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含量,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与脑实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位正常人及3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MBP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其MBP含量分别为(5.63±3.56),(1.10±0.45)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t=7.145,P<0.001),且血清MBP含量与脑梗死体积有一定的关系.结论脑梗死时血清MBP含量明显升高,且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塞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BP含量,并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脑瘫兔血清及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髓鞘碱性蛋白 (MBP)能否作为脑瘫早期诊断生物学指标及反映各脑区损伤情况。方法 :出生后 3d仔兔腹腔分次注射胆红素 (总量 30 0mg/kg)制备出兔脑瘫动物模型 ,观察脑组织不同区域病理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BP含量。结果 :仔兔注药后 12h血清中MB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5 ) ,而脑瘫仔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组织中MBP含量脑瘫仔兔海马、基底节区较对照组减少(P <0 .0 5 ) ,脑干、小脑、皮层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MBP含量可作为胆红素致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胆红素致脑瘫兔脑海马、基底神经节区髓鞘脱失 ,但在脑干、小脑、皮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髓鞘碱性蛋白 (MBP)是中枢神经系损害或脱髓鞘的特异性生化指标〔1 ,2〕。我们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脑脊液 (CSF)中 MBP含量 ,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7年 3月~ 1999年 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 ,均符合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 2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 ,并经脑CT扫描证实。其中脑梗死组 46例 ,男2 7例 ,女 19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6 3.2岁。脑出血组 34例 ,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34~ 73岁 ,平均 5 6 .4岁。病情分级根…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王晓明李秋茹张国元龙存国吴碧华郑霞清作者单位: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晓明男33岁硕士,主治医师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所独有的膜蛋白组分。我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6.
同步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对脑梗死及多发性硬化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对 2 0例脑梗死 (CI)和 12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进行同步测定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CI组 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46~ 78岁 ,平均 5 6岁 ;病程均在 72小时内 ;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并经颅脑 CT或 MRI证实。其中脑叶梗死9例 ,基底节区梗死 11例 ;梗死区直径≥ 5 cm者 6例 ,<5 cm者 14例。 MS组12例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39~ 5 8岁 ,平均 45岁 ;诊断符合文献〔2 ,3〕标准。其中活动期 7例 ,缓解期 5例。1.2 正…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髓鞘特有的膜蛋白.在急性脑实质性破坏或脱髓鞘病变时,血清和脑脊液中MBP含量升高.对血清和脑脊液MBP含量测定,可以反映急性脑实质性损伤的程度[1,2].但对血清MBP与脑脊液MBP(CSF-MBP)是否相关,文献[3,4]报道不一致.本文以急性脑出血作为脑实质性损伤的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通过同时监测脑出血过程中血清MBP和CSF-MBP的动态变化,为了解血清MBP和CSF-MBP对急性脑实质性损伤的诊断意义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血清与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检测的比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血清与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检测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简易的MBP酶联无疫吸附定量测定(ELISA)法检测。结果: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MBP含量分别为0.99±0.48μg/L;1.59±0.51μg/L.急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1,3,5,7d)M脊液中MBP含量分别为8.79±1.89μg/L;719±1.87μg/L,5.18±1.19μg/L;3.19±1,77μg/L.血清中MBP含量分别为1.78±0.78μg/L;3.51±0.94μg/L;3.98±1.07μg/L;289±1.22μg/L。检测结果均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脑脊波中MBP含量较血清中升高非常显著,对判断伤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及其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队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和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 相似文献
11.
