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病人113例,其中胺碘酮组62例,非胺碘酮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0.15 g静脉注射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 g,每日3次,7 d后改为0.2 g,每日2次,连用7 d后再改为0.2 g,每日1次维持.非胺碘酮组则给予强心苷或短效β-受体阻断药.比较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心率、心脏复跳后窦性心律次数、心房颤动发作时心率、及术中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左心房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术后10 d和3个月心房颤动转复和窦律维持比率分别为32/62和42/62,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6/51和4/51(P=0.000).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有提高转复率和减少术后复发率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静脉、口服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48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之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点滴24~48h;同时用药当天给予口服胺碘酮1200mg,第二天为600mg,3天后改为200mg/d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9例,转复率39.6%;3天内45例转复率93.8%。应用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负荷静脉、口服胺碘酮用药治疗快速房颤可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自动复律患者围术期的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维持作用。方法84例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复律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4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试验组房颤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0天窦律维持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7.3%vs0,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地维持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复律围术期的窦律,预防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慢性房颤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对瓣膜病伴有持续性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大小恢复至≤50mm,服用华法令抗凝INR值在2~3之间的318例患者,加用口服胺碘酮片200mg,1日3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用7天后若未自行转复者行200焦尔直流同步电复律。转复成功后继用胺碘酮片200mg,1日1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60天后停用。结果318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除3例在用药期间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外,315例患者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98.7%(311/315),平均随访2.7±1.3年,电复律远期维持率在97.8%(308/315),窦性心律总维持率97.8%(311/318)。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慢性房颤安全好,转复率高。慢性房颤持续时间不是电复律主要禁忌证,手术前、后左房大小决定即刻成功率和随访维持率,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因持续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房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尼非卡兰组(n=45)和胺碘酮组(n=37),分别给予尼非卡兰(0.3mg/kg负荷量静脉推注,0.4mg·kg~(-1)·h~(-1)维持)及胺碘酮(首剂150 mg静脉推注,3mg·kg~(-1)·h~(-1)维持),观察30 min后患者的窦性心律或规律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转复率,转复时间,QT间期及并发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结果尼非卡兰组总体有效转复率高于胺碘酮组(55.6%vs 32.4%,P0.05);平均转复窦律时间少于胺碘酮组[(13.2±6.1) min vs (19.5±2.5) min,P0.05]。尼非卡兰组10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胺碘酮组有6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尼非卡兰组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伴室性早搏。胺碘酮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两组各1例。结论尼非卡兰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具有良好的转复效果,转复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诊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口服组(n=35)和静脉组(n=33)。静脉组患者首次给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15 min后若心率下降不满意追加150 mg,随后以0.5 mg/min微泵静脉维持48 h;静脉+口服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比较两组治疗12 h、24 h、48 h和7 d后心房纤颤转复率、心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口服组7 d心房纤颤总转复率为85.7%(30/35),高于静脉组的69.7%(23/33)(χ2=8.94,P0.05)。两组治疗12 h、24 h、48 h和7 d后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5/35),与静脉组的12.1%(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明显提高阵发性心房纤颤转复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手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195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7例术前口服胺碘酮,开始为200mg,3次/天,连服7天后,改为200mg/天至手术前,术后当天静脉使用胺碘酮,能进食后改为200mg/天口服。B组98例,按常规不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房颤发生率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A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4%vs38.8%;112±12次/分vs134±15次/分,P均<0.05)。结论胺碘酮能安全有效降低冠心病手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减慢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尼非卡兰组给予尼非卡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非卡兰组转复2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胺碘酮转复2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治疗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比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60.87)min vs.(162.77±70.82)min,t=-5.91,P0.01]。胺碘酮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尼非卡兰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治疗中,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均有较好的疗效,尼非卡兰转复时间较胺碘酮更短,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均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防止房颤的复发,维持术后窦性心律,并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急性房颤病例共计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50mg胺碘酮,注射时间为10分钟,窦性心律后静脉注入剂量为600μg/min,每周中的五天需口服胺碘酮,治疗疗程为三周,其中第一周每天600mg,第二周每天400mg,第三周每天200mg;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入5%葡萄糖液稀释70mg普罗帕酮的治疗方法,注射时间为5min-10min,窦性心律后的第二天需口服200mg普罗帕酮,口服次数为8小时/次,一周后减量至每天150mg,并保持不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5.7%(24/28),对照组的转复率为78.6%(22/28);观察在的维持率为82.1%,对照组的维持率为53.6%,结论静脉应用于急性房颤的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可对其进行治疗,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与非急性心肌梗塞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静脉应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AMI及20例非AMI伴PAF患者,应用胺碘酮5mg/kg的负荷量后,给予10~20mg/kg.d维持,24h量不超过2200mg。结果:房颤转复率:AMI组100%,非AMI组70%(14/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复时间:AMI组(2063±140)min,非AMI组(215±138)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率高,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3.
