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萍  张昌军  王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46-1351
目的:研究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B)与卵泡发育、卵巢反应能力、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4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患者(24个周期)卵泡早期(月经第3天)、卵泡中期、取卵日(OPU日)、胚胎移植日(ET日)和胚胎移植后3天(ET+3)血清中AMH、INHB水平及取卵日卵泡液中AMH、INHB水平,了解其与卵泡发育、卵巢反应能力、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随着卵泡的发育,血清INHB水平逐渐升高,AMH水平逐渐降低(P均<0.001);②取卵日卵泡中的INHB、AMH水平显著高于血清水平(分别为P<0.001及P<0.05);③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血清INHB水平随着获卵数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均<0.05),卵泡液AMH水平随获卵数不同而变化,获卵数0~9个时最低,10~15个时达最大值,≥16个时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④高质量胚胎比≥0.5组卵泡液AMH水平较高质量胚胎比<0.5组显著升高(P<0.05);⑤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之间,卵泡早期、卵泡中期、取卵日、胚胎移植日和胚胎移植后3天血清中INHB、AMH水平及取卵日卵泡液中INHB水平无差异(P>0.05),妊娠组卵泡液AMH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IVF超促排卵过程各个时期的血清INHB水平只能反映卵巢的反应能力,不能预测IVF-ET妊娠结局;取卵日卵泡液中INHB水平与妊娠结局无相关性。各个时期的血清AMH水平不能预测IVF-ET妊娠结局,取卵日卵泡液中AMH水平可以作为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泡液中AMH可能通过改变局部微环境引起胚胎质量的改变,进而影响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卵泡液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研究中心行IVF-ET 66例患者资料,按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28例)和非妊娠组(38例),测定超促排卵后卵泡液TAC,分析其临床妊娠结局与卵泡液TAC之间的关系。结果妊娠组TAC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两组患者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液TAC较高者妊娠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卵泡液中促性腺激素平抑因子(GnSAF)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相关性。方法:42例接受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取卵后留取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卵泡液内GnSAF水平,测定HCG日血E2水平、记录获卵数。将患者按照妊娠组、非妊娠组及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4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5个)分别进行GnSAF水平与HCG日E2、卵巢反应性、妊娠率等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42例患者42个IVF-ET周期42份卵泡液,卵泡液中GnSAF水平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反应性低与卵巢正常反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卵巢正常反应组中与HCG日E2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402,P<0.05)。结论:卵泡液GnSAF水平与卵巢反应性、HCG日E2、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等均有相关性,但未见明显影响妊娠结局。卵巢反应性低的患者卵泡液GnSAF含量明显低于卵巢正常反应的患者,可作为早期预测IVF治疗中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腹腔镜治疗后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耐氯米芬的患者分成两组,14例为IVF-ET组: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10例为LOP/IVF-ET组:实施腹腔镜卵巢打孔后,半年未孕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观察两组促排卵药物的用量、用药天数,HCG日血E2、FSH、LH水平,所取卵子数目、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r-FSH用量及Gn天数LOP/IVF-ET组明显高于IVF-ET组(P<0.05);HCG日血E2水平LOP/IVF-ET组明显低于IVF-ET组(P<0.05);获卵数LOP/IVF-ET组明显少于IVF-ET组(P<0.05),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重度OHSS发生,轻及中度OHSS发生率IVF-ET组明显高于LOP/IVF-ET组(P<0.05)。结论:腹腔镜打孔术后1年行IVF-ET治疗,可明显提高IVF-ET治疗效果,降低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取卵日卵泡液、胚胎移植及冷冻后胚胎培养液,检测卵泡液中LIF、雌二醇(E2)、孕酮(P)和胚胎培养液中LIF的水平,分析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LIF与卵子质量、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妊娠组胚胎培养液中LIF浓度显著高于未妊娠组(t=5.785,P<0.05),而妊娠组卵泡液P浓度显著低于未妊娠组(t=4.475,P<0.05).两组卵泡液LIF、E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05、0.680,均P>0.05).卵泡液LIF浓度与获卵数、成熟卵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E2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5、0.394、0.302、0.387、0.476,均P<0.05),卵泡液LIF与受精率、卵泡液P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0、0.243,均P >0.05).卵泡液LIF与移植胚胎胚胎培养液中LIF无显著相关性(r=0.107,P>0.05).优质胚胎培养液中LIF水平显著高于劣质胚胎培养液中LIF水平(t=8.334,P<0.05).结论 卵泡液中LIF与E2、卵母细胞质量有关,可以根据卵泡液中LIF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胚胎培养液中LIF可以作为预测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血清及卵泡液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卵子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3~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超排卵治疗的58例患者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CSF水平。结果:①取卵日卯泡液中的M-CSF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M~CSF的水平(P<0.01);②随着获卯数的增加,血清M-CSF水平显著上升(P<0.01),年龄<35岁组血清中的M-CSF水平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P<0.05),Gn支数<25支组血清中的M-CSF水平高于Gn支数≥25支组(P<0.05);③卯母细胞成熟度高组和可利用胚胎率高组,卯泡液M-CSF水平显著高于卵母细胞成熟度低组和可利用胚胎率低组(P均<0.05);④妊娠组血清M-CSF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1),不同妊娠结局血清M-CSF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液中存在较高水平的M-CSF,血清M-CSF水平与卵巢反应性有一定关系,M-CSF水平可能影响卵子的发育、胚胎质量,参与胚胎的植入,进而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胡毅娜  靳镭  余凡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02-3705
