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顽固性癫痫经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后的随访结果 ,评价功能影像学PET技术在顽固性癫痫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以PET定位致痫灶为主设定靶区、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可行性 ,并提出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机制、剂量。方法 :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 ,年龄 4~ 46岁 ,行EEG ,MRI及PET检查 ,以PET结果作为致痫灶靶区定位的主要依据 ,该 40例患者的PET结果均提示有 2个以上的致痫灶。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技术 ,以PET定位的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将具有定位意义的PET图像传送到X刀治疗系统的工作站 ,引导X刀治疗计划设计 ,9~ 13Gy周边剂量 ;仅治疗主致痫灶 15例 ,治疗范围包括致痫灶及可疑病灶 2 5例。所有病人均随访 10个月以上。结果 :同期来我科就诊行PET检查的癫痫病人 10 2例 ,PET结果提示多个致痫灶的 40例 ,占 39 2 %。单纯治疗主致痫灶组 ,发作频率由 4 5次 /月降至 1 5次 /月。治疗范围包括所有致痫灶组 ,发作频率由 5 2次 /月降至 1 3次 /月。而癫痫发作消除的比率 ,分别为 46 6% ( 7/15 )和 60 %( 15 /2 5 )。治疗后癫痫症状加剧仅 1例 ,其中 3例病人以精神障碍为主症状 ,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两组病人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无伤残及死亡。结论 :P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18F-FDG PET显像与EEG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上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颞叶癫痫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和长程/视频EEG检查,细致分析图像,并将所得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F-FDG PET显像准确定位42例癫痫患者病灶位置,头皮EEG准确定位致痫灶30例,准确率分别为67.7%及48.4%,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8F-FDG PET显像结果表现较多样,影像分析应细致、审慎。结论: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优于长程/视频EEG检查,但因其价格较昂贵,临床可首选EEG定位癫痫,EEG定位困难时选择PET显像可明显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高场强MRI、PET/CT、术前及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等三步法定位致痫灶,单纯病灶切除、病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病灶切除加单脑回灰白质联合切除等多术式联用切除致痫灶和/或阻断传导通路。结果三步法致痫灶定侧准确率100%。多术式联用治疗后,满意31例,显著改善17例,良好16例,效差14例,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79.0%。结论三步法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多术式联合处理致痫灶或/和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皮层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COG)评估 PET对致痫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6例经CT和MR检查除外脑部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的癫痫病人 ,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检查定位后 ,进行颅骨钻孔 ,放置条状电极片 ,然后进行ECOG描记 ,评估PET对致痫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PET对致痫灶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3 %。结论 :PET是目前准确率较高的无创性致痫灶定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FDG PET与发作期SPECT脑显像在小儿顽固性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小儿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FDG PET与发作期SPECT显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发作间期PET表现为局限性单叶代谢减低,14例表现为多灶或弥漫性改变。发作期SPECT显像18例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10例为多处高灌注灶。30例患者中26例(86.7%)两项检查结果相符合,12例PET发作间期呈多病灶或弥漫性改变者,6例于发作期转化为单叶局限性病灶。结论:发作期SPECT结合发作间期PET显像,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癫痫定位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体化~(18)F-FDG PET/MRI(以下简化为PET/MRI)检查在癫痫精准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5例药物难治型癫痫患者,在术前发作间期行颅脑一体化PET/MRI检查,并在检查完成1个月内通过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或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致癫痫灶。以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对单一MRI形态学、PET形态分析法、PET/MRI融合成像3种方法检出、定位致痫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对照研究;通过MI Neurology软件对致癫痫灶与正常PET/MRI脑代谢数据库进行配准比对,获得各脑区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值,对比病变部位与对侧正常对照脑区SD值、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ean)值的差异。结果:单一MRI形态学方法定位致癫痫灶的灵敏度为37.5%(9/24),特异度为100%(4/4),有15处致痫灶单一MRI形态学无法显示,其中14例病灶无结构异常,因而MRI无法显示。单一PET形态学方法确诊16处癫痫灶。