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心电图对72例心肌梗塞X线胸片进行观察,探讨心肌梗塞心脏X线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如下:1、心脏增大率54.2%,左心室增大为主,76.9%呈主动脉型增大。左心房增大与左心衰和乳头肌功能异常有关。右心室增大多为继发性。2、心肌缺血是心肌梗塞心脏增大的主要原因,缺血组心脏增大率及左心横径均数都高于无缺血组(P均<0.005)。前壁大面积梗塞也是导致心脏增大的原因之一。高血压并非影响心肌梗塞心脏增大的主要原因。3、26.4%病例显示肺循环异常,上肺静脉扩张是常见表现。肺循环异常的发生率随心脏增大程度而升高(P<0.005)。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0岁。活动后胸闷、胸痛、乏力1个月余,休息后缓解。行心电图及平板试验均未见异常。心脏核素检查静态无缺血表现,动态左窀前间壁、心尖心肌有缺血表现。行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心电门控下,100ml对比剂(370mgI)+40ml生理盐水以4ml/s经肘静脉注射,注射开始23.8s后肩动扫描。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性 ,59岁。因“胸闷、气短 4 0min”入院 ,查体双肺呼吸动度减低 ,右肺叩鼓音 ,左肩胛下角第7肋以下叩浊音 ,呼吸音减低 ,听觉语音减低。胸片示右侧气胸 ,左肺上叶块影并左侧胸腔积液 ,胸膜活检及胸水病理示肺腺癌并左胸膜转移。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 12 0·min- 1,律齐。病人诉心悸 ,口服康可 2 .5mg·d- 1,第一次服药后 3h左右 ,出现兴奋多语、谵妄、计算力差、彻夜不眠 ,脑膜刺激症、多彬斯基症阴性 ,头颅CT检查未发现颅内转移。安定、非那根肌注无效。停止口服康可 4 0h左右 ,上述症状消失 ,精神、睡眠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ISCT)灌注成像在定量评价软组织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血管生成和介入治疗后早期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成功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第14天、介入治疗后第3天行常规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肿瘤组织和正常肌肉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并将各灌注参数分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I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平均吸光度(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种植后第14天,介入组肿瘤BF、BV、MTT、PS值分别为(303.3±69.9)ml·100g^-1·min^-1、(7.02±3.10)ml/100g、(1.99±0.28)s、(65.9±9.4)ml·100g^-1·min^-1,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分别为(11.8±5.0)ml·100g^-1·min^-1、(1.04±0.47)ml/100g、(17.92±7.19)s、(13.1±6.4)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5.82、1867.46、413.04、698.42,P〈0.01);与对照组肿瘤的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7、2.03、0.02、0.53,P〉0.05)。介入组肿瘤IVD值和VEGF平均A值分别为(50.1±4.1)个/高倍视野、0.352±0.011,与对照组肿瘤[分别为(50.2±3.7)个/高倍视野、0.352±0.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2、0.19,P〉0.05)。介入治疗后第3天(即种植后第18天),介入组肿瘤BF、BY、MTT、PS、MYD值和YEGF平均A值分别为(7.5±24)ml·100g^-1·min^-1、(1.20±0.23)ml/100g、(3.29±0.57)s,(40±1.5)ml·100g^-1·min^-1、(16.0±2.4)个/高倍视野、0.215±0.008,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390.2±116.3)ml·100g^-1·min^-1、(8.47±2.53)ml/100g、(1.88±0.34)s、(76.9±11.3)ml·100g^-1·min^-1、(84.8±5.6)个/高倍视野、0.366±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166.91、1310.19、272.84、1649.80、1239.72、4168.91,P〈0.01);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53.49.62、-16.82、35.36、50.41、65.64,P〈0.01)。、肿瘤BF、BV、PS值与IVD值和VEGF平均A值呈正相关(r值均〉0.7,P〈0.05);MTT值与VEGF平均A值呈负相关(r=-0.78,P〈0.05),而与肿瘤IVD值无明显相关性(r=-0.315,P〉0.05)。结论 N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功能成像方法,可以无创、准确地对肿瘤介入治疗早期疗效进行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 男,13岁。心脏扩大12年,心跳慢7年5个月,病程中多次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LV 6.28 cm),左心房内径增大(LA 3.92 cm),左心室收缩功能 (LVEF)50%,室间隔(IVS 0.75 cm)。室壁运动分析:室间隔心肌与左心室心肌运动不同步,室间隔中下段心肌偏向右心室,动度减低;左心室下壁心肌动度减低。  相似文献   

6.
