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浙江省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病情况并探讨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富阳地区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1)5 127例调查对象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者776例(15.1%);(2)未产妇、阴道分娩者和剖宫产者SUI的患病率分别为8.3%、15.8%、8.6%,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3)随着分娩次数增加、年龄的增加,SUI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4)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非尿失禁者(P<0.001)。结论:浙江省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15.1%,生育次数、分娩方式、体重指数、年龄等是SUI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及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年龄≥45岁的39 4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体检资料,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为32.2%。男性高于女性(37.5%vs 19.2%;χ2=1244.850, P<0.001);年龄分层后,男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在60岁之后略有下降(χ2趋势=18.442, P<0.001);女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岁以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116.935, P<0.001);按BMI分层,男性的患病高峰为BMI>28.0(kg/m2),随着BMI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χ2...  相似文献   

3.
王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33-3734
目的:探索产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420例产妇,分析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30岁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30岁产妇(P<0.05),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组(P<0.05),第二产程<30 min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第二产程≥30 min组(P<0.05),胎产次<2胎次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胎产次≥2胎次组(P<0.05)。尿失禁发生率与年龄、孕期尿失禁、出生体重、第二产程及胎产次呈正相关性(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产后发生尿失禁的风险因素有:分娩方式、年龄、孕期尿失禁、出生体重、第二产程及胎产次等,应在上述环节强化防范措施,以降低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超重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对安徽大学841例高级知识分子进行身高、体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压(SBP/DBP)、血糖(BG)检测及合并疾患统计,将检测出的311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成超重高血压组(BMI≥23)和非超重高血压组(BMI<23)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均逐渐增高,60岁以后趋向稳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超重与非超重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0.01);男性超重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超重高血压组体重、BMI、DBP、TG、BG数值均明显高于非超重高血压组;此组合并糖尿病(DM)、冠心病(CHD)、高TG(HTG)、脂肪肝(FL)者亦均明显高于非超重高血压组(P<0.05,0.01)。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比非超重高血压患者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且心脑血管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5.
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  冯琼  唐家龄  李玉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08-3111
目的对广州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女性进行尿失禁的问卷调查,了解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探索尿失禁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因非尿失禁因素就诊于广州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年满18岁的妇女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受调查总人数为2000例。结果①妇科门诊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9.4%。②随年龄增加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③BMI、孕次、产次、不同的分娩方式、习惯性便秘、文化程度与尿失禁有关(χ2=23.675,P<0.01;χ2=29.437,P<0.01;χ2=42.592,P<0.01;χ2=3.897,P<0.05;χ2=3.837,P=0.05;χ2=9.276,P<0.01)。④不同职业、居住环境、收入尿失禁患病率相近,χ2分别为0.115,0.548,0.230,P>0.05。⑤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协变量年龄、BMI、产次、泌尿系疾病、便秘和职业的OR值均大于1。结论妇科门诊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9.4%。随着年龄的上升,尿失禁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孕产次、分娩方式、某些慢性病、文化程度为尿失禁危险因素,收入、居住环境、职业与尿失禁无关。单因素分析结合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尿失禁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厦门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厦门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 45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妇科检查。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3 453例,年龄20~84岁,平均(45±16)岁。厦门市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8.78%(1 339/3 453)。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762/3 453)。尿失禁的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尿失禁(UI)患病状况分析中,发现SUI患病率23.52%(812/3 453),MUI患病率10.72%(370/3 453),UUI患病率3.91%(135/3 453),其他类型尿失禁患病率0.64%(22/3 453)。其构成比依次是60.64%、27.63%、10.08%、1.64%。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筛选出SUI可能的危险因素有9项:年龄(χ2=103.604,P=0.000)、体重指数≥24 kg/m2(χ2=29.290,P=0.000)、体力劳动(χ2=11.662,P=0.001)、分娩方式(χ2=113.179,P=0.000)、文化程度(χ2=15.648,P=0.000)、慢性咳嗽(χ2=5.871,P=0.015)、高血压(χ2=13.540,P=0.000)、绝经(χ2=47.789,P=0.000)、盆腔器官脱垂(χ2=162.664,P=0.000)。影响SUI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项危险因素:分娩方式,与未产者相比,阴道分娩1次(OR值为3.016)、阴道分娩2次及以上(OR值为3.291),剖宫产(OR值为1.950);年龄,与20~39岁者相比,年龄在40~49岁者(OR值为1.448),年龄在50~59岁者(OR值为1.852),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者(OR值为1.508);盆腔器官脱垂(OR值2.251);体力劳动(OR值1.275);慢性咳嗽(OR值2.221)。结论:尿失禁的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分娩方式、盆腔器官脱垂、体力劳动、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同妊娠时期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加与糖脂代谢指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和分娩并确诊为GDM的孕妇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妇不同妊娠时期体重增长情况和糖脂代谢指标,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并分析不同妊娠时期BMI增加与糖脂代谢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孕13~26+6周与孕33周至分娩前BMI增速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261、6.411,均P<0.001)。观察组孕妇分娩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67、4.193、8.271、8.893、4.943,均P<0.001),而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t=5.573,P<0.001)。