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细菌性阴道病(BV) 在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的流行情况, 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三种不同类型的育龄妇女共4 744名进行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在内的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11. 72%, 门诊病人患病率为15 .19%, 高危人群患病率为19. 52%, 合计患病率为12 .73%。研究发现深圳市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 主要症状、体征表现为分泌物增多( 35 .43% )、糊状分泌物(34 .36% ) 等。结论: 深圳市三类人群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合计患病率居各种阴道感染首位, 当地育龄妇女年龄越小, 患病率越高。建议各级计生服务机构在进行宫腔操作时应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规检查并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在妇女病普查人群中的患病率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2月进行妇女病普查的6 216例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6 216例中有886例符合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准,占14.25%。其中阴道分泌物阳性占22.4%,pH>4.5的占68.8%,线索细胞阳性率占100.0%。其中65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检出假丝酵母菌,14例检出滴虫。采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生殖感染常见疾病之一,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娅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14-2215
目的:分析单纯性细菌性阴道病及混合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07年8~11月在我院门诊妇科就诊的病人,细菌性阴道病检测阳性及阴道分泌物镜检霉菌及滴虫阳性的患者117例,按病原学检查分为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并按一定方案治疗和复查随访,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病年龄,比较两种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感染(细菌性阴道病)63例占53.8%,混合感染(BV+霉菌、BV+滴虫)54例占46.2%。117例患者的年龄在20~39岁之间,占65%,40岁以上占35%,两者有显著差异。单纯感染的治愈率为85.7%,混合感染的治愈率为57.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年龄较年轻,在20~39岁患病率较高。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具有治疗时间长,疗效较差的特点。细菌性阴道病易与其他的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况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为了解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为预防提供依据 ,采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方法 ,抽取四川省新都县下辖的 2个乡农村育龄妇女共 15 0 0名 ,进行结构式问卷访谈、常规妇科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 ,所得资料应用 SPSS 10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 61.2 % ,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前 4位依次为宫颈糜烂 18.3 %、宫颈肥大 14.5 %、细菌性阴道病 10 .5 %、霉菌性阴道炎 5 .8% ;经统计学分析 ,年龄、经济状况、避孕套的使用和生殖道感染知识的了解程度是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提示 :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 ,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应针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通过健康教育普及生殖健康知识 ,提倡健康行为 ,以促进生殖健康 ,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王丽 《现代养生》2013,(20):38-38
目的了解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对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88例阴道患者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疾病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结果送检88份标本,检出阴道真菌感染率48.86%(43/88),阴道加特纳菌21.59%(19/88),阴道滴虫17.04%(15/88),淋病奈瑟菌5.68%(5/88),混合感染6.81%(6/88)。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高于滴虫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查中应常规开展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黔南地区20~68岁2 846名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9 896名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中患细菌性阴道病875例,患病率为8.84%。单一患病者619例(6.26%),混合患病者256例(2.59%)。256例混合患病中合并滴虫性阴道炎134例(1.3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67例(0.68%)、念珠菌感染55例(0.56%);875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外阴瘙痒灼痛感187例(1.89%),外阴皮肤潮红39例(0.39%),阴道壁红肿68例(0.69%),尿痛39例(0.39%),性交痛26例(0.26%),下腹部疼痛29例(0.29%),阴道分泌物增多者487例(4.92%);487例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中分泌物黄色176例(1.78%),分泌物有臭味132例(1.33%),糊状分泌物90例(0.91%),泡沫状分泌物21例(0.21%),凝乳状分泌物例24(0.24%),稀薄分泌物27例(0.27%),脓性分泌物17例(0.1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避孕方式、人工流产史是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避孕方式、人工流产史是影响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对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88例阴道患者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疾病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结果送检88份标本,检出阴道真菌感染率48.86%(43/88),阴道加特纳菌21.59%(19/88),阴道滴虫17.04%(15/88),淋病奈瑟菌5.68%(5/88),混合感染6.81%(6/88)。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高于滴虫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查中应常规开展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南京市玄武区流动人口孕早中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京市玄武区妇幼保健所建立围产保健卡和产检的1 405例流动人口孕早中期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霉菌、滴虫、细菌感染;抽取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就感染者孕期、孕次、年龄、职业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检出生殖道感染者234例,总患病率16.65%。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8.61%;细菌性阴道病为5.55%;滴虫性阴道炎为2.28%;梅毒患病率为0.21%;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与孕期、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1 405例孕早中期孕妇生殖道感染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居首位,其次为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梅毒。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与孕期、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宣教工作及孕早中期常规检查,对减少孕妇生殖道感染、提高母婴保健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方法:2005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妇幼保健所在《生殖道感染干预研究》中对478例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其生殖道感染情况及求医环境。结果:478例农村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10.3%、18.4%、11.5%、4.4%,且有些病原体存在交叉感染。妇女患病率较高,就医环境不合格。结论:重视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筛查工作,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加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及时给予明确诊断与有效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刘俊霞  李艳  李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73-3274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及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早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104例设为对照组,同期自然流产妇女96例设为观察组,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菌性唾液酸酶水平,同时做白带常规及支原体检查。