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麻醉后低血压是其不安全因素之一。本文对比观察了腰麻后即刻扩容对低血压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丛与硬膜外阻滞对甲状腺手术中血糖和循环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丛、硬膜外阻滞对甲状腺手术中血糖和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年龄22-55岁,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颈丛阻滞组(颈丛组)15例,硬膜外阻滞组(硬膜外阻)15例,颈丛阻带选用0.8%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以C4一点法行双侧深浅丛阻滞,硬膜外阻滞选用1.3%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混合液,穿刺点选择C5-6间隙,采用侧卧位直入法,并向头置管3cm,分别测定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20min,切皮,分离甲状腺上极,切腺体和术毕血糖,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各时段血糖均逐步上升,于分离甲状腺上极后各时点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硬膜外阻只在分上极进SBP值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5),其余各时点血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颈丛组在分离甲状腺上极,切腺体时DBP,SBP,MAP均分别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5,P<0.01),结论: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均不能完全抑制甲状腺手术中血糖上升,现象,相比心血管反应而言硬膜外阻滞优于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3.
梁淑屏 《广州医药》1995,26(6):24-25
对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阻滞插入硬膜外导管前注局麻药试验量与插入硬膜外导管后注局麻药试验量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前者骶神经阻滞率高,镇痛作用较完善,硬膜外腔出血减少,争取了麻醉诱导时间,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阻滞区域皮肤温度变化与阻滞效果的关系。将77 例麻醉成功的择期手术病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臂丛神经阻滞组。在25 ℃室温下,将贴皮式测温探极按拟行手术部位固定在术野范围皮肤持续监测,取麻醉前的恒定皮温值做对照值,麻醉后每5 min 记录1 次至30 min 止,各时点的皮温值与对照值比较。结果:麻醉后两组术野皮温均明显升高,其中硬外组麻醉前后温差0 .57 ±0 .2 ℃, P < 0 .01 ;臂丛组阻滞前后温差0 .84 ±0 .29 ℃, P < 0 .01 ;认为硬膜外麻醉时术野皮温升高0 .5 ℃以上,臂丛神经阻滞时术野皮温升高1 ℃左右,可确认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涛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85-186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方法联合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男性乳房肥大症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局部肿胀麻醉联合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对29例受术者实施乳房吸脂、腺体切除术。结果29例受术者均能在肿胀麻醉联合肋间神经阻滞下耐受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局部肿胀麻醉联合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男性乳房肥大症手术中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60例老年人,平均年龄68±5.12岁,ASAⅡ~Ⅲ级,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2.41±1.411%,麻醉平面超过T6水平者,辅用杜氟合剂后下降6.017±2.15%,输氧后立即上升6.755±3.02%,达麻醉前水平或略高,麻醉前输氧后注硬膜外麻药及辅助用药者,SPO2无下降,提示老年人硬膜外阻滞时应积极输氧,适量用辅助药完善麻醉是完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研究手术和麻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胃癌根治患者,随机均分2组,Ⅰ组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膜阻滞下施术,Ⅱ组在全身麻醉下施术。用单克降抗体分别检测2组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2h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变化。结果 手术开始,Ⅰ组B细胞、细胞及其亚群无明显变化。Ⅱ组B细胞、T细胞、诱导性T细胞,CD4/CD8比率下降,抑制性T细胞上升。结论 硬膜外阻滞能干预由手术和麻醉引起的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胡柳  邱晓东 《现代医学》2003,31(5):304-306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注不同静脉制剂以减轻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妇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3组均在麻醉前20~30min预输液500~1000ml。其中A组输注液体为706代血浆500ml,B组输注贺斯(6%羟乙基淀粉,相对分子质量130000)500ml,C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000ml。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后各组收缩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的用量。结果 C组在麻醉后收缩压、中心静脉压下降较为明显,低血压的发生率较A、B组明显升高,麻黄碱的用量也较A、B组大,而心率的变化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能有效地预防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方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方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阻滞前后心率及平均血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两组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两组心率高于阻滞前,平均血压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97-98