GDM患者任何妊娠时期BMI增速与FP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3、0.487、0.635,均P<0.05),孕13~26+6周与孕33周至分娩前BMI增速与HbA1c、TC、TG、LDL-C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4、0.617、0.542、0.578、0.568、0.552、0.562、0.614,均P<0.05)。结论孕13~26+6周与孕33周至分娩前BMI增速与糖脂代谢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提示孕13~26+6周与孕33周至分娩前BMI增速过快可能会导致孕妇糖脂代谢紊乱,从而使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8.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0年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2007年住院分娩(孕周≥28周)活产儿出生体重,对出生体重变化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3 143±496)g,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6 3,P=0.064)。各个月份之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5,P=0.005)。男婴、女婴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1,P<0.001)。孕周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8.105,P<0.001),孕周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系数r=0.578,P<0.001)。不同孕次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3,P<0.001)。不同产次的活产儿出生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39,P<0.001)。妊娠胎数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285,P<0.001)。产妇年龄与出生体重呈轻度正相关(r=0.043,P<0.001)。年度间巨大儿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4.392,P=0.884);低体重儿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3.229,P=0.006),有上升趋势(2χ=15.111,P<0.001);未足月低体重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χ=0.207,P=0.649)。结论:各年度活产儿出生体重总体无差异;出生体重与分娩月份、胎儿性别、孕周、胎数及产妇孕产次、年龄有关。10年间巨大儿构成比无增加趋势,低体重儿构成比有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未足月低体重儿构成比逐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73人依据体检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及MS组和非MS组,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MS等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1.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9.5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3.051,P<0.001);男性、女性和高血压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01)。MS患病率15.69%,MS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MS组(χ2=161.92,P<0.001)。2.高血压组年龄、BMI、FBG、TG、TC、LDL-C、ATL、AST、UA值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1),Cr值高于非高血压组(χ2=3.026,P=0.003),HDL-C值低于非高血压组(χ2=3.577,P<0.001)。3.高血压组超重和(或)肥胖、高血糖、高TG、低HDL-C、肝功异常、高尿酸血症、MS阳性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1) 。4.高血压患病率随着MS诊断标准中诊断项目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377.433,P<0.001)。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与MS及各组分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欧璐  张晓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18-4021
目的:了解广东省铁路沿线女职工尿失禁的流行情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广东铁路沿线2 500名女职工进行尿失禁调查。结果:630名女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占25.98%,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均以轻度为主,占尿失禁发病人数的71.9%(453/630),中度尿失禁占20.5%(129/630),重度尿失禁占7.6%(48/630)。结论:广东铁路沿线女性职工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年龄、肥胖、流产、多产、分娩方式为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产褥期得到充分休息及在产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方法 对完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2020-2021年第三次重复调查的24 913名45~95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员面对面询问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尿失禁的情况,进一步区分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分性别、年龄、地区等特征报告尿失禁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并描述患者严重程度和接受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65.4±9.1)岁。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女性自报尿失禁标化患病率为25.4%,男性为7.0%。男性中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7%、4.2%和1.2%,女性中对应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3.5%、5.8%和6.1%。男性尿失禁及各种亚型的患病率、女性尿失禁及除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以外的各亚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调整年龄后,农村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均高于城市(P<0.001)。男性和女性尿失禁患者自报接受治疗率分别为15.4%和8.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而尿失禁患者的治疗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女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10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年龄为26~75岁的1 880例女性患者,以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女性尿失禁的18个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查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9.4%.最常见的尿失禁为压力性尿失禁,其发病率为20.6%;急迫性尿失禁次之,为7.0%;少部分患者为混和性尿失禁,为1.8%.年龄、体重指数、绝经、阴道分娩、阴道助产、尿路感染、便秘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尿失禁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结果,应积极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744名太原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调查太原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北城区和涧河乡常住18岁以上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妇科检查和POP-Q系统量化描述盆腔器官位置.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744份,占抽样研究对象的93%.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49.33%,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64.03%,轻度尿失禁81.20%;尿失禁中有11.44%的女性其症状发生在冬春季节;随着孕次、产次的增多,尿失禁发生和失禁程度渐升高(P<0.01);第一胎自娩有会阴撕裂者,产程中剖宫产和难产者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而选择性剖宫产者尿失禁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其他组;同时可见在家中分娩者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在医院分娩者(P<0.05),农村地区女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1月内参加较重体力劳动,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女性尿失禁中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并且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失禁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0、0.249、0.217(P<0.01).结论 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疾病,农村地区高发,压力性和轻度尿失禁多见,且多伴发盆腔器官脱垂,治疗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应兼顾.  相似文献   

15.