李振彩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1014-1015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兔循环系统的影响,探讨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注射CsA5mg·kg-1·d-1;B组静脉注射CsA15mg·kg-1·d-1;C组(对照组)每次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第21天用超声观察心脏变化,用二导生理仪记录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压力。结果两个用药组心脏各腔室内径无明显变化;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心包腔出现积液;心肌重量明显增加;升主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减低;左室收缩压减低而舒张压明显升高。结论大剂量免疫抑制剂CsA有较强的心肌毒性作用,可引起心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4岁。因心慌、胸闷1周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63/min。P波与多数QRS波群无关系,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6s,呈左束支阻滞图型,频率61/min,为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图中R4、R12、R18、R23均为心室夺获心搏。R3-P=0.32s,P-R4=0.20s,QRS时间0.16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11-P=0.26s,P-R12=0.30s,QRS时间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型。R23同R12。R17-P=0.24s,P-R18=0.34s,QRS时间0.10s,为基本正常图形。R4-P=0.76s,P-R5=0.14s,R5为窦性激动下传的正常图形,R6为窦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融合波。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3)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4)室性融合波;(5)心室夺获伴左束支及左后分支裂隙现象。  相似文献   

8.
党群 《西南军医》2005,7(1):84-84
患者男性,70岁。因胸闷、心悸加剧1周就诊。自述有冠心病,“间歇性心动过速”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6次/min,P-R间期0.08s,P-J间期0.25s。QRS起始部似可见“S”波,中后部明显切迹或顿挫,V1、V2导联QRS主波向下,V3-V6导联QRS主波向上,并伴有继发性ST-T改变。心电图诊断:预激症候群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示)。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 ,73岁 ,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心悸、胸闷、持续发作性压榨感 ,无胸痛、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查体 :体温3 7.0℃ ,脉搏 70·min- 1,呼吸 18·min- 1,血压 95/ 65mmHg ,一般情况尚可 ,两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 ,以右下肺明显 ,心浊音界不扩大 ,律齐 ,心音稍钝 ,胸骨左缘Ⅵ、Ⅴ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伴细震颤音 ,较广泛传导 ,肝下界于右肋下 1.0cm ,剑突下 3 .0cm ,质中 ,无压痛。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 ,患者于心肌梗塞后第 4天因心源性休克死亡。  彩色多普勒检查 2DE显示 :左室短轴切面 ,前间隔、左室前壁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因过量服用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诱发心房纤颤1例如下。患者,男性,57岁。因患糖尿病(NIDDM),自19930918开始服用优降糖治疗。服用前空腹血糖为11.2mmol·L-1,尿糖(),心电图、胸片及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每日早餐前服2.5mg,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为8.98mmol·L-1。患者自行将优降糖剂量改为早餐前服5mg,于第1天改服后约4h患者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出汗、手颤、烦躁及饥饿感。检查:血压13.4/8.1kPa,心率128·min-1,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心房纤颤,心室率137·min-1。急查血糖为2.1…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建立测定左氧氟沙星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YWG -C18柱 (10 μm ,2 0 0mm× 5m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 0 .0 1mol·L-1磷酸二氢钾 - 0 .5mol·L-1溴化四丁基铵 (10∶10∶80∶4 ) ,磷酸调pH3.5 ;流速 1.0ml/min ,紫外检测波长 2 94nm。以替硝唑为内标 ,血样用乙酸乙酯萃取。结果 血清中左氧氟沙星浓度在 0 .0 5~ 4 .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6 )。高、中、低 3个浓度的日内RSD <5 % ,日间RSD <6 %。平均回收率 99.33%± 4 .6 8% ,最低检测浓度 0 .0 2 5mg·L-1。