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1971年瑞士Sandoz公司从真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 Gams)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亲脂性环形多肽。1976年Borel首先报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CsA)是从真菌属Tolypocladium inflatum gams提取得到的亲脂性环状十一肽,对T淋巴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目前广泛用于器官移植中预防排斥反应.由于CsA的肝肾毒性和较大的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进行CsA血药浓度监测非常必要.本文综述国外近年来在CsA治疗监测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考察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可行性及本实验室条件下CsA的治疗药物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考察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的方法学性质,对本实验室2008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法低、中、高浓度回收率为92.83%~100.43%,RSD为2.49%~6.12%;本院2008年度随行质控低、中、高浓度RSD分别为5.85%,5.41%,4.95%,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质控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势性变化。结论 FPIA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长期的检测中稳定性较好,适合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但应建立合理质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肝移植受者环孢素A临床药动学特点,优化环孢素A治疗药物监测方案。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素A血药浓度,计算临床药动学参数。建立AUC0-12h与浓度变量回归模型。对C0、C2常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环孢素代谢呈二房室开放模型。C0 C2与AUC0-12h相关较为强烈,C2与AUC0-4h和AUC0-12h的相关性高于C0。在估算AUC0→12h的回归模型中,C0 C2最好,SE和R-sq分别为501.0和94.7,其后是C6,C2,C9,C4和C0。结论:环孢素A临床药动学个体差异大。C0 C2两点监测是环孢素A最好的监测方法,可客观评价环孢素A体内药物暴露(AUC0-12h),减少急性排斥和药物中毒发生。C2/C0可以作为评价移植肝功能恢复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我院首例心脏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分析药物浓度与剂量、疗效的关系,建立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环孢素B为内标、214nm处紫外检测,对心脏移植受者进行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给予用药剂量调整。结果 该患者至今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环孢素A血药浓度控制得很好。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满足环孢素A的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患者口服国产环孢素A软胶囊后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口服国产环孢素A(CsA)软胶囊后治疗药物监测的适宜指标。方法:采集10例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口服国产CsA软胶囊后12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样,以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mFPIA)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各采样点CsA浓度与AUC0~12和AUC0~4的相关系数,考察相关系数间的差异性。结果:除0.5、0.75h外,其余各时间点与0h的相关系数两两间检验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口服国产CsA软胶囊患者,谷浓度(c0)仍然可以作为适宜的治疗药物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监测指标及治疗浓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环孢素A(CyclospoineA,CSA)是1969年从真菌Talypocladiunljnflatum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免疫抑制药,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中性环多肽物质,可特异性地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B淋巴细胞活性,对体液免疫亦有抑制作用。CSA除应用于器官移植各个领域外,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尤其是牛皮癣、风湿性关节炎,CSA与其它免疫抑制药合用,可增强疗效。由于CSA口服吸收不规则、不完全,药动学个体差异及机体对CSA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很大,其治疗作用和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故监测CSA的药动学过程,探讨其治疗窗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临床意义。了解CSA药动学过程最可靠方法是监测一个服药周期内的多点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寻找快捷、简便的监测指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孢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在不同个体间的明显差异,以及个体对环孢素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因此环孢素是临床上常规监测其血药浓度的药物。环孢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对于减少排异反应和毒性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环孢素体内过程复杂,个体差异大,血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多。临床实践中需要对影响环孢素药动学、药效学以及血药浓度测定所用的仪器、方法和标本采集时间等诸多因素予以综合全面的考虑,确定适合个体病人的最佳给药剂量,以实现真正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的10606例次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TDM)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1888例患者10606次符合入选条件的环孢素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治疗窗内的仅占40.3%;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为1、2、3以及超过10次者分别占总人数的29.2%、13.7%、8.9%、14.8%;在监测次数为3次~5次的患者中,第1、2、3、4、5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治疗窗内的分别占总人数的38.2%、43.8%、45.9%、40.4%、33.9%。结论环孢素的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患者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但目前监测次数偏少,达标情况不理想,即使监测多次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可能与环孢索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质控规则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质量控制方法的比较,确定本院实验室条件下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规则,及时发现测定误差成因,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对本院实验室2009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不同的质控方法评价,根据临床检验质控设计评价方法选择最佳质控规则。结果 Levey-Jennings控制方法的结果均在控,累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检出3次失控,Z-分数控制图法检出8次失控,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达到了极高的误差检出率和较低的假失控概率。结论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简便易行,误差检出率高,成本低,符合本院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求,提高了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环孢素A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中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4):154-155
环孢素A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胡中慧(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环孢素A(CycolsporinA,CsA)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目前是对抗肾、肝、心、胰脏及骨髓等器官和组织同种并体移植时的首选药[1]。CsA还用于很多身体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A(cyclosporin A,CBA)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为了安全合理使用CsA,有必要对其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仅将CsA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概述如下。1抗生素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是具兔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1],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维持免疫抑制治疗。其显著特点是能与CsA合用,降低CsA的剂量和毒性。作用机理为抑制核酸的合成,降低移植物环境被激活的淋巴细胞数量[2]。 红霉素(erythromycin)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银屑病治疗的有效监护作用.方法:收集2018—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61例采用CsA治疗的银屑病住院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剂量、联合用药等与CsA血药浓度的相关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1例患者共监测CsA血药浓度288例次...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的应用明显地提高肾移植器官的成活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仪(TDX)^「1」,监测肾移植术后现人服环孢素A口服液的血药浓度。同时检查肝肾功能,指导临床用药。发现肾移植术后6月内,CsA剂量维持在每日5-7mg/kg,服山地明时血药浓度250-600ng/ml,赛斯平血药浓度300-700ng/ml范围内,肾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CsA的测定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介绍全血中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为临床开展CsA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目前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及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HPLC和FPIA法应用最为广泛。各种监测反方法各有优缺点,监测值对指导临床鉴别器官移植手术后排异与中毒反应以及各种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测定要求,结合试验仪器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12例/次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502例患者1812次符合入选条件的环孢素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有效治疗窗内的仅占41.4%;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为1、2、3次者分别占总人数的44.8%、16.3%、11.6%;在所有监测次数为3次~4次的患者中,第1、2、3、4次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在治疗窗内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0.6%、48.0%、50.0%、57.9%。结论:治疗药物监测虽然广泛应用,但监测次数偏少;即使监测多次,达标情况仍不理想,应高度重视这种不能很好调整患者用药的现象;同时,这与药费昂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