目的:通过检测以经控制性超排卵后(COH)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与卵泡液抑制素B(INHB)水平,探讨INHB水平在PCOS患者的卵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IN-HB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VF周期中71例患者采卵日卵泡液及血清中INHB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采卵日生殖激素水平,分析其与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PCOS肥胖组及对照肥胖组卵泡液中INHB水平均低于PCOS非肥胖组(P<0.05),PCOS患者中,妊娠者卵泡液中INHB含量高于未妊娠者,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泡液INHB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INHB与血清FSH、E2、P、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获卵数、受精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未发现相关性。结论:PCOS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INHB提示INHB可能参与了PCOS发病机制的某些环节,最终导致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INHB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影响卵子的回收,而影响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旨在为受卵患者推荐更为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1个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接受新鲜卵子捐赠行IVF-ET(A组)的40个赠卵周期;接受冻融卵子捐赠行IVF-ET(B组)的41个赠卵周期。A、B两组受卵者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A1、B1)和未妊娠组(A2、B2),比较A、B两组受卵者的临床资料和助孕结局。结果 A组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获卵数(9.41±2.79)显著多于A组(5.55±0.85)(P0.01),但A组患者的受精率(80.18%)显著高于B组(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A2、B1与B2间比较,B1组的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76.76%、69.77%)均显著高于B2组(64.34%、38.46%)(P0.05),但此差异在A组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赠卵IVF-ET可获得比冻融赠卵IVF-ET更为满意的助孕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雪梅  王德婧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89-4090
目的:探讨长方案中垂体降调节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5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231例患者233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用促性腺激素(Gn)前垂体降调节时间的长短分为:A组≤10天、B组11~13天、C组≥14天,比较三组的促排卵情况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果。结果:三组间Gn用量、Gn用药天数、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中垂体降调节时间长短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有一定的影响,降调节时间>10天其临床妊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心理社会因素对卵泡成熟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ICSI治疗的40位卵巢功能正常的妇女,于取卵日(OPU)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采用改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OPU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及卵泡液中的NA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泡液中E2、T的含量。结果:未妊娠妇女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妊娠妇女。妊娠与未妊娠妇女卵泡液NA、E2、T水平及E2/T、获卵数、卵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PU日血浆A、NA和卵泡液NA水平与卵泡液E2、T值及E2/T无相关性,与获卵数、卵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取卵日抑郁水平高的妇女妊娠率低,未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与卵泡成熟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时血清和卵泡液中睾酮浓度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8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治疗的患者43例,检测患者基础血清及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时血清和卵泡液中睾酮水平。①按获卵数分3组,低反应(L)组(1~5个)、正常反应(M)组(6~15个)、高反应(H)组(>15个),分析各组血清和卵泡液中睾酮浓度及各组受精率和妊娠率。②按临床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2组间睾酮的差异。结果:①不同获卵数3组间卵泡液中睾酮水平和基础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3组血清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组高于M组及L组(P分别为0.010和0.001);COH中其余时间点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妊娠组各阶段血清睾酮水平仅在取卵日时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卵泡液中睾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治疗时基础血清睾酮水平不能预测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但hCG日睾酮水平可能预测卵巢反应;取卵日血清睾酮与妊娠有关;卵泡液中睾酮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86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其中33例采用短方案(A组),53例采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B组)。比较两组的超排卵天数及Gn用量、HCG日血清激素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周期取消率等。结果:两组Gn启动剂量、HCG日E2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及移植胚胎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及周期取消率,B组较A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B组较A组长(P<0.05);临床妊娠率B组较A组高(P<0.05)。