剖宫产的麻醉方式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手术指征、紧急程度、患者和产科医生的倾向以及麻醉医生的技术等。在国外腰-硬联合阻滞(CSEA)为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80%~90%美国剖宫产在区域阻滞麻醉下实施,腰-硬联合阻滞和连硬外阻滞(CEA)几乎各占50%,国内CSEA在剖宫产中已经开展,但CEA仍为我国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1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均采用传统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丝卡因混合液20ml,对注工后2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行静脉内局部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臂合液20ml,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81.8%,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55.8%、53.2%和45.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57例,占总例数的37%,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51例,结论: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静局部麻醉可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鹏  张柏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89-8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麻醉方式,将68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且A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肾移植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陈培敏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45-1146
在37例肾移植手术中应用1.3%利多卡因和0.3%地卡因混合液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并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动静脉吻合流开放前及开放后1h等时段的SBP、DBP和HR。结果:麻醉后血压均有维持在术前的90%以内,保证了移植肾的灌注压和滤过压;麻醉后心率稍有下降;有较宽的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好。说明二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很好满足肾移植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胡云清  秦奇 《四川医学》1994,15(1):10-12
本文报告小儿氯胺酮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围术期SpO_2监测。结果显示:①氯胺酮麻醉中及术后前4天SPO_2均显著低于术前值,硬膜外阻滞术中及术后前2天SPO_2均显著低于术前值;②氯胺酮麻醉中及术后前3天SPO_2又显著低于硬膜外阻滞,低氧血症(SPO_2<96%)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提示两种麻醉方法的部分患儿术中和术后存在轻、中度低氧血症,尤以氯胺酮麻醉的发生率高,持续时间亦长。作者认为,围术期应严密观察和加强呼吸管理,给予氧疗,是预防低或血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在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前预扩容的效果。方法将60例产妇分为H组及L组两组,每组各3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前分别输入HES40氯化钠注射液(H组)和乳酸林格液(L组)各500mL预扩容行剖宫产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时(预扩容前)、麻醉前(预扩容后)及麻醉后5min血压和心率。结果H组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不大,L组麻醉后5min心率显著下降(<0.05);麻醉后5min时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入室时下降,但L组下降更为明显(<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时,用HES预扩容,产妇的血压、心率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颈丛阻滞麻醉法282例效果分析附属医院麻醉科李艳,周恩德关键词颈丛阻滞,甲状腺,外科手术颈丛阻滞是颈部甲状腺麻醉中常用的、较安全民可靠的麻醉方法。本文对1990~1993年间282例颈丛阻滞麻醉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28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入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50例采取超声引导下前入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简称超声引导组),另一组50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简称联合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 min、0.5 h、1 h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水平均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联合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前入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防治硬膜外阻滞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连续硬膜阻滞麻醉下上腹部手术病人,将麻醉效果良好,阻滞平面T3-4~T11-12的1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  相似文献   

19.
郑永波  刘文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079-1080,1091
目的研究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对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的影响,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引起心血管副反应的原因。方法杂种犬20只,通过对犬实施一点法颈深丛神经阻滞麻醉,解剖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颈部迷走神经,观察该麻醉下颈动脉窦和颈部迷走神经被麻醉药物浸润情况;观察麻醉前后颈动脉窦按摩,及麻醉后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对犬血压及心率的影响。结果颈内动脉起始部距离第4颈椎(C4)横突1.0-1.4cm,而一点法颈深丛阻滞麻醉后距离C4横突约4.0cm范围内组织均明显被麻醉药物浸润。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壁和迷走神经均明显被麻醉药物浸润。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前按摩颈动脉窦可引起明显的减压反射,而阻滞后按摩颈动脉窦或刺激迷走神经均未引起明显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致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阻滞是引起心血管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拔牙时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虽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大量廊用,每年我院因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的绝对数量仍不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37例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资料,旨在总结其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