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 (IR)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37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 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 ,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 P<0 .0 1 )。结论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 IR,IR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相应的诊断标准,分别收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9例,血脂异常患者39例,代谢综合征104例,以同期门诊体检人员4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三酰甘油、瘦素水平等,以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瘦素与各参数问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和FINS均显著增高(t分别为11.849、2.839、3.280,均P〈0.01)。与糖尿病组和血脂异常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t=3.058,t=2.911,P〈0.01)、FINS(t=2.750,P〈0.01;t=2.482,P〈0.05)和HOMA—IR值(t=3.072,t=7.749,P〈0.01)亦显著增高。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显示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418,P〈0.01),校正BMI和性别后与WHR无相关性(r=0.042,P〉0.05),但与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57,P〈0.01;r=0.124,P〈0.05)。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瘦素水平与BMI、FINS及HOMA—IR的相关性提示瘦素是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和降压机理。方法3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维戈洛)4mg/d-8mg/d,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盐酸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及降压机理。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瘦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均〈0.05);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索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升高瘦素水平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POS)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30例POS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POS患者的BMI(P〈0.01)、血压(P〈0.05)、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酯(P〈0.05)、低密度脂蛋白(P〈0.05)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P〈0.0001)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P〈0.0001)和餐后2h血糖(P〈0.0001)也高于对照组。PO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藏族POS患者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抵抗素变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患者抵抗素变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AC患者(AC组)与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并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组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P〈0.01);AC组抵抗素水平与BMI、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高抵抗素血症可能是AC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撅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天1次,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压、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空腹以及餐后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空腹以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届著性(P〈0.05)。但血脂无显著改变。结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对52例冠心病患者和16例对照组行空腹血糖(FSG)、空腹胰岛素(FSI)、内皮素(ET)、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及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FSI、ET、vWF明显升高,ISI明显下降(P均〈0.01);冠心病组血浆ET、vWF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ISI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ET、vWF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与冠脉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病因和机理。方法:对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进行了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试验,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各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存在着糖耐量异常,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C肽和胰高血糖素多种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分级比较,随着病情加重,糖代谢紊乱逐渐突出。肝硬化者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但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高血糖素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这种代谢异常主要是由于肝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和胰高血糖素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0.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35例高血压病患和25例健康对照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C肽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患接受伊贝沙坦治疗2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及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能够显降低血压(P<0.01),提高胰岛敏感性指数(P<0.01),此外,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改善(P<0.05,<0.01)。结论:伊贝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S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组2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血压不低于150/95mmHg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在此基础上,EECP组给予1h/d,共36h的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改善(P<0.01),但EECP组改善更明显(Z=-3.743,P<0.01);EECP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ISI明显升高(P<0.01),血脂代谢紊乱改善,甘油三酯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结论体外反搏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可明显改善MS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血脂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00例(脑梗塞45例,脑出血55例),非老年组110例(脑梗塞56例,脑出血54例),所有患者于发病24h内,并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患者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所有脑卒中患者,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患者所占比例亦增高。组内比较,脑出血组患者的空腹血糖、TG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梗塞组显著升高(P均〈0.01);老年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非老年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脑出血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脑梗塞组,而TG低于脑梗塞组;老年组的空腹血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非老年组。