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付敏  李桂林  彭凤云  周强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02-43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8.7±18.5)%,14例(77.8%)痛经完全消失,3例(16.6%)痛经明显缓解,1例(5.6%)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研究其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的变化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术后半年内痛经缓解率达100.0%,术后1、3、6个月和1、2、3年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8例(87.2%)、72例(92.3%)、66例(84.6%)、53例(68.0%)、31例(39.7%)和20例(25.6%),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痛经缓解率逐渐降低(P<0.05)。术后1、2、3年分别有7例(9.0%)、12例(15.4%)和13例(16.7%)复发,多为术前严重痛经或病灶弥漫者。56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7例术后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复查彩超提示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37例术后有生育要求或未避孕者中27例妊娠,25例自然受孕(67.6%),16例(59.3%)发生在术后1~2年内,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受孕率降低,孕期合并自然流产7例(26.0%)、早产2例(7.4%)、子宫破裂1例(3.7%),孕足月者13例(48.1%),均以剖宫产方式分娩。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痛经及月经过多等近期疗效确切,能提高不孕患者受孕率,对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值得应用;但病灶弥漫、广泛者术后痛经等症状易复发,妊娠期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棉酚片,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曼月乐.比较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32例,于手术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体积的变化,并与痛经、月经周期、月经量变化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全部病例子宫体积缩小,由术前的(123.21±12.41)cm3缩小到术后6个月后的(56.37±4.80)cm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子宫体积缩小与患者痛经减轻、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呈同步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治疗后6个月复查,子宫体积缩小明显。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检查.根据随访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72例)和未复发组(324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选择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治疗方式。病灶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经典的保守性治疗方式,也是该病联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拟对不同类型病灶切除术的特点及其相关联合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有合并症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月经、痛经、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月经量、疼痛强度评分、影响活动程度评分及痛经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75.6±7.8)g/L,恢复为(112.7±10.2)g/L(P<0.01);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176.2±33.4)cm3,恢复为(120.3±28.5)cm3(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自愿接受介入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海藻酸钠微球(KMG)、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结果治疗后患者痛经缓解率为88%,痛经减轻或消失,子宫及腺肌瘤体积减小。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明显缩小子宫及腺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经超声或MRI明确诊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测定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雌二醇水平变化;随访痛经缓解率、异常月经改善率和子宫体积大小变化。结果:120例患者共进行了238次子宫动脉栓塞术。96例术后痛经完全消失,11例明显缓解,5例复发,临床显效率95.53%;月经明显减少,周期恢复正常;贫血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子宫体积呈进行性明显缩小;手术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雌二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效果显著,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聚乙烯醇微粒(PVA)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栓塞前、栓塞后3个月及6个月,评估所有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并且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及病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子宫大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血流动态改变,及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础体温情况。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子宫体积显著减小,平均缩小136.48(37.6%),子宫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cm/s)显著降低,由(27.27±6.03)cm/s降至(14.19±5.98)cm/s,P<0.05。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由0.54±0.03降至0.86±0.04,P<0.05;栓塞术前、后卵巢血流、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月经周期无显著性差别。1例患者出现短暂卵巢功能急剧减退。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新颖、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可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对卵巢功能无明显损害,但应注意可能导致卵巢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联合曼月乐(LNG-IUS,IUS)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AMS)的近期效果。方法:观察分析45例行MURU+IUS治疗的中、重度AMS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痛经、经量、子宫体积、CA125以及IUS位置。结果:术前患者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子宫体积分别为:(6.31±3.33)分、(4.15±0.44)分、(76.51±44.62)U/ml、(273.73±109.69)cm3,术后3个月以上指标分别为:0.00分、(0.70±0.60)分、(10.12±4.03)U/ml、(58.80±23.17)cm3(P<0.01);IUS无脱落、嵌顿或异位发生。结论:MURU联合IUS治疗中、重度AMS的近期疗效非常显著,无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富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8-1030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基底膜及其下方部分肌层组织,研究组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12个月。两组术后均随访24个月,观察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CA125、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研究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痛经评分、子宫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CA125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P<0.0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孕三烯酮所致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宫腔镜子宫肌腺病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保守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与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最佳方案。方法:比较放置LNG-IUS(30例,A组)或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8例,B组)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痛经改善情况、月经满意度和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A组痛经缓解程度优于B组(P0.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痛经缓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222和P=0.226)。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均减少,随着时间延长,A组患者逐渐出现闭经或淋漓出血,B组患者月经正常,月经满意度较A组高(P0.05)。两组术后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01),B组子宫体积缩小较A组更明显(P0.001)。B组有2例术后意外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术。B组治疗费用较A组高(P0.05)。结论:放置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较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痛苦小、费用低,但有子宫淋漓出血和闭经的副作用。无生育要求且能耐受闭经者,可选择放置LNG-IUS治疗,效果不理想再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病灶切除修补术(FER)联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UAB)或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效果,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治疗的112例CS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AE组(FER术联合UAE术,60例)和UAB组(FER术联合UAB术,5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效果影响因素。结果:UAE组治疗成功率(93.3%)与UAB组(96.2%)无差异(P=0.508),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d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UAB组低于UAE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周数、CSP类型和超声孕囊体积是影响CSP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治疗CSP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且较为经济的病灶切除修补预处理方法,在非紧急情况下可替代UAE。孕周数、CSP类型和超声囊体积是影响CSP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在临床中应对这些影响因子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钱志大  翁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28-373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子宫峡部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子宫峡部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行UAE均获成功,取得良好效果。2例大出血行UAE,另18例刮宫/再次刮宫前预防性栓塞,20例患者均未行子宫切除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UAE治疗子宫峡部妊娠具有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对子宫峡部妊娠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VA颗粒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采用PVA颗粒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UAE)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各时间段激素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颗粒应用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中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环  胡永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45-2847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技术于2006年5月~2009年9月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进行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应用专用的5F子宫动脉导管,选择比例合适的栓塞剂:平阳霉素8 mg+碘油10 ml(法国进口)+利多卡因2 ml,使用1∶1的比例(即肌瘤的大小与栓塞剂的比例),较大肌瘤(8cm左右)或多发肌瘤或血供丰富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为100%。随访3~12个月,B超或CT示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0%~60%,术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0%~90%。12例患者肌瘤消失,并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不愿手术的患者。选择合适比例的栓塞剂对较大肌瘤及多发肌瘤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