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汤雅婷  牛力华 《中国校医》2006,20(5):479-48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5名贫困大学生和158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6%;在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乐群性、稳定性及兴奋性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量表为工具,测查内地366名藏族大学生和357名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 藏族大学生人格16个因子的标准平均分介于3.92 ~7.31之间,普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稳定性、有恒性、独立性、自律性4个因子得分低于5分,乐群性、兴奋性得分相对较高.藏族女大学生乐群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大学生,恃强性、稳定性显著低于藏族男大学生;藏族大学生兴奋性、幻想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值均<0.05).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人格存在差异.结论 应关注内地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根据其人格特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60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PHI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脱离现实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EPQ测评结果同非贫困生比较结果显示,在神经质、精神质和自我掩饰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其人格特征等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考研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加研究生考试大学生人格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以16PF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在校应届毕业生23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幻想性(M)及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综合人格因素方面,考研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而世故性(N)低于非考研大学生。男大学生考研者在恃强性(E)、兴奋性(F)、敏感性(I)和幻想性(M)上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女大学生考研者在世故性(N)、忧虑性(O)上显著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在恃强性(E)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乐群性(A)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结论人格因素中,有恒性、持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智.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767名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静 《中国校医》2007,21(3):289-290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PF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的恃强性和兴奋性不断降低,乐群性、独立性和怀疑性逐渐增强。女大学生在乐群性、有恒性二方面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恃强性、怀疑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等方面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人格特征变化不大,但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随机抽取农村670名留守儿童和7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调查.结果 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初中留守儿童有10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兴奋性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留守儿童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忧虑性、次级因素Ⅰ(焦虑性)、次级因素Ⅲ(神经过敏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 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消极影响,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心理测验,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乐群性、I敏感性、M幻想性的得分均是高中时的文科生高于理科生(t=3.016,3.667,2.081,P<0.05或P<0.01).单亲大学生的H敢为性得分高于非单亲大学生(t=2.727,P<0.05).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均是大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干部(t=2.612,2.730,2.323,3.781,P<0.05或P<0.01).恋爱的大学生在A乐群性、F兴奋性、M幻想性、Q4紧张性的得分高于未恋爱的大学生(t=2.528,2.263,2.630,2.393,P<0.05或P<0.01),而在C稳定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的得分未恋爱的大学生高于恋爱的大学生(t=-2.348,-2.771,-2.371,P<0.05或P<0.01).健康方面大学生主观认为好的在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2独立性得分均较高(F=7.917,4.449,11.198,10.752,6.837,P<0.05或P<0.01),而O忧虑性和Q4紧张性主观认为差的大学生得分较高(F=10.876,7.847,P<0.01).结论 文科生更外向、热情、乐群,敏感,感情用事,幻想;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善于冒险,敢作敢为,做事少有顾忌;干部学生情绪更稳定,好胜心强,轻松兴奋,敢作敢为,恋爱的大学生更热情,易兴奋,易幻想任性,易紧张;主观认为健康好的大学生情绪更稳定,好强自信,轻松兴奋,敢于冒险,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648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男生上网率(96.79%)明显高于女生(81.07%),大一年级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2.22%,男生成瘾率(15.82%)明显高于女生(5.08%)。网络成瘾者16PF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等得分明显不同于非成瘾者。成瘾者SCL-90测试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成瘾者。结论医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已产生明显影响,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85名贫困生和496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在SCL-90量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FES-CV的亲密度、娱乐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矛盾性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浩涛  金艳 《中国校医》2007,21(3):283-284,286
目的探索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对524名贫困生进行测验。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运用探素性因素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主要由责任心、支配性、敏感性、独立性和社会性5个因子构成,它们解释了总变异的61.32%。结论贫困大学生群体有独特的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桑志芹  戴梅竞 《中国校医》1998,12(6):412-414
