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 (AIS)是一种主要影响女孩的脊柱严重三维畸形病。在香港有 3 %~ 4%的发病率 ,AIS的病人同时发现患有全身性的骨密度偏低现象。本文试图研究是否低骨矿物质密度 (BMD)与AIS病人钙摄入量有关。以 11~ 16岁 582名AIS患者和 2 0 6名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面积骨矿物质密度 (aBMD)和体积骨矿物质密度 (vBMD)分别用DXA(Norland XR 3 6)和PQCT(Densiscan 10 0 0 )检测。钙和其它营养素摄入量用食物频率法评价。受试者钙绝对摄入量低 (<50 0mg d)。患AIS少女平均钙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少女 [(441± 3 4 4 )mg dvs.(3 90± 2 81)mg d ,P =0 0 15] ,11~ 16岁AIS患者大多数骨骼测定点BMD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 (P≤ 0 0 5)。AIS患者与对照组BMD的差异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5~ 16岁年龄组AIS患者中钙摄入量与在大多数骨骼测定点测得的BMD有显著相关性 ,而在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经多因素分析 ,在控制干扰变量的情况下 ,预测BMD的变化 ,钙摄入量是一个非依从性决定因素。结果提示 ,AIS患者绝对钙摄入量低 ,在各年龄组青少年中各个骨骼测定点测得的BMD ,AIS患者组均低于对照组。只有在AIS患者中钙摄入量与BMD有相关性 ,而健康的对照中没有相关性。这表明钙摄入量对AIS患者  相似文献   

2.
骨健康主要取决于矿化程度,即骨矿物质密度(BMD),表型差异则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由于几乎所有储存钙都用于骨的矿化和重建,因此可将BMD作为反映膳食钙生物利用率的一种长期(>6个月)的标志物.然而,由于BMD是一种反映钙生物利用率的非常敏感的标志物,因此其在膳食干预研究中的应用仅限于显著的骨生长和骨丢失时期.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可用于预测短期内(>4个月)膳食钙的总生物利用率,但由于其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能不适用于一些膳食干预研究.目前,一些欧洲实验室利用一种长期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41Ca)标记骨钙,然后直接检测经尿的钙丢失率.钙吸收率与摄入量呈负相关,整个机体的矿物质平衡取决于吸收率和排泄率,并受肠道内钙结合物的限制.膳食资料数据和对骨健康的间接检测数据表明,当经常性钙摄入量较低时,尤其是在骨生长或丢失期间,生物利用率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定量钙平衡的主要膳食调节因素对骨健康的影响,研究其与遗传和生理变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膳食矿物质与骨密度关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老年人膳食中矿物质含量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探讨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方法 对309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膳食调查及健康检查。结果 老年女性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显低于男性。健康老人平均每日摄入钙、锰、铜、硒的量男性均显高于女性。OP患与同性别健康老人每日矿物质摄入量相比,OP组钾钙、镁、铁、锰、锌、磷、来源于奶的钙(简称奶钙)、硒摄入量均显低于同性别健康老人组,BMD与钾、钙、镁、锌、铜、磷、硒、奶钙摄入量和钙磷比值均呈显正相关。结论 膳食矿物质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膳食钾、钙、锌等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BMD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青春期是骨骼发育和矿物化的关键时期,年龄12~18岁的青春期女性全身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50%以上,所以青春期对骨骼的生长和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Lu等1994年证实围初潮期骨矿物质密度每年增长2~10%,20~22岁达到骨密度峰值,如果青春期骨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济南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为儿童合理营养 ,促进发育、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 1998年采用SD -10 0 0型单光子骨矿物测量仪 ,检测了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61名 7~ 13岁健康儿童 (其中正常体重儿童 65 6名 ,中度以上肥胖儿童 10 5名 )左前臂中上 1/3处桡骨和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线密度 (BMC)和面密度 (BMD) ,并测量了身高、体重、胸围、皮脂厚度、肺活量等 ,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并比较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桡骨BMD。 [结果 ]桡骨和尺骨的BMC与BMD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各年龄组桡、尺骨骨矿物质含量BMC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体重和体块指数 (BMI)与骨矿物质含量关系密切。肥胖组骨矿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济南市 7~ 13岁儿童骨发育状况良好 ,体重和体块指数是影响骨矿物质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钙的生物利用率与骨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健康主要取决于矿化程度 ,即骨矿物质密度 (BMD) ,表型差异则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由于几乎所有储存钙都用于骨的矿化和重建 ,因此可将BMD作为反映膳食钙生物利用率的一种长期 (>6个月 )的标志物。