结论 本方法简便 ,准确 ,精密度好 ,适用于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健康家兔为实验对象研究抗癌药羟喜树碱的毒性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对羟喜树碱毒性作用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新西兰兔,经耳廓静脉连续推注羟喜树碱14d,观察不同剂量(2.1mg/kg组,1·05mg/kg组,0·52mg/kg组)对家兔免疫功能、肾脏、肝脏和心脏的毒性作用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WBC,RBC,IgG,IgM,AST,CK0·52mg/kg组,LDH2·1mg/kg组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ALT则显著增高(P<0·01)用药后21d时PLT与LDH1·5mg/kg组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用药后14,21d时LDH0·52mg/kg组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结论羟喜树碱可引起家兔明显的肝组织、免疫功能、造血功能的损伤和轻度心脏毒性。但对其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2·5cm,其中右冠状动脉多发冠状动脉瘤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冠状动脉瘤2例,左、右冠状动脉瘤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ST改变5例。心脏超声EF值明显减低4例,心衰急诊入院1例。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室壁运动幅度减低1例。手术方法包括体外循环直视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4例,其中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切口远端支架置入。另1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后ICU病程平稳,4例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1例ST段及EF值改善不显著。结论临床Ⅲ期以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外科干预,采用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及冠脉搭桥等综合方法,结合术后抗凝及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中对比剂注射速率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注射速率分别为3ml/s(组1)及5ml/s(组2);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8~73岁,平均年龄56.02&#177;9.11岁。其中,43例通过手术证实;2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1例通过纤支镜活检证实;4例同时发现全身多处转移性肿瘤。结果:组1中,血流量值:49.006&#177;42.429ml&#183;100g^-1&#183;min^-1、血容量:3.358&#177;4.608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307&#177;3.772s,表面渗透性:9.378&#177;9.040ml&#183;100g^-1&#183;min^-1。组2:血流量:52.917&#177;61.206ml&#183;100g^-1&#183;min^-1,血容量:3.045&#177;4.671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079&#177;3.831s,表面渗透性:8.142&#177;7.082ml&#183;100g^-1&#183;min^-1。组1与组2结节血流量(P=0.249〉0.05);血容量(P=0.737〉0.05);平均通过时间(P=0.776〉0.05);表面渗透性(P=0.454〉0.05)。不同注射速率的两组孤立性肺结节灌注值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和5ml/s)对64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脑组织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RNMO患者和16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脑组织的平均扩散系数(ND)和部分各向异性(FA)进行直方图和感兴趣区(ROI)分析,以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志愿者比较,RNMO患者脑的平均MD升高[脑组织:RNMO患者(0.95±0.02)×10^-3mm^2/s,志愿者(0.91±0.03)×10^-3mm^2,t=3.940,P〈0.001;脑白质:RNMO患者(0.82±0.02)×10^-3mm^2/s,志愿者(0.80±0.02)×10^-3mm^2/s,t=3.117,P=0.004;脑灰质:RNMO患者(1.06±0.04)×10^-3mm^2/s,志愿者(0.88±0.05)×10^-3mm^2/s,t=4.031,P〈0.001]、脑白质的FA直方图峰高抬高[RNMO患者(2.61±0.18)‰,志愿者(2.38±0.18)‰,t=3.627,P=0.001]及脑灰质的MD直方图峰高降低[RNMO患者(7.37±0.89)‰,志愿者(8.91±1.71)‰,t=3.210,P=0.003]和峰位置抬高[RNMO患者(0.83±0.02)×10^-3mm^2/s,志愿者(0.81±0.02)×10^-3mm^2/s,t=4.373,P〈0.001];与脊髓和视神经有直接联系ROI的平均MD升高[延髓:RNMO患者(1.27±0.11)×10^-3mm^2/s,志愿者(1.11±0.10)×10^-3mm^2/s,t=4.260,P〈0.001;大脑脚:RNMO患者(1.01±0.11)×10^-3mm^2/s,志愿者(0.87±0.05)×10^-3mm^2/s,t=4.391,P〈0.001;内囊:RNMO患者(0.74±0.01)×10^-3mm^2/s,志愿者(0.72±0.01)×10^-3mm^2/s,t=4.683,P〈0.001;视放射:RNMO患者(0.88±0.03)×10^-3mm^2/s,志愿者(0.82±0.03)×10^-3mm^2/s,t=4.619,P〈0.001)、平均FA降低(延髓:RNMO患者0.27±0.01,志愿者0.29±0.03,t=2.996,P=0.005;大脑脚:RNMO患者0.49±0.04,志愿者0.54±0.03,t=4.280,P〈0.001;内囊:RNMO患者0.66±0.02,志愿者0.69±0.02,t=3.953,P〈0.001;视放射:RNMO患者0.53±0.04,志愿者0.59±0.03,t=4.705,P〈0.001);而与脊髓和视神经无直接联系的胼胝体的平均MD[膝部:RNMO患者(0.76±0.04)×10^-3mm^2/s,志愿者(0.73±0.03)×10^-3mm^2/s;压部:RNMO患者(0.77±0.05)×10^-3mm^2/s,志愿者(0.73±0.04)×10^-3mm^2/s]和FA值(膝部:RNMO患者0.82±0.03,志愿者0.82±0.03;压部:RNMO患者0.83±0.03,志愿者0.83±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结论RNMO患者存在隐匿性脑组织损伤,这可能与继发于脊髓和视神经病灶的顺行和逆行性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56岁。