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召亮 《北方药学》2012,9(8):109-109
目的: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采用的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硬膜外麻醉,对其操作的方法、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地进行完成手术,并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取得较好的肌松效果,没有发生因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进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采用硬膜外进行麻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对患者的生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在我院给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老年患者皆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皆成功进行手术。麻醉诱导时间在20~60min之间,平均时间为35min;手术时间为85~150min,平均时间为110min,麻醉平面皆于T10之内,全部患者的血压皆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其安全性较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结果 66例患者均取得效果的麻醉效果。在麻醉前患者的SRP为(149.4±19.5)mmHg;HR:(104.4±12.7)次/min,在麻醉过程中,患者血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为HR下降:5~10mmHg,SRP下降5~10mmHg,手术时间2~5h,平均3.5h,术后出血400~1000mL,平均650mL,需要输血62例,占93.9%。麻醉结束后SRP(133.1±10.8)mmHg,HR:(95.8±6.5)次/min。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麻醉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用药剂量、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麻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血压、心率及呼吸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快速发挥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卫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36-2438
目的 选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进行实施,并对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操作的实施,并对患者麻醉过程中缺氧、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及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询问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另外,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并对其具体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麻组患者相比,高血压发生率低、低血压发生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缺氧、心动过缓、患者满意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全麻组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较好.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操作,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但由于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较多,对老年患者的病情治疗影响较大,为此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病情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效果。方法:将2013年~2015年60例实施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和肌肉松弛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镇痛效果更明显、安全系数更高,可以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2例,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结束后24 h MMS评分恢复原有水平,对照组患者则在麻醉后72 h才恢复,相同时间内两组患者MMS评分恢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比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好,起效快术后恢复好,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全麻组患者实施全麻,腰硬联麻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麻醉不良事件、麻醉起效时间、术后6 h VAS评分的差异。结果腰硬联麻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麻醉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全麻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术后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优于全麻,麻醉起效快,可减少术中血压剧烈浮动、嗜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本研究的患者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入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全麻组和腰硬联合组,患者均为44例。为两组患者配合相关的麻醉,对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全麻组的理想麻醉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麻组,但两组之间不存在有差异性,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时,为患者选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而且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B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均少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B组麻醉效果较好,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较稳定,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较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肺功能较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8例择期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夹杂心、脑、肺等多器官疾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术中患者收缩压(SPB)、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SPO2)等进行监测统计,术后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等。结果:患者麻醉注药后5min,SPB、DBP较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面罩吸氧SPO2均大于96%。术后VAS评分均低于4分,无头痛、低氧血症、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心脑肺等多器官疾病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髋关节置管手术中应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和腰硬联合组,比较两组麻醉过程中血压、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SBP、DBP和HR在T1、T2、T3时呈现整体下降,HR水平整体上升趋势,但腰硬联合组变化幅度小于全麻组(P<0.05).腰硬联合组麻醉用药量、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均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腰硬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在麻醉效果、镇痛效果等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不过腰硬联合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少,更利于术后恢复,适合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穿刺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性呕吐、穿刺部位疼痛及低血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能有效提高阻滞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宁宗福  武进  程银树 《安徽医药》2007,11(10):910-912
目的探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19例(男14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31.6岁,采用椎管麻醉,骨折切开复位多枚空心钉内固定后,取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入股骨头颈槽内。结果19例骨折全部获得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随访18例均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创伤暴力大、损伤重,血循环破坏严重,骨折愈合慢,股骨头坏死率较高,采用本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硅沉着病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对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硅沉着病患者135例采用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硅沉着病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全麻都是安全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以实现最佳的麻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150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手术中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7.33%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显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闭合复位后经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及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6月住院的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组10例和空心钉组10例。对比两组疗效(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评分。结果: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组治疗优9例、优良率90%。空心钉组治疗优7例、优良率70%。从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来看两组无明显差异。但从术后并发症(空心钉退出、空心钉折断及股骨颈短缩)看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组优于空心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优于空心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3例,治疗为手术和保守两种治疗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3例患者保守治疗13例,占30.23%,其中骨折愈合良好占15.38%,骨折延迟愈合占69.23%,不愈合占15.38%;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15%。手术患者30例,占69.77%,术后按Johner—Wruhp法评分,优良率为96.67%,其中骨折正常愈合占83.33%,骨折延迟愈合占13.33%,不愈合占3.33%;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χ^2=2.869;P〈0.05).结论从治疗效果相比较,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要优于保守治疗,但由于老年人多发生股骨颈骨折,可能会出现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故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行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43例,针对高龄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长期卧床、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通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来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自觉配合治疗,加快病情恢复,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术后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行走能力和髋关节活动都较为满意,无一例患者发生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高龄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长期卧床、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