结果:观察组中细菌性阴道病单独感染率为22.3%,支原体感染率为12.7%,细菌性阴道病和支原体双重感染率为36.2%;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单独感染率为12.3%,支原体感染率为6.6%,细菌性阴道病和支原体双重感染率为4.7%。细菌性阴道病及支原体感染率在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及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有一定相关性,细菌性阴道病和支原体双重感染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 025例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清洁度)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找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阴道疾病并加以预防。方法:对乐亭县中医医院1025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结果:通过对1025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结果分析表明:331例为阴道分泌物异常,占检查人数的32.29%,17例为滴虫性阴道炎,61例为假丝酵母菌阴道炎,66例为细菌性阴道病,阴道炎患病率高达14.05%。结论:要加强健康教育,降低阴道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7199例育龄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筛查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各项诊断标准不同组合的实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诊断指标,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25例细菌性阴道病病人中,依据“线索细胞阳性+pH值阳性+胺试验阳性”诊断的比例最高(95·29%),其次为“线索细胞阳性+pH值阳性+分泌物异常”(4·00%)。依据“pH值阳性+胺试验阳性+分泌物异常”诊断的比例最低(0)。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滴虫感染55例,明显多于合并念珠菌感染(P<0·01)。结论:线索细胞的检查应作为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毛滴虫的感染机会大于念珠菌,所以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中同时注意阴道毛滴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543例细菌性阴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恶臭,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综合防治工程4种目标疾病之一。现将本区在RTI综合防治普查中,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54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现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邯郸市复兴区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现状,并对其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拟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邯郸市复兴区已婚育龄妇女共875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妇科常规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该区育龄妇女阴道炎患病率为25.94%,其中滴虫性阴道炎占14.10%,细菌性阴道病占47.57%,假菌丝酵母菌阴道炎占38.33%。结论:阴道炎与妇女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及性伴侣感染情况有关。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知识的宣教,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是减少阴道炎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健康妇女阴道感染情况。方法用KOH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结果1500例妇女中:阴道清洁度异常比例45.07%;假丝酵母菌阳性52例,阳性率3.47%;阴道毛滴虫阳性3例,阳性率0.20%;细菌性阴道病(BV)66例,阳性率4.40%;假丝酵母菌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12例(0.80%)。结论现阶段妇女阴道感染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定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  相似文献   

16.
1999~2001年永州地区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细菌性阴道病的流行情况 ,为控制BV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检测阴道分泌物的pH值、胺试验、G染色查线索细胞的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结果 BV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P <0 .0 0 1)。而且以年龄在 2 0~ 2 9岁患病率最高 42 83 %。 结论 应加强对性活跃人群细菌性阴道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女性性传播疾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带菌情况. [方法]对430例女性性病患者作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并同时检查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选择性的做人乳头瘤病毒IgG抗体(HPv-IgG)、梅毒(SY)血清试验、生殖性疱疹病毒(HSV-Ⅱ)检测.[结果]重点年龄组人群女性患者合并多重病原感染率为37.39%,高于非重点年龄组人群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性病患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31.6%.在混合感染中,BV合并UU感染率为13.5%,合并NG,MH,CT的总感染率为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女性性病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高于键康育龄妇女,20~30岁年龄组女性应列为STD重点防治的高危人群加以重点关注,在混合感染中以合并UU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阴道分泌物滴虫、念珠菌、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体检出率及分布,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本院2017年2月-5月2 315例阴道分泌物样本,运用生理盐水法结合革兰染色法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及细菌性阴道病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5.0%、12.5%、0.9%、0.2%,四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34,P0.01)。各年龄组滴虫、念珠菌、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性阴道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双重感染念珠菌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21.7%、5.5%;在念珠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中,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分别为18.1%、80.0%。结论本院妇科患者念珠菌性和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较高,念珠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双重感染现象严重,对阴道分泌物检查时,最好同时进行多种病原体测定,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生殖道感染的综合干预对控制我国育龄妇女内源性生殖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干预效果的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5个群组随机对照研究和8个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①群组随机对照研究: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合并OR值为0.56(95%CI:0.37,0.84),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合并OR值为0.50(95%CI:0.40,0.64);干预组患病率比对照组低。②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干预后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比干预前低(RD=-0.04,95%CI:-0.05,-0.02),干预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比干预前低(RD=-0.06,95%CI:-0.08,-0.03)。结论:在育龄妇女中进行生殖道感染的综合干预对降低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整群分级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11个设区市所辖乡镇中抽取22个行政村,对3359例年龄22~45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查。结果:有1653例患有生殖道感染等妇科疾病,总患病率为49.21%。其中慢性宫颈炎1044例(31.08%),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等阴道炎患者485例(14.44%)。结论:降低农村生殖道感染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建议成立由各级领导参与、科研技术机构为指导、以基层技术服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