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病情有关,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3.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四海  贾国良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0,12(2):96-97,99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检测 2 0例溶栓治疗和 2 2例未溶栓治疗的非糖尿病 AMI患者的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并与 2 0例正常人作比较 ,AMI患者 4周后复查。结果 :AMI两组在急性期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4周后复查血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急性期有明显下降 (P<0 .0 1) ,AMI溶栓治疗组的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未溶栓治疗组显著下降 (P<0 .0 5 )。结论 :AMI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以急性期最明显 ,早期溶栓治疗能促进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与年龄、血压、血糖(Glu)、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9例脑出血(脑出血组)患者、54例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Glu、血脂、胰岛素,测量血压,进行各组比较。结果无论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抵抗素、瘦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相关分析发现,脑出血组抵抗素和收缩压(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抵抗素和Glu、TG、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脑出血组瘦素和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组瘦素和SBP、D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脑出血组、脑梗死组抵抗素和瘦素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可能通过联合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平衡,在脑卒中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控制高甘油三酯(TG)血症对胰岛素抵抗(IR)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和非治疗组(N组),在饮食控制的同时,T组给予非诺贝特0.3 g/日一次顿服,定期复查血脂,N组仅饮食控制.两组高TG血症者均连续追踪观察5年.结果(1)N组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血TG水平上升而上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随血TG水平上升而下降(P<0.05~0.01).(2)T组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但胰岛素水平、HOMA-IR和ISI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前(P均<0.05).(3)N组5年期间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9.52%,发生率为7.14%;T组未发现糖代谢异常新增病例.N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与T组、正常对照组(C组)相比较,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4.19和2.86.(4)血TG水平与HOMA-IR正相关(P<0.01),与ISI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与HOMA-IR独立相关(P<0.05).结论控制高TG血症能够减轻IR,使糖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的105例门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钾50~100mg/d,口服,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葡萄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并达到目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1),血压无明显波动,至第8周时总有效率达88.6%,对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此外至治疗结束时,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9.8±3.9)mmol/L和(12.5±2.7)mmol/L,P〈0.053,胰岛素敏感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敏感性指数分别为-(4.42±0.35)和-(4.11±0.26),P〈0.05],仅5例(4.8%)出现轻微头昏、咳嗽。结论:氯沙坦钾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而且还可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高血压妇女的血压、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绝经后轻、中度高血压妇女共 50 例。随机分成降压治疗组 25 例、降压治疗 HRT组(联合治疗组)25 例。两组均予口服福辛普利 10 mg/d 或福辛普利 10 mg/d 寿比山 2 5mg/d降压治疗;联合治疗组加服替勃龙(Tibolone)2 5 mg/d作为激素替代治疗,两组平均连续用药9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另设绝经后正常血压组22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 1.治疗前绝经后高血压患者 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1)。降压治疗组在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2. 3%和15 7%;联合治疗组SBP和DBP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4 8%和17 2%,两组差异不显著(P>0. 05)。2.降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下降 13 2%(P<0. 05),脂蛋白 a(Lpa)下降 33 3%(P<0 .01)。甘油三酯(TG)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 0 05)。3.降压治疗组 ISI 上升 18 1% (P<0 .05),联合治疗组ISI下降了20 3%(P<0 .01),两组差异显著(P<0 .01)。结论 1.替勃龙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绝经后高血压对降压疗效无影响。2.能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及脂蛋白(a),对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益。3.绝经后高血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中青年人(对照组)和43例老年人(老年组),分别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受试对象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结果老年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中高血压亚组血浆抵抗素与正常血压亚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高血压亚组抵抗素水平略高于正常血压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P<0.01;r=0.28,P<0.05),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23,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31,P<0.05),但在各实验组中,抵抗素与体质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年龄和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血糖、血脂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做75g糖耐量试验,测空腹、餐后1.2小时血糖,血胰岛素(INS)及血脂(ISI),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CHD 组给予利维受(每片含7-甲异炔诺酮2.5mg)治疗12周,然后重复上述各项目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血糖、INS及ISI均有显性差异(P<0.001)。利维爱治疗后,血糖、INS、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降低,而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水平升高,治疗前、后有显性差异(P<0.001)。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降低绝经后CHD患的血糖、INS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IR),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胰岛素抵抗(IR)与内皮素(ET)、心钠素(AN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冠心病患和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ET、ANP,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患的FBG、FI、ET、A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冠心病患ET与ISI之间具有显正相关(P<0.01),ANP与ISI具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存在IR,它与ET及ANP有关,但与ET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