结论: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不同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节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效曲普瑞林1.0 mg和1.2 mg两种剂量降调节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剂量长效曲普瑞林降调节后,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穿刺卵泡数、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效曲普瑞林1.0 mg和1.2 mg均可获得满意的垂体降调节效果和IVF结局,建议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GnRH-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和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9例(PCOS组)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1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取卵日空腹血浆及卵泡液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以及卵子发育情况。结果:PCOS患者取卵日血浆及卵泡液tHcy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PCOS患者卵子回收率、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卵泡液tHcy浓度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负相关(均P<0·01);卵泡液tHcy浓度与血浆tHcy浓度正相关(P<0·0001)。结论:PCOS患者血浆及卵泡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血浆及卵泡液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是影响PCOS患者卵子质量、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6例首次行IVF-ET(A组)但未妊娠、COH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处于1.2 IU/L以上而E2水平低的PCOS患者,再次行IVF-ET(B组)的COH中,于启动促性腺激素(Gn)时给予地塞米松1.5mg/d,口服至取卵日。比较两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E2水平及IVF-ET结局参数的变化。结果:①B组HCG日E2水平和E2/直径14 mm以上卵泡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②B组26例患者有11例(42.31%,11/26)临床妊娠,A组无1例妊娠;③两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无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可以改善PC0S患者COH中LH水平处于1.2 IU/L以上而E2水平低的状态,进而提高IV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育龄期不孕妇女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含量,阐明LIF在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中LIF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揭示LIF在胚胎种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而为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症妇女48例,采集同一患者自然周期卵泡早期、黄体中期血清以及IVF-ET周期中采卵日的血清及卵泡液,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LIF的含量。结果: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卵日血清LIF含量明显高于卵泡早期和黄体中期,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略高于卵泡早期;妊娠组采卵日血清LIF含量比卵泡早期血清LIF含量的增加值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月经周期中血清LIF来源的部位随时相而异;IVF-ET周期中采卵日血清LIF主要来源于卵巢;卵泡早期血清LIF及采卵日血清LIF的增加幅度可能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经预处理后行IVF-ET的PCOS不孕患者70周期和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159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Gn起始剂量、Gn总量、Gn天数、HCG日的E2值、获卵数、MⅡ卵率、受精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PCOS组患者的Gn起始剂量、Gn总量小于对照组,Gn天数大于对照组(P<0.05);HCG日的E2值、获卵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MⅡ卵率低于对照组;受精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F-ET是难治性PCOS不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胚胎移植日胚胎种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实施IVF/ICSI的112个周期根据助孕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两组的E2、P、E2/P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宫腔深度,并与自然周期模拟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宫腔深度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两组超排卵周期胚胎移植日宫腔深度、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模拟移植日(P0.001);两组胚胎移植日C型内膜的比率均高于模拟移植日(P0.05),而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之间宫腔深度、内膜厚度、C型内膜比率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组E2、E2/P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超排卵治疗改变了子宫容积和内膜形态,通过生殖激素的变化而影响IVF/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行IVF-ET治疗的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分为非妊娠组(n=78)和临床妊娠组(n=102),分别检测其启动日、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取卵日和胚胎移植日血清hs-CRP浓度。结果临床妊娠组的不孕年限小于未妊娠组(P0.05)。临床妊娠组启动日hs-CRP水平低于未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启动日比较,临床妊娠组的HCG日、取卵日和胚胎移植日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组HCG日、取卵日和胚胎移植日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控制性超排卵,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控制性超排卵有潜在全身的炎症反应,一定程度的hs-CRP水平升高有助于IVF患者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积液(ECF)的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助孕并伴有宫腔积液15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取卵日子宫内膜线分离最大前后径(APD)3 mm的患者分为未干预组,未对积液进行处理;将APD≥3 mm者分为干预组,于取卵日行积液负压引流。两组均于移植日再次行超声观察,未见积液者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以随机抽取的同期无宫腔积液153个周期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3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流产率。结果未干预组移植日积液存在率为7.14%(3/42),干预组宫腔积液的再发生率为6.42%(7/109);3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日宫腔少量积液者(APD3 mm)积液多可自然消失,不影响IVF的临床结局;积液量较多(APD≥3 mm)者在取卵日行积液引流后也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