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48例腺性膀胱炎,显微镜下分为4种类型:(1)移行上皮型,(2)肠上皮型,(3)前列腺上皮型,(4)移行一前列腺上皮混合型。其中20例(41.67%)先、后或同时发现有膀胱移行细胞癌。作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常见于慢性炎症性病灶和肿瘤组织的周围,故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强调,在诊断腺性膀胱炎时,要进一步排除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例腺性膀胱炎中细胞角蛋白20(CK20)、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对20例腺性膀胱炎、20例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LTCC)、20例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HTCC)、25例正常膀胱组织的CK20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结果腺性膀胱炎中CK20和K i67的表达与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差异性(P≤0.05)低于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组(P(0.01),且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为一具有一定恶性变趋向的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15例腺性膀胱炎和2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并以8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 结果 MMP-9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结论 MMP-9在膀胱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膀胱镜活检10例病理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在膀胱活检小标本中出现低诊断和过诊断问题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方法:复习我院存档的膀胱活检病例共382例。结果:有10例(3.1%)为误诊病例,其中2例旺炽型腺性膀胱炎过诊断为移行细胞癌;8例移行细胞癌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诊断腺性膀胱炎4例(1例为原位癌,3例为早期浸润癌),乳头状瘤2例(均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级),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为伴有内翻性生长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级),上皮增生1例(原位癌)。结论:①腺性膀胱炎与癌最易混淆;②泌尿道上皮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细胞的异型性和有/无上皮内中层以上的核分裂象;③显示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物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1例慢性膀胱炎、1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COX-2进行检测,同时对上述标本中微血管进行计数。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70.9%,慢性膀胱炎及正常膀胱组织COX-2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侵润性、有淋巴转移以及复发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VD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COX-2表达及MVD与肿瘤的数量、大小无关(P〉0.05)。结论COX-2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膀胱移行细胞癌COX-2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移行上皮的一种增生和化生性病变,有发展为腺癌的可能。近年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一般认为与慢性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疾病、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致膀胱正常移行上皮化生有关[1]。本文通过42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进一步探讨其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方法.方法:经尿道膀胱镜检及活组织检查确诊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术后6 h内丝裂霉素C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26例治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6例于术后6~12个月复发,无癌变.结论:经尿道膀胱镜检加活组织检查是早期确诊和术后随访复查腺性膀胱炎的最可靠方法,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术后6 h内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ABC免疫电泳对膀胱癌P21蛋白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四虎  邓显昭 《华西医学》1994,9(3):353-355
用ABC免疫电泳检测了2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癌旁粘膜、3例膀胱炎和3例正常膀胱粘膜的P21蛋白表达,发现25例(86.2%)膀胱癌、3例癌旁组织、1例正常膀胱膜、2例胶胱炎组织有P21蛋白表达。随肿瘤分级增高,P21蛋白条带的光密度积分增加;肿瘤组织P21蛋白光密度积分高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又高于正常膀胱粘膜。  相似文献   

9.