妊娠对初产女性下尿路尿控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产女性孕晚期控尿功能及盆底肌力的变化。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入组48例,根据尿失禁问卷调查分有漏尿组24例和无漏尿组24例,妊娠满38周至临产前采用前庭超声尿动力学和肌电图检测。结果:有漏尿组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显著增大(P<0.05),收缩和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肌电压差显著减小(P<0.05);腹压漏尿点压<90 cmH2O 5例均有漏尿症状,其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显著增大(P<0.05),最大尿道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显著减小(P<0.05),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肌电显著减弱(P<0.05);所有孕妇膀胱储尿功能正常。结论:初产女性孕晚期下尿路解剖位置和功能发生变化,部分有漏尿症状的孕妇存在下尿路功能损害,盆底肌力量减弱,控尿能力下降;膀胱储尿功能并没有发生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6.
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地区确诊压力性尿失禁且已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设计统一流行病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体重指数(BMI)、结婚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次数、初产或阴道分娩有会阴撕裂或感染史、会阴切开次数、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产褥期有尿失禁史、反复尿路感染、习惯性便秘、职业的体力劳动程度、工作时平均站立时间、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初产前有尿失禁史、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糖尿病、经常感冒、开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BMI、会阴撕裂史、产褥期有尿失禁史、习惯性便秘、经常感冒、开腹全子宫(+附件)切除术、结婚年龄、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与SUI有显著相关性(P0.01)。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与SUI有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次数、会阴切开次数、阴道分娩或初产有会阴撕裂或感染史、初产前或产褥期有尿失禁史、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糖尿病、反复尿路感染、习惯性便秘、经常感冒、全子宫切除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职业、工作时平均站立时间长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而结婚年龄晚、初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晚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洛阳市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洛阳市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现状及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采取整层随机抽样法对洛阳市4041例女性(12~88岁)进行《女性尿失禁症状调查问卷》(自行设计)。本调查遵循的程序符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本着自愿的原则,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洛阳市4041例被调查女性《女性尿失禁症状调查问卷》显示,①尿失禁患病率为31.33%(1266/4041),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Х^=408.7606,P=0.000)。②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的患病率分别为22.84%,3.34%,5.15%,构成比分别为72.91%,10.66%,16.43%。③随着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升高,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升高(t=4.572,P=0.000)。本组尿失禁患者和非尿失禁者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④尿失禁患者认为,该病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占被调查人数26.05%;对其社会活动有影响的占尿失禁总人数的47.79%(605/1266),对社会心理有影响的占23.85%(302/1266),对二者均有影响的占11.93%(151/1266)。本组尿失禁患者认为尿失禁疾病是自然现象为54.19%(523/965),不知该怎么办为28.08%(271/965),感到很痛苦为12.33%(119/965),经济原因之故为5.40%(52/965),进行治疗和有就诊意向为15.96%(113/708)。结论洛阳市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年龄、体重指数与其患病情况明显相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组患者对该病了解认识不够,就诊率较低,尚需积极宣传尿失禁相关知识,提高就诊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危险因素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产后SUI产妇(失禁组)和同期分娩未发生SUI的8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年龄、孕龄、孕次、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经产情况、胎数、分娩方式、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情况、吸烟情况、产后增加腹压、新生儿体重、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情况、孕期运动量、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因素差异,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产妇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实际治疗情况将88例失禁组产妇分为盆底功能锻炼组(38例)和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即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等。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次、BMI、吸烟情况、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产后未予以盆底功能锻炼及新生儿体重≥4000g是影响产妇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失禁组中锻炼组产妇Qmax、M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0.05);VT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均<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未行盆底功能锻炼、巨大儿及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均同产后SUI的发生关系密切,建议产妇产后尽早接受盆底功能锻炼,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