结合PET(包括半定量PET)进行PET/MRI融合成像,可以检出12处MRI阴性病例,PET/MRI检查定位致癲痫灶的灵敏度为91.6%(22/24),明显高于单一MRI形态学(P0.05)。PET/MRI融合成像减少了1例PET假阳性诊断,其成像特异度为100%,同时MRI可以清晰显示解剖结构,为手术提供精准定位。致癫痫灶SD值为-6.16±2.26,健侧SD值为-0.72±0.89,致癫痫灶的SD值明显低于健侧对照区(P0.01)。结论:一体化PET/MRI检查充分融合了2种显像方法的优势,对于无结构异常的致痫灶,结合PET(包括定量PET)可以发现MRI检查阴性的病灶,而MRI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解剖结构,PET/MRI同机可对病灶的部位和范围进行精准定位,并可以进行功能融合成像,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了有力信息,在癫痫个体化精准医疗中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宗珊  杨惠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02-903
目的探讨为顽固性癫痫患者提供视频脑电监测过程的安全护理,保证脑电监测质量,明确病灶准确部位,为手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在视频脑电监测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做好监测过程中癫痫发作时各项抢救及护理安全措施。结果所有脑电监测检查过程中预防性措施准备充分,护理得当,既描记到致痫灶波形,准确定位病灶部位,又使患者安全平稳度过癫痫发作期。所有病人无一例意外发生。结论视频脑电监测描记癫痫波形是确定致痫灶的一种主要检查项目,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在脑电监测患者癫痫发作期间,做好各项抢救及护理措施准备是患者能够平安度过癫痫发作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PET—CT脑3D显像在癫痫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脑3D显像对致痫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癫痫患者13例,皆行18F-FDG脑三维PET显像,通过目测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均行EEG检查,其中2例行皮层脑电图(EeoG)或深部脑电图(DEEG);12例行脑MRI或Cr检查。结果(1)13例中,PET阳性表现为低代谢灶者检出率为92.3%(12/13例),明显高于EEG和脑MRI/CT(分别为92.3%、69.2%、33.3%,X^2分别为14.3、35.0,P均〈0.01)。单病灶检出率PET明显高于EEG(分别为61.5%和38.4%,X^2=23.1,P〈0.01)。与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相比较,PET对致痫灶的检出灵敏度为95%,定位准确性为89%。结论18F-FDGP田在致痫灶的检出及定位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引导癫痫外科手术及放射定向治疗方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郭连梅  沈钱 《天津护理》2011,19(6):358-359
癫痫是一组由于短暂大脑功能失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作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与反复性,患病率为0.35%~0.48%[1].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癫痫,指无中枢神经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疾病,但临床迁延,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单独或合用主要抗癫痫药,并达到病人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日常生活的癫痫发作[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逐渐发展为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的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是指在手术中应用皮层电极监测大脑一定区域的异常癫痫放电活动,用以辅助定位致痫灶从而指导手术切除的方法[3],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往的癫痫手术治疗由于致痫灶的定位准确度较低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从而加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与力度.如今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切除,降低了手术后护理的难度与风险.现将其临床应用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切除癫痫灶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最有效手段,术前对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8F-FDG PET显像可反映癫痫病灶的糖代谢情况,受体显像可反映受体密度、分布及亲和力,对癫痫病灶的术前定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对PET和PET/CT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外科术前与术中癫痫病灶定位的异同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2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复杂、部分发作的顽固性癫痫78例。术前癫痫病灶定位主要采用头MRI及24h视频脑电图检查,癫痫病灶局限于颞叶31例,颞叶、额叶47例。术中行24导皮层脑电图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病灶,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癫痫术式完成手术。结果术前视频脑电图检查定位癫痫病灶与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定位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后者定位范围较前者有扩大。结论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证实并进一步精确定位癫痫病灶范围,以及在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病灶范围,癫痫术式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的多学科团队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策略。方法:介绍1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头皮脑电图监测示患者双侧颞区不同步放电,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评估为患者病灶位置和侧向性不明。