Fas及Fas—L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中免疫逃避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移行细胞癌,8例膀胱腺癌及11例膀胱炎组织石蜡切片中的Fas的表达。结果:Fas在膀胱炎及肿瘤中的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膀胱腺癌与移行细胞癌中,Fas的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G1与G3级中Fas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P53可能通过免疫逃避作用使肿瘤细胞凋亡功能下降,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超声、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8例,其中肉眼血尿10例;尿路刺激症状15例;排尿困难5例。膀胱镜检查23例,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12例,乳头状癌样型6例,慢性炎症型3例,黏膜无明显改变型2例。超声检查23例,表现为膀胱局限性增厚7例,结节状增生8例,2例合并膀胱占位。23例中2例术后复发。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呈局限性片状增厚或明显增厚,应高度怀疑该病。腺性膀胱炎的确诊要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误诊为膀胱癌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病例报告 例1:男,69岁。以无痛性肉眼血尿7d入院。查体:未见明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脓细胞(-)。B超:双肾及输尿管无异常.膀胱占位;CT:膀胱癌。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可见乳头状肿物.膀胱内壁血管网明显迂曲。临床诊断:膀胱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病理诊断: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角质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距癌灶边缘2cm处膀胱黏膜组织、6例泌尿外科非肿瘤膀胱黏膜(其中膀胱慢性炎症4例、膀胱结核2例)、5例正常膀胱黏膜CK20 mRNA的表达。结果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K20 mRNA表达均为阳性,距癌灶边缘2cm处膀胱组织CK20 mRNA表达均为阴性。6例泌尿外科非肿瘤膀胱黏膜及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无CK20 mRNA表达。结论CK20 mRNA阳性可以作为支持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证据之一,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验证其中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56/88)和45.5%(40/88),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PI)为20.4±10.7,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为0。RT-PCR方法显示在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与p53及Ki-67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进程。  相似文献   

14.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尿路上皮生化所致。当受到感染、梗阻、异物、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长期作用时,黏膜上皮增生形成皮芽长入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brunn’s巢),进而在巢内形成囊腔,为囊性膀胱炎,最终腔内柱状上皮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我院2001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169例,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黏膜电灼术,术后行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环氧化酶-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在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在正常膀胱不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5%(45/72)(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病理分级阳性表达率G1与G2、G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2~T4期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i~T1(P〈0.01),淋巴结转移组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复发组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COX-2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分期、转移及复发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6、0.489、0.685、0.435,P均〈0.05)。结论:COX-2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及复发关系密切。COX-2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催化亚基在腺性膀胱炎中表达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53例腺性膀胱炎组织、28例膀胱癌组织、25例正常膀胱组织及移行膀胱癌T24细胞株进行hTERT检测。结果腺性膀胱炎组织hTERT表达呈阳性33例(62.3%);28例膀胱癌组织100%呈阳性表达;正常膀胱组织25例均无阳性表达。结论hTERT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高度表达说明腺性膀胱炎与癌前病变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包括VonBrunn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鳞状上皮化生和移行上皮增生,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可发生于整个尿路系统。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中部分或全部病变为癌前病变,应予高度重视,及时治疗[1]。膀胱白斑过去认为是少见病,近年来报道呈增多趋势,可同时合并腺性膀胱炎[1]。2006年8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了98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热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后行丝裂霉素(MMC)膀胱热灌注化疗。结果 34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例,好转7例,复发3例。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膀胱区疼痛,肉眼血尿14例。全身反应少见。在6~24个月复发再次电切气化切除,随访期间内未发现恶变者。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MMC膀胱热灌注化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早期误诊为膀胱肿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术前误诊的腺性膀胱炎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以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尿痛伴或不伴肉眼血尿、排尿困难、下腹部胀痛等为主要症状就诊,结合经腹超声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膀胱肿瘤,不排除恶性可能。为鉴别肿瘤性质,行膀胱镜下活检术,确诊为腺性膀胱炎。误诊时间为5~7 d。11例确诊后予经尿道电气化术联合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2~3个月,复查膀胱镜膀胱黏膜恢复正常。结论 腺性膀胱炎发病率较低,早期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在未行膀胱镜和手术病理检查前易误诊为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20.
腺性膀胱炎的诊治(附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9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反复尿路感染42例,无明显诱因的尿频尿急11例,血尿8例,下腹酸胀痛不适7例,排尿困难6例,膀胱肿瘤术后常规复查时发现者15例,置双"J"管后7例,其中合并膀胱结石8例,合并膀胱癌2例。65例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15例仅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4例膀胱结石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取石术;4例定期更换双"J"管;3例拔除双"J"管;3例伴有肾积水无法插入输尿管导管者行输尿管口移植术;2例伴发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72例(72/96,75.0%)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手术切除病变、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单纯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治愈率分别为100%(6/6)、73.5%(36/49)和40.0%(4/10)。4例定期更换双"J"管者病变未见明显进展,3例拔除双"J"管复查膀胱镜见病变程度减轻。结论:腺性膀胱炎在确诊后应及时治疗,在治疗时应针对诱因或病因,手术切除、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