对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简称强化部)1993年入学的37名学生,采用Cattell16PF人格因素问卷,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测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在乐群性方面有较大改变;②在把该班学生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研究中发现,优秀学生的个性因素相对稳定,而低分组的学生在稳定性、创新性和自律性方面有显著变化;③两组比较发现,高分组学生的稳定性、有恒性、创新性、自律性均高于低分组,而兴奋性、敢为性、忧虑性却显著低于低分组。④一年级到二年级个性因素变化明显,说明一、二年级过渡期的教育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生的人格特征,为对其心理援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按照分层(年级*专业)随机抽样的原则,对高校1836名在校贫困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有效测试1635人。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除忧虑性人格因素外(M女=12.4812.35,P0.05),男女贫困生在15种主要人格因素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8项次元人格因素上,男女贫困生均在适应与焦虑型(M=6.87,6.785.40,P0.0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M=5.87,5.645.51,P0.05)2个人格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有恒性"(t=-3.453,P0.05)、"敏感性"(t=3.958,P0.01)、"怀疑性"(t=2.404,P0.05)、"幻想性"(t=3.115,P0.05)4个主要人格因素以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t=-3.466,P0.05)、"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t=-2.658,P0.05)、"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t=-3.705,P0.01)3个次元人格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一方面在"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创造能力"、"独立性"、"外向性"、"聪慧性"、"敢为性"、"心理健康水平"、"稳定性"等人格特征上得分偏低(Y2≤55;Y3≤77;Q2、X2、B、H、C≤3;Y1≤12),需要改善;另一方面在"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上得分偏高(L、O、Q3≥8),需要调整。贫困大学生中典型的焦虑型(18.8%)、内向型(27.9%)、安详机警型(17.1%)、怯懦型(6.6%)等人格特点者人数多于典型的适应型(3.8%)、外向型(3.3%)、感情用事型(5.3%)、果断型(2.1%)等人格特点;贫困生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之间部分人格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独居特点,且性别、地域差异、家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连续3年的追踪调查。结果 (1)贫困和非贫困生入校3年的人格特质发生的变化都具有统计学差异,共同趋势是外向性和掩饰性均分增加(F=13.10~44.32),神经质均分减少(F=49.43,544.58);内外向得分的高分组人数比例呈增多趋势,神经质的低分组人数比例呈增多趋势。(2)贫困和非贫困生的人格特质在每年的横向EPQ平均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0.07~1.95,P0.05),在EPQ高中低得分组的人数比例上也无统计学差异,呈现共同特征是精神质得分的中间组人数较多(83.4%以上),内外向的高分组人数比例大于低分组,神经质的低分组人数比例大于高分组。(3)不同性别贫困生入校3年性格特质无统计学差异(F=0.31~1.89),而男女非贫困生间有统计学差异(F=16.36~48.07)。结论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入校后,人格特征会有所变化,外向性会增加,情绪稳定性会增强,但2类人群间的人格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某医科大学贫困生自我和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科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某综合大学医学部一~三年级大学生98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贫困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1);在“自我的灵活性”分维度得分上,贫困生明显低于非贫困生(P<0.01);在“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困生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自我灵活性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395名在校大学生,采用16项个性因素测量表(16PF)进行人格特征测量.结果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临床医学大学生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实验性、紧张性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5).男生稳定性、敢为性、怀疑性得分(14.02,12.42,9.52)明显高于女生(12.49,11.36,8.89)(P<0.05),而乐群性、敏感性和幻想性女生(11.02,10.77,13.93)明显高于男生(9.52,9.76,12.83)(P<0.05).城市学生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得分(12.89,15.77,12.76,10.88,14.07)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结论 临床医学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谦逊、理智、平和,但保守、抽象思考能力弱.不同性别及城乡学生表现特征不同,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医专学生的日常生活应激现状、人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测量工具对473名学生的生活应激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农村、家境属于温饱或困难水平的女生应激水平较高,其中农村贫困生在变化、挫折和压力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城市的非贫困生;女生在压力、生理和情绪反应方面的生活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贫困生在生理、行为方面应激反应较非贫困生强烈,而认知反应则较非贫困生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及人格特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控制人格特征因素后,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结论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及女生生活应激水平较高,应注重引导、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积极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应激,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个性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安徽师范大学二、四年级在校本科生1 067名,使用EPQ,SCL-90及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在人格特征上,网络成瘾组及网络成瘾倾向组的精神病质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使用组,性格偏内向.网络成瘾组及网络成稳倾向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特定的人格特征.音乐、体育、舞蹈和文学等爱好可能是预防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和特点,为维护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新疆8所本科高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应激的各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值均0.01)。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在家庭和生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值均0.05),在学习、发展、社交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6.06%的贫困生认为影响心理健康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成员患重病,53.21%贫困生认为是家庭经济困难,分别位居第1和第2位。而49.25%和43.87%非贫困生分别认为家庭成员患重病和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心理健康较为重要的因素,位居第4和第7位。结论新疆地区贫困生面临较高的心理应激,来自经济、家庭和生活方面的应激源仍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云南不同区域的7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2%贫困生的自我和偕得分较高,他们的自我和谐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灵活性、刻板性均比非贫困生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水平低于非贫困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高于非贫困生.  相似文献   

20.
安徽某高校成绩落后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绩落后大学生人格特征发展状况,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研究工具,调查安徽省某高校二年级98名成绩落后大学生与138名成绩中等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成绩中等大学生相比,成绩落后大学生在乐群性、兴奋性、幻想性及紧张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因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绩落后男、女大学生之间在忧虑性、幻想性、敏感性及稳定性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使成绩落后大学生不断优化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