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涂片后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到2007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妇女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于子宫内膜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非典型细胞增生、可疑子宫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绝经后出血、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的关系。结果使用宫腔内膜采集器取材满意率100%,筛查结果阳性为12%,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为5%。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年龄50岁以上、绝经后出血、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子宫内膜学涂片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准确性高等优点,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缺乏明显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故早期筛查的诊断方法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宫腔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并与常规分段诊刮,全子宫切除术后以及宫腔镜+分段诊刮取材的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在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以及同期妇科、计划生育科就诊妇女445例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可疑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后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孕产史、绝经与否、绝经后宫腔是否有出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使用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7%(408/445),筛查结果阳性率为1.5%(6/408),阳性结果中66.7%(4/6)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妇女年龄50岁以上、绝经、绝经后宫腔出血、阴道排液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结论宫腔细胞学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准确性较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出血患者151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萎缩、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4.91%、85.71%、75.00%、60.00%。结论: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萎缩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马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1-112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日本阿洛卡-630超声诊断仪对4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诊断,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诊断为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为18例,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另外22例确定为因药物引起的出血.结论阴道超声是预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武汉市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武汉市接受宫腔镜+诊刮术+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女性6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56例(8.5%)、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82例(12.4%);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52例(8.2%)、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79例(12.4%);诊断结果基本相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绝经、糖尿病、家族恶性肿瘤史、高血压、年龄≥40岁和体重指数≥23 kg/m~2,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体重指数≥23 kg/m~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组织病理学诊断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绝经、糖尿病、家族恶性肿瘤史、高血压、年龄≥40岁、体重指数≥25 kg/m~2及接触过毒性放射线,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恶性肿瘤史、年龄≥40岁及体重指数≥25 kg/m~2。结论与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相比,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均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家族恶性肿瘤史、体重指数偏高、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年龄≥40岁的女性需要定时进行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工作,子宫内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相关危险因素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临床医生通过妇科小手术刮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的方法。如果需同时了解宫颈管内病变,分别刮取宫颈管内和宫内膜组织则称分段诊刮。刮出组织经几步严格的技术操作,制成切片,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了解内膜的生理及病理状况,作出病理诊断。下面即介绍一些常见的子宫内膜变化。 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可有月经周期变化,属于生理现象。首先是增生期,即月经期脱落的内膜开始再生、修复和增生,约相当于二十八天月经周期的第五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筛查出宫腔积液的绝经后女性,对能接受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将其结果与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子宫腔内膜细胞学检查标本取材满意率91.07%(102/112);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学检查者标本取材满意率86.61%(97/112)。2在筛查出的112例患者中,共有94例患者既有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结果又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87例(92.55%),良性增生性改变1例(1.06%),子宫内膜细胞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4例(4.26%)。病理检查结果仅为单纯子宫腔积液、宫腔积脓,未见异常的患者57例(60.64%);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30例(31.9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5例(5.32%)。结论绝经后妇女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应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低、治疗风险大的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尤其是难以刮出足量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用于术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宫腔细胞学检查,对单独阴道超声、宫腔细胞学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析,以诊刮术获取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经分段诊刮术检查发现,86例患者中59例患者为正常内膜,10例为内膜良性病变,4例为癌前病变,13例为内膜癌。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69.6%,宫腔细胞学预测癌前病变与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94.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98.6%。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风险,能作为临床筛查癌前病变、内膜癌的主要方法,降低临床诊刮率。  相似文献   

10.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以及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因素引起的阴道出血占89.47%,恶性肿瘤占10.53%。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功能性子宫内膜占77.78%,子宫内膜癌占14.81%,子宫内膜息肉占7.41%。结论:①绝经后阴道出血以良性因素为主,临床应注重病因筛查,不必常规诊刮。②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对于年龄较大、绝经时间较长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高,对其开展筛查日益受到关注。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属于对高危人群进行的选择性筛查,但至今尚未建立成熟的筛查方法。目前对子宫内膜癌有无创性筛查,包括血清学CA125检测,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创性筛查主要是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下取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不能替代病理组织标本的检查效果,并且缺乏细胞学诊断标准,至今在推广使用中有一定难度。子宫内膜微量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操作简便,微创,且可以根据病理结果做出较明确的诊断而备受关注,但在临床推广使用,尚需积累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三大肿瘤,其中,卵巢癌的预后最差,因为70%的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阶段.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过已有的宫颈细胞学筛查,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子宫内膜癌常见的症状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易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分为Ⅰ型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和Ⅱ型非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Ⅰ型占4/5.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接近宫颈癌的发病率,而且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排在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后,但其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却最高[1].卵巢癌尤其是上皮性卵巢癌(EOC)缺乏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70%以上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妇科三大肿瘤有严重的致死性,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发现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可达71.4%;局限型子宫内膜癌图像特征不典型,诊断符合率较低,本组为44.4%,但此类患者内膜异常发现率在95%以上,结合诊刮可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结论TVS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筛查方法,并可明确病变是弥漫型还是局限型,对确定子宫内膜癌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运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宫腔细胞学取材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宫腔细胞学取材,进行细胞学检查,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诊断性刮宫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100%;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方法比诊断性刮宫的方法,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2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方法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安全有效的,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阴道异常出血的绝经期或绝经期后妇女105例,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和传统分段诊刮术,以患者最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宫腔镜检查和传统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评估宫腔镜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传统分段诊刮术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85%,宫腔镜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44%,两组筛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分段诊刮术(χ~2=23.71、12.38,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71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生育期和围绝经期两组,通过分析诊刮后子宫内膜病理学类型及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探讨诊刮的价值。结果生育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中以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多见(360/712),占50.56%,其中均以无排卵型为主(286/360),占79,44%;内膜增生过长的病理类型从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内膜癌患者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结论两组患者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率相似,诊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做好子宫异常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及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年龄、绝经年龄、流血前绝经时限、产次、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及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分析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关系、宫腔积液与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关系。对年龄较大、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厚度异常的女性需常规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早期缺乏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因其隐蔽性强,故早期发现的诊断方法倍受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采用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内膜癌已被广大学者认可.本文将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方法与诊断性刮宫术法比较,以评价官腔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卵泡中、晚期阴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如官腔内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光团或基底层下低回声或内膜异常增厚患者(n=280),分为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并普遍诊刮病检(n=100)和月经来潮24 h内行诊刮病检(n=180)两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本研究官腔镜下定位活检并普遍诊刮病检100例,检出子宫内膜病变94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94%;月经来潮24 h内行诊刮病检180例,检出子宫内膜病变138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6.67%.比较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手段,其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与官腔镜病理检查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