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按病程可分为早期梅毒(1、2期梅毒)和晚期梅毒(3期梅毒);按有无临床症状可为潜伏梅毒和显发梅毒;按感染途径可分为先天梅毒和后天获得性梅毒.  相似文献   

2.
一、孕妇梅毒(一)定义:凡患有梅毒的妇女妊娠,或在妊娠期间患有梅毒的妇女称为孕妇梅毒。(二)孕妇梅毒的临床表现:参见梅毒一、二,三期等章节,此处从略。(三)孕妇梅毒的特点: 1.患者往往不知自己患有梅毒,而在产生梅毒儿之后才发现自己患有梅毒。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生殖器官解剖部位不同于男性,初期梅毒的硬性下疳发生在内生殖器不易发现,不如男性病人发生在外生殖器容易发现。二期梅毒疹也可能很轻微而易被忽略。另外,还有一部分梅毒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如潜伏梅毒。2.大都由男性先患梅毒然后传给女性(娼妓例外)。3.妊娠对梅毒的经过(发病过程)有一定抑制(延缓)作用,可延缓一期和二期梅毒的病程的发展或使其症状减轻,亦可延长一期和二期梅毒的  相似文献   

3.
林燕会  李海燕  张辉 《全科护理》2012,10(14):1297-1297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孕产妇梅毒也相应增加[1,2]。及早发现和治疗梅毒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尤其对妊娠期合并梅毒的病人。因梅毒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危害很大,可引  相似文献   

4.
二十九、什么是梅毒? 梅毒俗称杨梅疮,是由感染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病。梅毒于唐朝传入我国,当时命名为“唐疮”或“广东疮”,到明朝又称花柳病。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病,可以侵犯人体的任何一个组织和器官,症状时隐时现,相当复杂,病程很长。主要通过不洁性交而得病的称做后天梅毒,又称获得性梅毒。孕妇患梅毒,梅毒螺旋体由血流通过胎盘传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发生梅毒,称为胎传梅毒又叫先天梅毒。因给先天性梅毒儿授乳而感染,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性梅毒患者血清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的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7例隐性梅毒及2例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的血清,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结果:27例成人初诊血清中,22例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2例新生儿血清标本中,1例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正规抗梅毒治疗6个月后复查,全部患者的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转阴.结论: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期产生的抗体,对推算隐性梅毒患者的病程和对先天梅毒的确诊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继文 《临床医学》2006,26(10):65-66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埘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周前)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国内广泛应用的筛查试验主要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ELISA)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此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是TPHA的升级产品,适用于潜伏梅毒及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梅毒.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传播蔓延,梅毒发病率亦随之升高,先天性梅毒也呈上升趋势.2011年3月本院收治1例新生儿梅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因素,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方法对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梅毒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梅毒患者中,潜伏梅毒83例,先天梅毒19例,显性梅毒13例,神经梅毒2例,大多数属于隐性梅毒,胎传梅毒有增多趋势。结论对重点人群广泛开展梅毒血清学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规范治疗,加大公众人群的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开展行为干预等,对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阳性者,同时采用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梅毒甲苯胺红试验进行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梅毒。结果6120例住院患者中,共筛查出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192例,其中1期梅毒8例、2期梅毒18例、3期梅毒2例、胎传梅毒2例、隐性梅毒34例、血清固定3例、生物学假阳性21例、血清治愈62例,此外还有42例难以确诊。结论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比例较高,尤其以隐性梅毒多见,有必要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检测,有利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梅毒检测结果,以了解梅毒的感染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728例确诊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将其按年龄、性别、梅毒种类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8例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446例(61.26%),显性梅毒211例(28.98%),神经梅毒32例(4.40%),先天梅毒39例(5.36%)。梅毒平均检出率为1.49%。女性患者332例(45.60%),男性396例(54.40%)。男性梅毒患者以20~60岁年龄段多见,而女性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显性梅毒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则在20~60岁多发。结论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的增幅最高,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  相似文献   