然而 ,由于BMD是一种反映钙生物利用率的非常敏感的标志物 ,因此其在膳食干预研究中的应用仅限于显著的骨生长和骨丢失时期。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可用于预测短期内 (>4个月 )膳食钙的总生物利用率 ,但由于其变异系数较高 ,因此可能不适用于一些膳食干预研究。目前 ,一些欧洲实验室利用一种长期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 (4 1Ca)标记骨钙 ,然后直接检测经尿的钙丢失率。钙吸收率与摄入量呈负相关 ,整个机体的矿物质平衡取决于吸收率和排泄率 ,并受肠道内钙结合物的限制。膳食资料数据和对骨健康的间接检测数据表明 ,当经常性钙摄入量较低时 ,尤其是在骨生长或丢失期间 ,生物利用率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定量钙平衡的主要膳食调节因素对骨健康的影响 ,研究其与遗传和生理变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XA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测量5具浸泡在25cm水深中的猪腰段脊柱,共计20例椎骨,将测量的结果与灰重及灰重密度计算相关性.结果骨矿含量(BMC)与灰重的相关性为0 .94,P<0.01,而骨密度(BMD)较差r=0.4,P>0.05.结论 DXA测量骨密度中骨矿含量(BMC)较准确,而骨密度(BMD)较差.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Ca)、磷(P)等矿物质,而人体绝大部分矿物质贮存在骨骼中.为了解妊娠期骨密度(BMD)变化及与血清Ca、P、Mg含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应用超声胫骨纵向超声波传导速度测定妊娠期妇女BMD,同时测定血清Ca、P、Mg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剂避孕和非激素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对育龄妇女骨矿物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126例应用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剂的妇女和93例采用非激素IUD避孕妇女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一般检测特征在两组间类似,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剂平均使用期为35.2±6.7个月,与对照组相比,两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避孕对育龄妇女骨矿物质密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骨密度是指单位组织器官内骨矿物质的含量,是一项敏感且特异地反映人体骨营养状况,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1]。儿童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在此期骨骼迅速增长、骨量累积,骨矿物质含量的检测对于儿童佝偻病诊断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证实,一般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到60岁时竟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就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目前除了应用一些激素可减缓钙质的减少外,还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来防止骨钙减少。骨的密度是指矿物质的含量,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钙。骨的  相似文献   

12.
硬质干酪对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防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质干酪对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酪高、中、低剂量组和葡萄糖酸钙对照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维甲酸按80mg/(kg.d)连续灌胃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灌服相应的受试物和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同等体积蒸馏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骨密度、血清生化、骨矿含量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左侧股骨骨密度、骨矿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和平均骨小梁宽度均明显减少。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和破骨细胞均明显升高,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成功。干酪高剂量组左侧股骨密度、骨矿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与正常对照组、葡萄糖酸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补充硬质干酪增加钙的摄入,可提高大鼠的骨密度、骨钙、磷含量,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绝经前后健康妇女骨钙素和骨矿的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骨代谢的免疫、生化指标和骨矿(BMD)的水平,判断健康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的状况,为更年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骨矿分析测定仪,分别测定绝经前后健康妇女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骨钙素(BGP)、尿钙、磷(P)含量及BMD的水平.结果各组之间血清E2、BGP、P、尿钙相差非常显著(P<0.01),血清Ca、BMD相差显著(P<0.05),ALP、尿磷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血Ca、E2的浓度降低,伴随BGP、尿钙显著升高,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XA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 用DXA(前后位扫描 )测量 5具浸泡在 10cm水深中的猪腰段脊柱 ,共计 2 0例椎骨 ,将测量的结果与灰重及灰重密度计算相关性。