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A. Pace-Floridia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977,116(10):1104-1106
4.
K M Leighton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986,135(5):443-444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手术的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优质护理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将每位患者的护理全过程进行记录,对比常规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比常规护理组明显减少,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在手术室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
7.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手术检查的重要场所,其中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一环。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映,安全影响质量,质量反映水平。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环节控制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手术感染控制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既反应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水平,也反应使用洁净手术室大大提高了手术感染控制的质量和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文中通过加强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对策,观察对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 科室自查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抽查相结合,比较在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施行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制订并落实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对策. 结果 在普通手术室施行的14707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182例,切口感染率为1.23%;洁净手术室施行的18931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85例,切口感染率为0.4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普通手术室施行的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59%、1.53%、5.93%,洁净手术室施行的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0%、0.56%、2.88%,上述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感染率明显降低. 结论 针对性地制定并严格执行手术室感染控制对策,可有效减少手术感染、提升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并总结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心脏急症的经验。方法对340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评估临床可操作性、适应症、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等。结果 318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3.5%。平均操作时间3~15 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置入都能成功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以及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5例,占7.3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心脏急症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为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将采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之前的2009年5月—2009年6月与一体化管理之后的2009年7月—2009年8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2组的手术器械包消毒及灭菌质量情况、手术室及供应室人员满意度及手术间歇时间.结果 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之后,手术器械包消毒及灭菌质量、手术室及供应室人员的满意度较一体化管理之前明显提高,手术间歇时间较一体化管理之前明显缩短.结论 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器械包的质量,最大化利用所有资源,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置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70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技术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救治.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起搏成功,即刻起搏成功率100%.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明显心悸、头昏、黑朦,操作时间(6.8±3.1) min,电极植入深度(36.5±2.9) cm,电压5 V左右,留置起搏电极导管时间(10.0±3.2) d.仅有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撤管治疗后康复.结论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置入术方便、快速、高效、创伤小、安全且不影响患者的四肢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有一个连续不断的护理过程,接受手术治疗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方法采取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保证患者尽可能在精神放松、舒适状态下接受手术。结果进一步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密切了护患关系,实现了两个“主动”、一个“满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使患者在最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0.
G. R. Sellery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972,107(5):421-pas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