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冠心病的患者常常伴有慢性肾脏病,而肾脏病患者亦往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与肾脏病的密切关系与中医的"心肾相关"理论不谋而合。文章以中医视角,运用"心肾相关"理论,阐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生理机制、病理联系,并确立中医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
心肾失调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及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肾虚,心脉瘀滞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本实验从性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的变化与动脉壁病理形态学的联系,探讨了中医心肾失调导致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并初步探讨了补肾精、通血脉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基础,认为调补肾虚,改善性激素环境,恢复动脉壁ER密度,对于恢复动脉壁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研究为临床发挥中医整体调理优势,改善性激素水平,保护动脉壁生物功能,防治冠心病,提供了用药参  相似文献   

4.
心肾失调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生物化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心肾相关理论对治疗心衰的指导作用辽宁中医学院(110032)郝明慧,王者仁辽宁省中医研究院(110031)周淑华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是各种心脏疾患在其发展过程中,心功能严重受损所致,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心衰可分为急、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6.
"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了祖国医学关于"心肾相关"理论的文献研究与有关论述,并从生理基础及病理基础方面对"心肾相关"理论的中医内涵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心、肾两脏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长期高血压等心血管病(CVD)会导致肾脏病变,而多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见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病关系密切。本文从中医学对心肾相关的认识对CVD肾脏病变进行分析,为CVD肾脏病变在治疗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与肾脏均出现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涉及心、肾两脏,由心及肾,或由肾及心,或心肾同病,故治疗时应两者兼顾。目前单纯西医治疗并未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获益较差。相比之下,中医学从"心肾相关"理论认识心肾同病历史悠久,相关方剂的治疗作用不仅被研究证实,更能在临床上取效。因此,从传统"心肾相关"思路探讨心肾综合征(尤其是Ⅰ型和Ⅱ型)的证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一个子系统,结合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心肾相关更能全面概括心肾两脏关系。其是指在人体系统中,心、肾及其相应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分别组成两个脏腑系统,在生理情况下,这两个脏腑系统之间存在着横向、纵向和交叉的多维联系,共同协调机体的正常活动;病理情况下,两脏腑系统又互相影响。心肾相关理论为中医心肾相关的生理、病因病机学说及脏腑辨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与心脾肾相关的临床研究肖烈钢汤希孟(解放军第421医院广州510318)(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冠心病辨证论治心钠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目前,对冠心病辨证论治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在标证方面,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本证方面则...  相似文献   

11.
李晓  马月香 《国医论坛》2011,26(6):38-3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防治CHD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并具备毒副作用小、远期疗效稳定等特点和优势,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是寻求防治CHD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通过文献整理,认为心气虚是导致CHD的主要病机,气虚即可导致血瘀,临床治疗CHD应重在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2.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从肾论治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香婷  魏民  张一昕 《陕西中医》2005,26(7):715-716
<正>笔者仅就临床体会,初步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为心、肾两脏亏虚,但二者又非并列平行的关系。即心脏虚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肾虚又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换而言之,冠心病的本虚是:其本在心,其根在肾。至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之标,则是心、肾虚损的病理产物,他们又反过来构成发病的外在条件。对本病的治疗总以补益心肾,固其根本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病生存期的延长,Ⅱ型心肾综合征(CRS)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对Ⅱ型CRS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既往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多靶点特征的中医药可能在心肾疾病中有突破性疗效.文章将通过Ⅱ型CRS"心肾相关"理论追溯、现代中医理论对Ⅱ型CRS的阐释、Ⅱ型CRS的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发病机...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交通心肾理论治疗心肾综合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引起的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心衰,患者喘憋不能平卧、尿量显著减少、顽固的水肿,内分泌的失调还会造成周身烦热、不欲衣被,甚至频饮冰水,由于恐惧和不适感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等情绪改变。从临床特点看,CRS属中医“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心衰发展到终末期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6.
调节心肾方药治疗111例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与“心衰”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中医学关于心肾功能和病机的有关论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衰”发生发展认识的比较,认为《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体现了“心衰”病理,即心肾虚损、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并且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和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阐发了《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及在其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调补心肾方药体现在抗“心衰”临床上,具有“综合治疗”、“多向调节”、“随证治之”等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心肾理论”包括心肾相交与不交两方面,综观历代医论,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形成了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代表医家如孙思邈、严用和、朱丹溪、周慎斋等。笔者认为此观点以五行之变释生理,以五行之常释病理,有悖于五行归类特性。另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心火旺肾阳虚型心肾不交的病机是“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同为亢盛之心火,可出现心火旺肾阳虚与心火旺肾阴虚的不同转归,有臆测之嫌,难以统括临证诸多变化。笔者认为对心肾相交与不交应结合临床,深化认识,不可望文歧义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16-2118
冠心病中医称为胸痹,在临床甚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而情志是导致胸痹的关键因素,《证治准绳》载:夫心统性情,始由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脏乃应而虚矣。说明情志与心的关系密切。历代医书也多记载脑主神明,当脑神紊乱、情志改变,导致心的功能异常。文章基于传统中医的心脑相关理论,旨在探讨情志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