结果 骨矿含量 (BMC)与灰重的相关性为 0 95 ,P <0 0 1,而骨密度 (BMD)较差r =0 4 7,(P <0 0 5 )。结论 DXA测量骨密度中骨矿含量 (BMC)较准确 ,而骨密度 (BMD)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钙摄入量的两地南方儿童骨矿物质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单光子吸收仪测量5岁儿童(115名江门市儿童和128名香港儿童)桡骨远端1/3处骨矿物质含量(MBC)。江门市和香港儿童钙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44±46及542±332mg/d。江门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体重和身高均明显低于香港儿童的相应数值,分别低14%、10%和4%(P<0.001)。经多元回归分析调整后,骨矿物质含量的地区差异仍是0.0303g/cm。比较两地低钙摄入量的5岁儿童骨矿物质含量,江门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同样明显低于香港儿童(P<0.003)。本研究结果提示,儿童骨矿物质含量的地区性差异可能与其长期钙摄入量和体力活幼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绝经与骨矿物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D-100型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了长春地区45岁以上未绝经妇女39人,绝经期妇女475人右前臂桡、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D),得出绝经期妇女比未绝经妇女的BMD低,且随绝经年限的增加BMD明显下降.并分析和讨论了雌激素与BMD的关系,为更年期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椎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体重以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腰稚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以我院332例确诊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L2、L3、L4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L2、L3、L4的平均骨密度值及骨矿含量值与体重和体重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腰椎BMC呈正相关(r=0.359, P<0.01),而与BMD无相关性(r=0.066, P>0.05);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负相关(r=-0.122, P<0.05),与BMC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L2、L3、L4 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密切相关,体重可以维持并增加骨量,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肥胖男童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以体脂含量增加为特点的肥胖儿童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及瘦体重有何变化。方法 应用体块指数(BMI)诊断的肥胖组及对年龄、身高进行一一配对的正常组儿童各17例,年龄7-13岁,测定其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及瘦体重(LM),观察二组间的差异,再用体脂含量百分比(F%)来重新诊断这34名儿童,观察肥胖组与对照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分析肥胖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应用 BMI为诊断标准时肥胖组与对照组间的BMC、BMD、LM有显著差异。改用F%为诊断标准后,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间的BMC、BMD差别消失,LM之间的差别也减小,多因素分析结果:体脂含量、肥胖与BMC无关。结论 若以体脂含量增加来定义肥胖儿童、其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与正常儿童相比无差别,瘦体重差别也不大,单纯体脂含量的增加并不能引起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体重对青年人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指标.[方法]通过测量114例年轻健康人的身高、体重,测量其头、上肢、下肢、躯干、肋骨、骨盆、脊柱和和全身骨密度(BMD),以及上肢、下肢、躯干和全身骨矿含量(BMC).并分析体重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间相关性和体重对两指标的影响.[结果]两性体重与下肢、躯干、全身BMC相关性均较体重与这3个部位BMD的相关性强,男性体重与BMC的相关性不如女性;体重标化的下肢BMC具有最小的变异系数,其次是全身和躯干的BMC变异系数较小.[结论]体重与BMC和BMD均呈正相关,尤其和BMC相关性最强,故分析骨矿含量时,用体重校正可更加准确反映个体骨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20.
绝经前后健康妇女骨钙素和骨矿的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骨代谢的免疫、生化指标和骨矿 ( BMD)的水平 ,判断健康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的状况 ,为更年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骨矿分析测定仪 ,分别测定绝经前后健康妇女血清钙( Ca)、磷 ( P)、碱性磷酸酶 ( AL P)、雌二醇 ( E2 )、骨钙素 ( BGP)、尿钙、磷 ( P)含量及 BMD的水平。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E2 、BGP、P、尿钙相差非常显著 ( P<0 .0 1) ,血清 Ca、BMD相差显著 ( P<0 .0 5 ) ,AL P、尿磷相差不显著 ( P>0 .0 5 )。结论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 ,血 Ca、E2 的浓度降低 ,伴随 BGP、尿钙显著升高 ,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