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通过14例完整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创伤性脑梗死的病因除与颅脑损伤后颅内不同部位血肿形成或广泛脑挫裂伤、脑组织移位、脑疝,使邻近脑血管移位、牵拉,造成血管内膜受损肿胀或直接受压而致狭窄或闭塞有关外,还存在颅内压增高与创伤性脑梗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诊断主要依靠CT诊断;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扩容、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和高压氧舱等方法;预后多与原发伤情有关。结论 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46%,多发生在闭合性颅脑损伤后三天内,好发在额颞叶和枕叶,宜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出现将影响预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治疗缺乏一个“金标准”,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诊CT无明显异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3例该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初次及复查CT的结果,以及治疗的主要过程和出院时的症状,明确其诊断。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含脑干损伤)7例预后差,多有遗留症状;脑室旁脑梗死2例,昏迷时间长但预后尚好;脑脂肪栓塞1例死亡;弥漫脑肿胀(电击)3例好转。结论:对急诊CT无明显异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注意分析受伤机制,有无全身损伤,及早复查CT但不局限在CT,早日明确诊断以利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跃康  李鹏  孙鸿  毛伯镛  许静 《四川医学》2004,25(8):865-866
目的:探寻和总结儿童脑外伤纵裂血肿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总结2002年1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脑外伤纵裂血肿病例23例,分析患者受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演变、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致伤因素以跌落伤(16例)及车祸(5例)多见(91.3%),原发脑损伤重,多见于年幼儿童,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91,3%)和颅内高压;外伤性癫痫发生率高。治疗反应及预后良好。结论:①儿童脑外伤性纵裂血肿原发脑损伤重.常可表现为严重颅内高压而中线结构可以无明显移位;②早发性癫痫多见,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婴幼儿颅脑损伤的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46例婴幼儿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并总结其相应的特点。结果本组病例经过系统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除2例(4.3%)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儿最终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外,痊愈38例(82.6%),轻残3例(6.55%),中残3例(6.55%)。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1)意识障碍往往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昏迷程度却往往和实际脑损伤程度有明显的差异;(2)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的同时常伴有癫痫发作;(3)往往出现基础生命体征的紊乱;(4)脑挫伤及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较低;(5)易出现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部位的脑梗死;(6)预后明显好于成人。鉴于上述特点,婴幼儿颅脑损伤的治疗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治疗。方法36例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患者按原发损伤类型分组并接受手术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全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组预后最好,弥漫性脑肿胀组最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瞳孔散大的外伤性脑疝手术疗效与脑原发损伤类型密切相关,硬膜外血肿所致的晚期脑疝应积极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所致晚期脑疝手术意义不大;部分脑挫伤和(或)硬膜下血肿导致的晚期脑疝患者经手术及有效的术后治疗仍能够挽救生命。快速准确的术前诊断、恰当的术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恰当的术后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收治的50例DAI病人分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C,E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36例,伤后24小时内CT扫描20例,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6例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16例;中度组10例,CT扫描发现2例脑内点状高密度影,治疗后恢复良好;轻度组4例,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一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余少正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28-29
目的探讨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结果 CT检查显示:颞枕叶脑挫裂伤联合硬膜下血肿患者最多,其次为颞枕叶脑挫裂伤联合颞叶脑内血肿患者,中线结构移位〉1.0 cm患者最多;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后,痊愈27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90%。结论 Labbe静脉损伤预后较差,熟练掌握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机制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组髋臼骨折所致的坐骨神经损伤共14例:3例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手术。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英国医学研究所的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MCRR标准,坐骨神经恢复优良率为57.1%,其中单纯排总神经损伤为66.7%,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联合伤为54.5%,无意工神经损伤。结论:坐骨神经分支腓总神经较胫神经容易受损,且预后不佳。伤后早期手术行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分析24例DAI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CS评分结果:治愈8例,中残6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病情多变,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郭志敏 《广州医药》2003,34(3):27-28
