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IVF-ET后发生异位妊娠或宫内外同时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亮  全松  邢福祺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60-2262
目的:探讨IVF-ET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0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获得临床妊娠并有最终妊娠结局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卵管妊娠发生率为2.46%,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为1.48%。异位妊娠及宫内外同时妊娠的8例患者均为盆腔卵管因素不孕,6例曾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与正常宫内妊娠组相比,女方年龄、基础激素水平(E2、P、LH、FSH和T)、HCG日激素水平(E2、P、LH)、促性腺激素总量、取卵日及H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组既往异位妊娠次数显著多于宫内妊娠组(P<0.05)。异位妊娠组优良胚胎形成率低于宫内妊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4)。不同移植人员之间的异位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子宫中下段移植和单囊胚移植。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宫内外同时妊娠并及早手术,可以将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IVF-ET术后发生HP9例病例的诊疗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因输卵管盆腔疾患接受。IVF-ET术受孕者HP发生率明显增加,加强B超监测,有助于在异位妊娠部位破裂前早期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宫内胚胎继续妊娠机率,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IVF-ET术后发生HP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内外同时妊娠发生率为0.8%(4/530)。4例患者中,宫内合并宫角妊娠2例,宫内合并左、右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各1例。3例手术治疗,1例宫角妊娠的胚胎停止发育。结局:1例术后宫内胚胎难免流产,3例于孕晚期分娩活婴。[结论]对有输卵管疾病史,IVF-ET术后出现腹痛和阴道出血,须注意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可能。加强B超监测,早期诊断和治疗HP,可防止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7月接受胚胎移植治疗后妊娠的65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7例中宫内妊娠633例,异位妊娠24例(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4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65%。其中因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18例(75.00%),其中10例有异位妊娠史(41.67%),非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6例(25.00%)。年龄、促排卵方案及移植胚胎的时间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无关。结论:异位妊娠是一种胚胎移植的危险并发症,其发生与输卵管病变、宫外孕以及盆腔粘连有关,目前腹腔镜下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较好方法,阴道超声介导下经阴道穿刺抽吸可作为早期治疗的一种选择,但却不能完全避免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到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 1 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率为 6.1 5%。其中因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 1 3例 (81 .2 5% ) ,非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 3例 (1 8.75% )。年龄、移植胚胎数目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无关。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生与输卵管病变有关 ,妊娠早期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行 B超检查 ,有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取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 E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行IVF-ET治疗后 EP患者122例(占同期行 IVF-ET治疗1 850例患者的 6.6%),其中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 HP)患者11例,为观察组;在同期IVF-ET后获宫内临床妊娠1 72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盆腔输卵管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及EMs术后、卵巢病变、月经稀发所占比例及一般临床特征的区别。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盆腔输卵管病变(茁=0.705, OR=2.023)、EMs及EMs术后(茁=1.393,OR=4.025)、内膜(En)厚度≤7 mm(茁=1.695,OR=5.446)是IVF-ET中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 EP患者,在行IVF-ET治疗前尽量减少危险因素的存在,如存在盆腔输卵管因素可以对部分患者进行输卵管近端结扎或者切除;在患者妊娠后,为防止异位妊娠灶破裂,应根据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适当提前行阴道超声检测的时间(IVF-ET后一般进行阴道超声检测的时间为胚胎移植后28d)和适当增加前期超声检测的次数,及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发生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冷冻移植2枚胚胎后妊娠,孕40 d,B超示宫内早孕合并右侧宫角肌层内妊娠,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妊娠清除术,术后宫内妊娠给予加强保胎治疗,现患者孕20周,宫内单胎妊娠。结论IVF-ET患者行多胚胎移植增加异位妊娠风险;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治疗方式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患者自身意愿。  相似文献   

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19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新鲜周期和冻胚复苏移植周期共1 398个,临床妊娠498例,临床妊娠率为35.62%,其中异位妊娠19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26%,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3 例,单侧输卵管双妊娠1例.主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疼痛.致病因素主要是输卵管病变(特别是一侧梗阻伴另一侧炎症或积水),其次为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输卵管病变、异位妊娠病史、排卵障碍和慢性盆腔炎等;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HCG值测定是其最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未破裂单纯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寻找预防方法,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13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病例的受孕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异位妊娠均治愈,11例宫内妊娠继续,1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1例自然流产。结论:单次多胚胎移植为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之一,应提倡单胚胎移植。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 行IVF-ET治疗的497周期资料,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ET 43周期;B组:在IVF- ET前腹腔镜切除积水输卵管29周期;C组超排卵前及取卵时均抽吸输卵管积水65周期;D组:输卵管阻塞,无积水360周期。