原发性高血压史6年,一直未作系统治疗,近2d左下肢麻木,发凉,疲软无力以至无法行走。2003年曾患脑梗死,无烟酒嗜好。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5/110mmHg(1mmHg=0.133kPa),心率68次/min,律齐,各心脏听诊区均未闻及心血管杂音,心电图检查:各导联T波普遍低平。腹部丰满,触之柔软。左下肢皮温较右下肢低,左侧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及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脏血流量,研究肝动脉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0头猪麻醉后,行肝左动脉栓塞术。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采用CT灌注成像测定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及肝右动脉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肝脏右叶HAP、PVP、THBF及HPI分别为0.3376ml·min^-1·ml^-1和0.4023ml·min^-1·ml^-1、0.9237ml·min^-1·ml^-1和0.8263ml·min^-1·ml^-1、1.2613ml·min^-1·ml^-1和1.2286ml·min^-1·ml^-1、26.80%和32.74%;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血流量分别为793.04ml/min和987.6ml/min、316.59ml/min和188.90ml/min、164.10ml/min和10.13ml/min、158.83ml/min和186.64ml/min。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相比,栓塞术后肝右动脉血流量及灌注量增加,肝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减少;术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肝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动脉栓塞面积增加,门静脉血流灌注量逐渐增加。结论CT灌注成像可准确地定量测量肝脏血流量;肝动脉栓塞术后,通过肝动脉缓冲效应,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维持全肝血流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和加替沙星 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临床分离的 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 3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和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Ef)的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结果 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 为 16mg·L-1,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分别显著的降低至 2、0 .5和 1mg·L-1;头孢硫脒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 为 1mg·L-1,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等 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降低至 0 .12 5、0 .2 5和 0 .12 5mg·L-1;头孢硫脒对粪肠球菌的MIC50 为 4mg·L-1,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降低至 0 .2 5、0 .2 5和 0 .2 5mg·L-1。FIC指数分布 :FIC≤ 0 .5占 6 0 %~ 90 % ;0 .5 2为 0。结论 头孢硫脒与氟喹诺酮类 3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后 ,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心脏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超声心动图测量KD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62例的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A比值、肺静脉血流S/D比值、左右心室等容收缩期(ICT)、等容舒张期(IRT)、射血时间(ET)和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并与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 KD急性期左心室Tei指数较健康儿童明显增高(0.43±0.07 vs 0.37±0.06,P<0.01),恢复期组左心室Tei指数减低,接近健康儿童(0.40±0.09 vs 0.37±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D急性期右心室Tei指数增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06 vs 0.25±0.05,P<0.01),恢复期组右心室Tei指数减低,逐渐接近正常(0.30±0.08 vs 0.2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D急性期患儿存在心脏整体功能异常,Tei指数能准确、敏感地评价患儿心脏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患黄××,男性,84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40年,加重8小时于1997年7月15日急诊人院。缘于1957年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经心电图诊断为冠心病。l997年7月15日10时出现持续性胸闷痛,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查心电图提示STⅠ、Ⅱ、aVF抬高0.1~0.15mV,T倒置;STV3~6下降0.05~O.4mV。急查CK及CKMB分别为460和28u/L,遂以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强迫性精神分裂症病史,时有幻听、幻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