进行MDT讨论和后续进一步术前评估,明确患者致痫灶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为右内侧颞叶癫痫,接受右侧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致痫灶为节细胞胶质瘤合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b型)。术后1年余患者无癫痫发作。结论:MDT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部位,为患者的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精准定位和手术切除范围参考,促使患者术后达到无发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术对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将临床、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SPE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取大骨瓣开颅,术中行皮层脑电(ECoG)监测。首先切除脑的结构性病灶,对颞叶癫痫,行较小范围的前颞叶切除以及颞叶内侧结构;对痫灶位于额极底面者,行额极切除。复查FCoG,对残余的痫样放电区域,不论是否位于重要功能区,均行MST直至术野内痫样波基本消失。术后继续服用抗痫药治疗2年方可考虑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本组67例无手术死亡和明显并发症。随访1—7年,有效率(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为91.0%,显效率(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为80.6%,效差或无效率为9.0%。术后复查脑电图多有明显改善。结论:在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中,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留更多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记录到了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快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评估。方法:接受手术治疗切除致痫灶的癫痫患者7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VEEG、MRI、PE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术前定位与术中定位的准确性;同时比较两两之间的检出率。结果:本组MRI阴性24例,MRI阳性49例(67%)。VEEG、MRI和PET术前定位与术中定位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阳性率最高。PET与VEEG的诊断一致性高于MRI与VEEG的诊断一致性(P0.05)。结论:PET对癫痫病灶定位的敏感性高于MRI及VEEG,对于MRI阴性的患者更需要完善PET和VEEG检查。  相似文献   

18.
李明英  倪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1,(10):1517-1520
目的探讨用视频脑电图和MRI诊断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一2010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38例。其中,海马硬化25例,颞叶萎缩伴脑发育不良2例,脑灰质移位及巨脑回4例,血管畸形3例,胶质瘤2例,脑内囊肿1例,外伤性癫痫1例。用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来源部位及脑电活动特点,用MRI扫描显示痫灶区的表现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改变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期的致痫灶来源定位准确率为100%(38/38),发作间期定位准确率为53%(20/38)。MRI对发作间期的致痫灶及相关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9%(34/38),病变定性准确率为79%(30/38)。结论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有机结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能更有效检出致痫灶的部位及性质,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切除致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后,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EcoG引导下精确定位致痫灶,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致痫灶.结果:术后随访后随访12~ 449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3.3%.结论: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手术.Eco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致痫灶中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皮质发育不良的术中EcoG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PET脑显像在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脑显像在各类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行 18F-FDG PET脑显像,将其定位结果与头皮脑电图(EEG)、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中14例定位后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56例(86%)患者发作间期PET图像上可见皮层局限性低代谢灶,4例(6%)可见皮层局限性高代谢灶,其余5例(8%)未见异常代谢灶.在PET图像呈典型低代谢表现的56例患者中,PET定位结果与EEG定侧(判定左右半球)或定位(判定具体脑叶)结果相符者40例(71%),EEG呈弥漫性异常者(无法定位)10例(18%),EEG检查未见异常者1例(2%),另5例(9%)PET定位结果与EEG定位结果不符.该56例患者中,44例(79%)CT或MRI检查阴性,12例(21%)CT或MRI检查阳性,后者中有11例PET定位结果与CT或MRI定位结果相符.明确致痫灶后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的14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9例(64%)术后未再有癫痫发作或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于头皮EEG无法准确定位和CT、MRI检查阴性的癫痫患者,18F-FDG PET脑显像可替代部分侵入性EEG检查用于致痫灶定位,而不同的PET定位图形对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