左阳花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1999,6(3):4-5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及基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对20例急性脑出血,28例急性脑梗塞,10例老年性痴呆以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MBP进行检测。结论血清MBP检测于急性脑出血,脑梗塞,及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它不适用于某些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或正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检测脑组织损伤后特异性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并试图用来评价脑神经元、胶质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有无损害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髓鞘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髓鞘蛋白(MBP)浓度在预后的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01/2002-12间4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在伤后12h内进行血清NSE,MBP浓度检测,并结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预后组之间NSE,MB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以伤后12h血清NSE浓度30mg/L,MBP 10mg/L浓度为分界标准评估预后,NSE评估预后的特异度为77%,敏感度67%;MBP特异度为64%,敏感度6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则显示NSE对预后的评估较MBP更敏感更特异。结论: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对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NSE浓度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较MBP更为敏感、特异,因此可作为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一种可靠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受损脑髓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共选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针刺组(早期组)及晚期针刺组(晚期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早期组及晚期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采用Pal-Weigert髓鞘特殊染色法和ELISA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开始1,3,5,7d时脑髓鞘的再生情况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的改变。结果在各不同观察时间点,发现模型组大鼠内囊髓鞘均有明显脱失,且血清MBP含量亦较造模前明显升高;各针刺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的髓鞘脱失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血清MBP含量升高的幅度亦显著低于模型组;另外早期组大鼠血清MBP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较晚期组滞后。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激发大鼠脑可塑性潜能从而促进MCAO脑缺血损伤区的神经髓鞘组织再生,并且针刺治疗时间窗对缺血后脑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方法 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住院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 112例 ,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5 8例 )和对照组 (5 4 )例 ,于治疗前后行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含量的测定 ,同时评定GCS评分的变化。结果 经高氧液治疗 ,治疗组MBP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 ;患者脑脊液中MBP含量可作为判断患者病势轻重和临床疗效的一个可利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测定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中MBP含量,另测定50例健康人血清MBP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MBP含量(5.027±3.237)ng/L与正常对照组(1.017±0.642)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情组间血清MBP含量〔轻型组:(2.581±1.022)ng/L,中型组(4.999±0.834)ng/L,重型组(9.975±3.553)n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MBP含量明显升高;脑实质损伤程度越重,其血清MBP含量升高愈明显;及时测定脑外伤患者血清MBP含量对判断脑损害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改变。方法:检测20例脑膜瘤(脑膜瘤组)、23例胶质瘤(胶质瘤组)、18例听神经瘤(听神经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血清MBP水平,另选择健康成年体检者21例(健康对照组)并检测其MB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疾病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MBP水平均升高,术后第7天降至或接近术前水平。脑膜瘤组和胶质瘤组不同病灶部位之间血清M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2,P=1.515;F=0.516,P=0.247)。各疾病组的血清MBP与术前、出院时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都不同程度地呈负相关(P<0.05)。胶质瘤组的血清MBP与肿瘤体积、瘤周水肿体积、手术时长等临床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血清MBP先升高后降低的改变,反映术后脑损伤的进展、愈合的过程。术前血清MBP不能反映脑肿瘤类型,手术前后血清MBP的改变幅度与肿瘤类型、病灶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在坐骨神经离断后的变化以及外源性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治疗后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管内注入NGF,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镜扫描法观察坐骨神经组织髓鞘的变化,实验分组为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硅胶管内给NGF组,Ⅲ组为:硅胶管内给NGF+每日肌肉注射NGF(500ng/kg连续2周)组。结果(1)ELISA检测显示: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4h、2周MB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1),1个月后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2)电镜扫描观察到:对照组术后24h,2周严重脱髓鞘,轴浆严重变性,治疗组术后1个月后脱髓鞘和轴浆变性有所缓解。结论NGF治疗后可促进再生神经的生长和轴突髓鞘化,从而降低MBP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种方式改善机体缺氧,术中应用携氧液是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中应用携氧液对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临床麻醉研究室,对象为1999/2001年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选择头颅CT示出血量40~60mL,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ⅡI级,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62岁。随机分为携氧液组和对照组。方法:两组术中分别采用输注携氧液和平衡液。主要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浓度,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格拉斯格评分以及手术各阶段的颅内压力。结果:两组颅内压在手术前和诱导后无差别,在清除血肿至术毕,携氧液组颅内压[(1.87&;#177;0.24,1.73&;#177;0.18)kPa]明显低于对照组[(2.10&;#177;0.38,1.92&;#177;0.22)kPa][(t=2.37,P&;lt;0.05;t=3.06,P&;lt;0.01)];术后12h,携氧液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4.1&;#177;1.3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177;1.42)μg/L](t=2.58,P&;lt;0.05)。术后第7天,携氧液组格拉斯哥评分(13.6&;#177;0.88)明显高于对照组(12.7&;#177;1.22)(t=2.74,P&;lt;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早期输入携氧液对血肿脑周围组织提供早期干预,有效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挽救血肿周围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