目的:总结369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GCS名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良105例(28.5%);轻残75例(20.3%);中残37例(10%);重残50例(13.6%);植物生存16例(4.3%);死亡86例(23.3%)。结论:重视现场救治,尽早手术治疗、大骨瓣减压,及时阻断诱发性脑损害的因素,加强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报告78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临床分析,脑肿胀系由急性脑血管麻痹扩张所致,尤以车祸所致的颅脑损伤多见;小儿患者双侧半球脑肿胀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而一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损伤的患者手术死亡率较高(47.2%)。应用综合措施配合手术减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和指导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 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d。采用CVA LH-450型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伤侧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ean) 、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和动态血管阻力。结果:严重脑外伤后Vmean、Qmean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与动态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常规治疗组有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尼莫地平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重型颅脑 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永全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851-852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到2005年12月收治71例小儿蘑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其中GCS≤5分23例)合并颅脑内血肿40例及脑窜内出血1例,占56.40%。手术治疗57例,非手术治疗14例。59例存活。随防6个月至3年和头颅CT复查,48例恢正常,13例有脑软化灶,其中4例与病灶侧侧脑室穿通;轻、中残3例,其中1例确诊为外伤性癫痫。8例死亡,病死率11.27%。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抽搐发率高、生命体征变化快、颅骨凹陷及骨缝分离、硬膜外血肿多见、小儿脑组织对损伤有较强的修复力等特点。充分掌握其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关仲阳 《实用医技》2008,15(1):89-90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小儿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112例,年龄1d~14岁。交通伤45例,坠落伤41例,共占76,8%。闭合性颅脑损伤9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合并颅内血肿59例(52.7%);并发颅骨骨折61例(54.5%),伤后意识障碍106例(94.6%),癫癎发作21例(18.8%)本组手术治疗58例,保守治疗54例。GOS预后评级:恢复良好100例,中残7例,重残1例、死亡4例,死亡率3.6%。结论:小儿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复杂,与损伤程度不一致。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紊乱明显;颅骨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以凹陷性骨折、骨缝分离多见;对冲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癫痫发生率高;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东 《河北医学》2005,11(3):252-2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的8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状况。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与CT、MRI相结合,治疗应采取亚低温治疗及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4例神经梅毒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眷液、MRI等特定表现及对近年有关神经梅毒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为43-59岁。均有梅毒接触史,自初次感染至神经症状发作时间为5~13年,平均为9年,住院确诊时间平均14d。分别以脑膜脑实质梅毒;脊髓梅毒;脊髓及脑梅毒。脑血管梅毒等形式发病。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形式多样,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脑血管疾病和脑组织退行性疾病日趋增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梗塞所致脑功能障碍,其治疗药物甚多,但疗效队效果差。本研究应用尼莫通治疗脑梗塞引起脑功能障碍64例,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4例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68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脑梗塞灶分:单侧性脑梗塞46例,多发性脑梗塞18例。脑梗塞发生次数:1次发生42例,2次发生16例,3次发生6例。2方法与结果2.1方法64例脑梗塞住院患者经调整血压抗脑水肿,稀积血液,血管扩张剂、溶栓治疗,其疗效不显…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对4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预后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年龄、体温、格拉斯哥评分(GCS)、空腹血糖,有无呼吸衰竭、低血压及瞳孔变化,有无亚低温治疗和脑池有无闭塞或出血等对其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中枢性高热和高血糖等采取早期气管切开并辅以人工呼吸、亚低温治疗和控制血糖等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究中重度颅脑损后CT影像特点、颅内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接收的3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颅内压检测和CT影响扫描,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对患者进行Rotterdam CT评分,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影响特点、颅内压与预后有关系,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基底池情况、Rotterdam CT评分及颅内压均与预后情况有关系,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得分与预后情况成反比;脑中线位移和脑室受压无关系,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otterdam CT评分较单个CT影响特点更能很好的反应颅内压与预后的情况;颅内压、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情况成反比,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检测,并进行相关的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对我院15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不仅与脑血管痉挛、损伤,血液流变学变化、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有关,还与手术操作有直接联系;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结论对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力求早期发现并发脑梗死,早期治疗以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