11.
苏霞 《临床荟萃》2012,27(21):1907-1909
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原体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分为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胎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1].准确、有效地检测梅毒并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防止梅毒扩散.本研究对我院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筛选近5年内在本院就诊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16例梅毒患者并按梅毒分期进行分组,统计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患者8例(8.89%)发生了血清固定现象,二期梅毒患者4例(18.18%)发生了血清固定现象,隐性梅毒患者33例(31.73%)发生了血清固定现象。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现象与患者的梅毒分期有关,由于隐性梅毒的特殊性、加强对梅毒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是防治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疗效,为早期诊治梅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资料。结果 77例早期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7例,一期梅毒32例,二期梅毒34例,一、二期同时存在4例;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以21~50岁为主;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一期梅毒患者以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以掌跖及鳞屑疹型为主;主要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必须准确掌握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及时发现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入侵导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经性传播,梅毒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1].青霉素是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2].孕妇合并神经梅毒相对少见,但同时又为青霉素过敏者更加罕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梅毒病例报告的准确性情况。方法导出2011—2013年每年一季度被调查单位网络直报的全部梅毒病例,与医院内网(或门诊日志)登记的梅毒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确定报告病例是否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和报告要求。结果 2011年共核查梅毒病例851例,诊断符合率48.88%。其中胎传梅毒诊断符合率最低,只有10.00%;2012年共核查梅毒病例933例,诊断符合率57.56%。其中胎传梅毒诊断符合率只有5.77%;2013年共核查梅毒病例546例,诊断符合率92.86%。其中胎传梅毒诊断符合率只有20.00%。结论温州市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逐年提高,但胎传梅毒的报告准确性仍然很低。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督导,提高温州市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相对真实地反映出温州市的梅毒疫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毛亚飞  徐君球  黄芳 《疾病监测》2011,26(9):714-715,742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地区妊娠合并梅毒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8-2009年分娩的6366例孕产妇梅毒检测结果和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结局与随访情况。 结果 6366例孕产妇梅毒感染46例,感染率为0.72%,均为隐性梅毒;设梅毒感染孕产妇46例为感染组,6320例未感染孕产妇为对照组。妊娠梅毒感染孕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比例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孕期对梅毒感染进行治疗的孕产妇,其新生儿梅毒筛查阳性的比例低(P0.05);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抗梅毒治疗,经随访其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利用婚检和孕前保健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孕产妇早期检测及时发现梅毒感染者并对其进行规范治疗,可以降低先天梅毒婴儿发生。  相似文献   

17.
神经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脑脊膜、血管或脑脊髓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晚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梅毒、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树胶肿性梅毒[1].临床上把青霉素作为治疗神经梅毒的首选药物.我科2011年7月2日收治1例神经梅毒患者,在青霉素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可通过血液及母婴等方式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梅毒螺旋体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危害心血管系统,损害骨骼系统,晚期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直至死亡。近年来梅毒感染人数在全国呈较快的上升趋势.而梅毒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早期梅毒传染性较强.因此加强临床梅毒患者的早期检查诊断对防止梅毒扩散及梅毒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梅毒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目前血清学检测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早期药物干预对胎儿、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梅毒孕产妇病历进行分析。结果:726例梅毒孕妇,其中药物干预536例,其胎儿结局死胎死产49例,出生401例,有3例先天梅毒,占药物干预出生数0.75%。而190例未经药物干预的梅毒孕妇,死胎、死产55例,出生108例,有29例先天梅毒,占未于预出生数26.85%。结论:对于梅毒孕妇经药物干预,娩3例先天梅毒儿,而未经药物干预者,娩29例先天梅毒儿。两者差异显著。因此对梅毒孕妇采取的梅毒筛查为主并及时治疗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先天梅毒极其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分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是指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侵犯骨骼系统时称为骨梅毒作者收集2005年4月—2010年9月间诊断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2例,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