结 果:A、B、C、D组IVF-ET的种植率分别是10.1%、18.3%、19.2%、19.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9%、37.9%、38.5 %、45.0%,A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B组促排卵用药量,获卵数较其他组显著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显 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积水之输卵管及抽吸输卵管积水均可改善IVF-ET结局。前者异位妊娠发生率降低,促卵药 量增加,获卵减少;后者简单、安全、损伤小,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后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 (HP)的发病率、好发因素、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IVF ET后HP病例。结果 :IVF ET妊娠 2 98例中 ,发生HP 9例 ,发生率为 3 0 2 %。8例有明显的输卵管或盆腔疾患史 ,其中 3例有宫外孕史 ,3例有输卵管手术史。 9例患者均于明确诊断后立即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 ,7例为输卵管未破裂HP ,术后宫内妊娠继续 ;2例输卵管破裂HP患者术后 1周内宫内妊娠自然流产。结论 :既往输卵管或盆腔疾患、宫外孕、输卵管手术是IVF ET后HP发生的常见原因 ;超声检查结合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HP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合并宫外妊娠(H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宫内胚胎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移植术后发生HP的1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IVF-ET助孕后HP发生率为0.31%(14/4 542).14例HP患者中足月剖宫产9例,胎儿发育良好;早产双胎剖宫产1例,胎儿发育良好;早孕胚胎停止发育3例,均行清宫术;目前晚期妊娠1例,胎儿发育良好.结论 对于胚胎移植术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HP的发生,阴道B超对HP诊断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HP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注意保胎,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进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术在临床妊娠率降低不明显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H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出现同时非同位妊娠(H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术后出现的4例HP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HP者占IVF-ET后异位妊娠者的15.38%。4例HP患者均有输卵管阻塞病史,且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高于异位妊娠者。结论:HP与输卵管手术史、ET数目等因素有关;在妊娠早期,与宫腔内妊娠临床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2个胚胎移植对IVF-ET与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2月~2010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494个新鲜周期病例,对3天体外培养胚胎进行全面评级后,各年龄组均选择2个胚胎移植,按含0、1、2个优质胚胎分成3组,比较其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494周期中,2个均为优质胚胎移植的391个周期,占79.14%;含1个优质胚胎移植的74个周期,占15.00%;2个均非优质胚胎移植的29个周期,占5.87%。总的周期妊娠率为40.16%,种植率为25.81%,多胎率为27.27%,其中4例为3胎,50例为双胎。选择2个优质胚胎移植组妊娠率为46.04%,种植率为30.05%,多胎率为29.44%。结论:通过提高优质胚胎选择的准确性,选择2个最优质胚胎移植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但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存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因素患者行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推广单胚胎移植降低医源性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具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122例,单胚胎移植41例(A组)和双胚胎移植8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和血清雌二醇(E2)值、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双胎发生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结果单胚胎移植组HCG注射日的Em厚度及E2值、获卵数、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胚胎移植组的双胎发生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过程中具有OHSS高危因素的不孕患者选择优质单胚胎移植不影响其妊娠率,但可显著降低双胎妊娠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接受IVF/ICSI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20例,并随机选取IVF/ICSI治疗后正常宫内妊娠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IVF/ICSI共治疗1 434个周期,临床妊娠645例,临床妊娠率为44.98%(645/1 434),其中发生异位妊娠20例,发生率为3.10%(20/645),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宫角妊娠1例。20例异位妊娠的不孕原因中,有16例为输卵管因素,3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有子宫内膜息肉,4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有既往异位妊娠史,7例有流产史。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重指数(BMI)、助孕方式、移植胚胎类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激素水平、雌二醇/孕激素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病变和盆腔炎是辅助生殖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β-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侯倩  陈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375-377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成功的相关因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3年3月323个IVF-ET周期中患者的年龄、获卵数对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年龄与总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卵数、可移植的胚胎数均下降,妊娠率降低和流产率升高;移植胚数增加,多胎妊娠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率亦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为2.48%(8/323),其临床妊娠率为75%(6/8);出生女孩多于男孩。结论:女性年龄可能是影响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者易于妊娠。限制移植胚数是降低多胎妊娠、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多部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IVF-ET术后多部位妊娠病例。结果:因输卵管因素行IVF的9例,其中8例有盆腔手术史。9例多部位妊娠患者初诊得以超声诊断。10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7例,经阴道减胎术3例。术后娩出8例健康胎儿。结论:输卵管炎性疾病或盆腔手术史的患者是多部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诊断首选经阴道超声;腹腔镜手术对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或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宫内妊娠合并宫颈妊娠或瘢痕妊娠推荐经阴道超声选择性减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