观察静脉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及安全性。 49例冠心病伴发房颤的患者 ,按既往是否常规服用美托洛尔或氨酰心安而分入A组 ( 2 5例 )、B组 ( 2 4例 )。全部病例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 ( 3~ 5mg/kg)静脉推注 1 0min ,然后以 60 0 μg/min的速度静滴 48h ,B组同时口服美托洛尔 6.2 5~ 2 5mg ,2次/日。行心电、血压监测 ,观察 48h房颤转复率。B组 48h后转复率为 83.3% ( 2 0 /2 4 ) ,A组为 76% ( 1 9/2 5 ) ,P >0 .0 5。A、B两组转复时间、胺碘酮用量及转复后心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1 7.2± 1 0 .6hvs 9.4± 9.2h ;880 .2±395 .3mgvs5 76.4± 331 .9mg ;86.3± 1 8.2次 /分vs76.8± 1 7.9次 /分 ,P均 <0 .0 5 )。副反应发生率A组为 8.0 % ,B组为 8.3% ,P >0 .0 5。结论 :静脉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房颤安全有效 ;与单用胺碘酮相比 ,转复时间短、胺碘酮用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如15~30min未转复,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时19例(86.36%)患者转复窦性心律;达550~700mg时3例(13.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窦律维持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61例)。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行电复律术,转为窦性心律后继续分别服用。试验随访时间为18月。比较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月左心房内径。结果胺碘酮组左心房内径在治疗12月后显著大于胺碘酮+厄贝沙坦组,P<0.05。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在治疗12月时有显著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术后高龄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后一周内发生心室率过速的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21例,给予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静脉注射,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人,15-30min未转复的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率,继续静脉点滴维持量达250mg-450mg 17例患者(80.95%)转复为窦性心律,达450-700mg 4例患者(19.05%)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功能恶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无缓慢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例发生轻度静脉炎,不影响疗效。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方法,转复高龄患者手术后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迅速有效,未发生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的窦律维持作用.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5例)和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61例).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行电复律术,转为窦性心律后继续分别服用.试验随访时间为18月.比较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月左心房内径. 结果胺碘酮组左心房内径在治疗12月后显著大于胺碘酮 厄贝沙坦组,P<0.05.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窦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在治疗12月时有显著差异.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风湿性心脏病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叠加静脉滴注的方法转复慢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53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3 d左右,每日静脉总量1 200~1 800 mg.静脉用药的第一天开始口服胺碘酮0.8~1.2 g,分3次.5 d后改为0.2 g,每日3次.累计总量达8~12 g后,每日一次口服0.2 g维持.结果 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为79.2%,转复所需胺碘酮的平均累计剂量(9.41±1.24)g,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口服胺碘酮叠加静脉滴注转复慢性心房颤动成功率高,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评估者独立进行筛选以及评价,对合格的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1用药后观察时间充分的条件下(观察时间≥24h)转复房颤的有效性普罗帕酮组差于胺碘酮组(OR=0.55,95%CI:0.38~0.80,P=0.02)。2用药后转复房颤的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WMD=-3.48h,95%CI:-5.23h~-1.73h,P0.000 1),口服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口服胺碘酮组(WMD=-5.28h,95%CI:-6.84h~-3.71h,P0.000 01),静脉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静脉胺碘酮组(WMD=-2.58h,95%CI:-4.35h~-0.81h,P0.000 01)。312组RCTs显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总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内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以外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观察时间(≥24h)充分的条件下,胺碘酮具备更高的转复率,但普罗帕酮具备更快的转复时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7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n=36):胺碘酮15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10min注完;普罗帕酮组(n=36):普罗帕酮7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7.8%(28/36),普罗帕酮组75.0%(27/36),二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0,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50.1±14.8)min,普罗帕酮组(39.6±13.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124,P<0.01).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