒炙的含量明显高于用黄酒炙(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